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4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两轮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及平衡车。针对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的两通轴的连接结构,装配较为繁琐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所述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包括:空心的第一通轴,开设限位防脱槽;空心的第二通轴;轴承,外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通轴中;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轴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轴中的所述轴承的内圈相配合;限位防脱件,内端与所述连接杆固接,外端位于所述限位防脱槽中;所述限位防脱槽和限位防脱件相配合对摆动角度进行限制,同时防止所述第一通轴和所述第二通轴轴向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动顺畅;结构合理,装配也较为容易。装配也较为容易。装配也较为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及平衡车


[0001]本技术属于两轮电动平衡车
,具体涉及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的两轮电动平衡车,通常包括左车体、右车体以及使得左右车体可相对摆动的摆动组件,用户通过双脚分别操控两车体,实现对运行姿态的控制。
[0003]最初,车轮的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与对应的通轴固接不可相对转动,两通轴通过由螺钉紧固的上下连接片实现相对转动,通过径向的角度螺钉和弧形槽的配合(或者轴向的摆动销和周向的摆动槽的配合)实现一定角度内的相对摆动,通过卡簧(或者凸部和凹槽)实现轴向防脱。
[0004]在前述结构基础上,也有部分平衡车将上下连接片加工成一体式的轴套固定座,将通轴一端与一轴套固定座过盈配合,通轴另一端与另一轴套固定间隙配合,轴套固定座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用于与车体的外壳连接的开孔连接部,轴套固定座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体的外壳固接。此种结构,均采用卡簧实现轴向防脱。
[0005]此外,还有采用两连接盘、连接件等(可参见申请公开号为CN11184607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采用两螺纹紧固件、滑槽或活动孔等(可参见申请公开号为CN11314797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采用螺纹连接的左转动件和所述右转动件等,实现相对摆动和轴向防脱。
[0006]总之,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为实现左右车体间的相对摆动,均依靠两通轴的相对摆动和轴向防脱,具体方案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部分方案的零部件数量较多,需要安装的螺钉的数量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装配较为繁琐;部分方案的零部件加工、装配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的两通轴的连接结构,装配较为繁琐的不足,提供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实现可靠摆动的同时,结构相对合理,加工、装配较为容易。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此通轴结构的两轮电动平衡车。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所述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包括:
[0009]空心的第一通轴,开设限位防脱槽;
[0010]空心的第二通轴;
[0011]轴承,外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通轴中;
[0012]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轴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轴中的所述轴承的内圈相配合;
[0013]限位防脱件,内端与所述连接杆固接,外端位于所述限位防脱槽中;
[0014]其中,所述限位防脱槽和所述限位防脱件相配合对摆动角度进行限制,同时防止
所述第一通轴和所述第二通轴轴向分离。
[0015]本技术的通轴结构,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均为空心通轴,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间通过连接杆和轴承实现转动,转动顺畅;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通过限位防脱槽和限位防脱件实现摆动角度的限制,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通过限位防脱槽和限位防脱件还实现轴向防脱,结构合理,装配也较为容易。
[0016]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通轴通过紧固件固接。
[001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通轴和所述第二通轴的连接端的管径相等,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通轴中的部位的直径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一通轴中的部位的直径。
[0018]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轴中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通轴中的第二连接部以及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中间限位部,所述中间限位部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通轴。
[001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呈阶梯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小径段插入所述轴承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大径段与所述第一通轴的内壁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中间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通轴件具有轴向间隙。
[002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通轴的端部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平面安装部和与所述第一通轴适配的半圆部,所述平面安装部上开设安装孔和定位孔,所述半圆部轴向部分对应所述小径段,部分对应所述大径段。
[0021]作为改进,所述限位防脱件为螺钉,所述限位防脱件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防脱件的外端为圆柱,所述限位防脱件的外端的直径大于其内端的直径,所述限位防脱槽包括两端的半圆段和中间的弧形段。限位防脱件的外端为圆柱,以减少摆动时限位防脱件与第一通轴间的摩擦。
[0022]作为改进,所述轴承有两个,所述限位防脱件设于两所述轴承之间;所述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均为金属通轴。
[002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通轴包括插入段、锥形的防脱防转段和第一车体连接段,所述第二通轴包括插入段、锥形的防脱防转段和第二车体连接段,所述插入段开设轴向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车体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车体连接段上开设车体连接孔和定位孔。
[0024]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车体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车体连接段的长度,所述第二车体连接段上设有过线圈,所述过线圈具有位于所述平衡车的左右车体之间的间隔部。
[0025]作为改进,轴承为滚针轴承。轴承也可以由轴套代替。
[0026]一种平衡车,包括前述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
[0027]作为平衡车的改进,平衡车包括左右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包括定子和位于所述定子径向内壁的支撑定位套,所述第一通轴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中,所述第一通轴通过轴向的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固接;所述第二通轴插入所述支撑定位套中,所述第二通轴通过轴向的螺钉与所述支撑定位套固接。
[0028]本技术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均为空心通轴,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间通过连接杆和轴承实现转动,转动顺畅;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通过限位防脱槽和限位防脱件实现摆动角度的限制,第一通轴和第二通轴通过限位防脱槽和限位防脱件还实现轴向防脱,结构合理,装配也较为容易。
[0029]本技术的平衡车,采用本技术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具有通轴结构的全
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剖视图。
[0032]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00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一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第二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两轮电动平衡车隐藏部分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004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的通轴结构的剖视图。
[0041]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两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包括:空心的第一通轴(1),开设限位防脱槽(16);空心的第二通轴(2);轴承(3),外圈固定于所述第一通轴(1)中;连接杆(4),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轴(2)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轴(1)中的所述轴承(3)的内圈相配合;限位防脱件(5),内端与所述连接杆(4)固接,外端位于所述限位防脱槽(16)中;其中,所述限位防脱槽(16)和所述限位防脱件(5)相配合对摆动角度进行限制,同时防止所述第一通轴(1)和所述第二通轴(2)轴向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轴(1)和所述第二通轴(2)的连接端的管径相等,所述连接杆(4)位于所述第二通轴(2)中的部位的直径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一通轴(1)中的部位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轴(1)中的第一连接部(41)、位于所述第二通轴(2)中的第二连接部(42)以及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中间限位部(43),所述中间限位部(43)的一侧接触所述第二通轴(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呈阶梯状,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小径段(411)插入所述轴承(3)中,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大径段(412)与所述第一通轴(1)的内壁间具有径向间隙;所述中间限位部(43)与所述第一通轴(1)件具有轴向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衡车的通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轴(1)的端部设有安装件(8),所述安装件(8)包括平面安装部和与所述第一通轴(1)适配的半圆部,所述平面安装部上开设安装孔和定位孔,所述半圆部轴向部分对应所述小径段(411),部分对应所述大径段(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翀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爱达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