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和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09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镜和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该散光离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高离焦区和低离焦区;明视区呈椭圆形并位于镜片本体的中间区域;两组高离焦区均呈扇形,并对称地设置于明视区的上下两侧;两组低离焦区均呈扇形,并对称地设置于明视区的左右两侧;高离焦区上设有多条高离焦带,每条高离焦带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低离焦区上设有多条低离焦带,每条低离焦带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高离焦带上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与低离焦带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存在差异。眼镜包括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这样可以对散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帮眼睛更好的视物。眼睛更好的视物。眼睛更好的视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和眼镜


[0001]本技术属于眼视光学
,涉及一种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以及采用了该散光离焦镜片的眼镜。

技术介绍

[0002]人眼屈光系统成像点与视网膜呈现三种关系:1、正视状态:成像点落在视网膜上,使人眼看得清;2、远视型离焦:人眼屈光力相对较弱,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后;3、近视型离焦:人眼屈光力相对较强,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前。
[0003]通过对临床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近视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散光,目前市面的矫正镜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近视进行有效矫正,但是对于散光的研究和矫正方案,却是缺少或缺失的。
[0004]针对现有设计的离焦镜片功能局限于只能在控制近视上有所效果的情况,亟待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能够对散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治疗,从而帮眼睛更好的视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镜和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以改善现有设计的离焦镜片功能局限于只能在控制近视上有所效果的情况,由此对散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帮眼睛更好的视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高离焦区和低离焦区;所述明视区呈椭圆形并位于所述镜片本体的中间区域;所述高离焦区呈扇形,并配设为两组,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明视区的上下两侧;所述低离焦区呈扇形,并配设为两组,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明视区的左右两侧;
[0007]所述高离焦区上设有多条高离焦带,多条高离焦带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其中,每条高离焦带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且相邻高离焦带上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为N倍0.25D,N为0、1或者2;
[0008]所述低离焦区上设有多条低离焦带,多条低离焦带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其中,每条低离焦带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且相邻低离焦带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为n倍0.25D,n为0、1或者2;
[0009]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镜片本体在高度上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镜片在宽度上的方向;
[0010]所述高离焦带上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与所述低离焦带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存在差异,以使成像的焦点落于视网膜前。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远离所述明视区的方向,所述高离焦区设置的多条高离焦带依次定义为第一高离焦带、第二高离焦带、第三高离焦带、第四高离焦带、第五高离焦带、第六高离焦带、第七高离焦带和第八高离焦带;
[0012]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2.25D;
[0013]位于所述第二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2.75D;
[0014]位于所述第三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3.00D;
[0015]位于所述第四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16]位于所述第五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17]位于所述第六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18]位于所述第七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5.00D;
[0019]位于所述第八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5.00D。
[00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高离焦带包括五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二高离焦带包括九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三高离焦带包括十二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四高离焦带包括十六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五高离焦带包括十九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六高离焦带包括二十三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七高离焦带包括二十六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八高离焦带包括二十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远离所述明视区的方向,所述低离焦区设置的多条低离焦带依次定义为第一低离焦带、第二低离焦带、第三低离焦带、第四低离焦带、第五低离焦带、第六低离焦带、第七低离焦带、第八低离焦带、第九低离焦带、第十低离焦带和第十一低离焦带;
[0022]其中,位于所述第二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2.00D;
[0023]位于所述第二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2.25D;
[0024]位于所述第三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2.50D;
[0025]位于所述第四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3.00D;
[0026]位于所述第五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3.50D;
[0027]位于所述第六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00D;
[0028]位于所述第七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29]位于所述第八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30]位于所述第九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31]位于所述第十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32]位于所述第十一低离焦带处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离焦量为+4.50D。
[00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远离所述明视区的方向,多条低离焦带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数量逐渐增大,相邻低离焦带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的数量差额为2个或者3个。
[003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低离焦带包括六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二低离焦带包括九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三低离焦带包括十二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四低离焦带包括十四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五低离焦带包括十七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六低离焦带包括二十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七低离焦带包括二十三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八低离焦带包括二十六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九低离焦带包括二十八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十低离焦带包括三十一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所述第十一低离焦带包括三十四个第二非球面正透镜。
[003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高离焦带呈直线形,所述低离焦带呈弧线形。
[003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非球面正透镜的直径为1mm;所述第二非球面正透
镜的直径为1mm。
[003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镜片本体在第一方向的曲率小于所述镜片本体在第二方向的曲率。
[0038]一种眼镜,包括上述所述的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
[00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明视区的上下区域和左右区域的离焦量不同,上下方离焦区离焦量大于左右方向的离焦量,离焦量大的区域中轴垂直于中央明视区的散光轴位。这样设置,可以使镜片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离焦区域,也因此对应散光所形成的区域,加大垂直方向上近视性离焦,以此诱导角膜或晶体的发育,使角膜垂直方向区域平坦化,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具有明视区(M)、高离焦区(G)和低离焦区(D);所述明视区(M)呈椭圆形并位于所述镜片本体的中间区域;所述高离焦区(G)呈扇形,并配设为两组,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明视区(M)的上下两侧;所述低离焦区(D)呈扇形,并配设为两组,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明视区(M)的左右两侧;所述高离焦区(G)上设有多条高离焦带(S1),多条高离焦带(S1)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其中,每条高离焦带(S1)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且相邻高离焦带(S1)上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为N倍0.25D,N为0、1或者2;所述低离焦区(D)上设有多条低离焦带(S2),多条低离焦带(S2)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其中,每条低离焦带(S2)包括若干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T2),且相邻低离焦带(S2)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T2)的离焦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为n倍0.25D,n为0、1或者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镜片本体在高度上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镜片在宽度上的方向;所述高离焦带(S1)上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与所述低离焦带(S2)上的第二非球面正透镜(T2)的离焦量存在差异,以使成像的焦点落于视网膜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明视区(M)的方向,所述高离焦区(G)设置的多条高离焦带依次定义为第一高离焦带、第二高离焦带、第三高离焦带、第四高离焦带、第五高离焦带、第六高离焦带、第七高离焦带和第八高离焦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2.25D;位于所述第二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2.75D;位于所述第三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3.00D;位于所述第四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4.50D;位于所述第五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4.50D;位于所述第六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4.50D;位于所述第七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5.00D;位于所述第八高离焦带处的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的离焦量为+5.00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视力的散光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离焦带包括五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二高离焦带包括九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三高离焦带包括十二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四高离焦带包括十六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五高离焦带包括十九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六高离焦带包括二十三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七高离焦带包括二十六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所述第八高离焦带包括二十个第一非球面正透镜(T1)。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立波呼延建辉武旭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银海精微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