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包括:PCB电源板、降温舱和降温组件,PCB电源板固定安装于降温舱的内侧,降温组件固定安装于PCB电源板的表面,降温组件包括换热流道和扣盖,换热流道的顶端与扣盖的表面相扣接,换热流道包括若干换热板以及布置于换热板两侧的低温流道和循环流道,扣盖的表面设有进气端管、出气端管、第一循环端管和第二循环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热交换降温结构,利用降温组件进行通风换热降低降温舱内部环境温度,对降温舱表面大量电阻以及处理器模块进行全面降温处理,并避免外界灰尘的引入,保持PCB电源板组件的持续稳定工作。PCB电源板组件的持续稳定工作。PCB电源板组件的持续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电源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PCB电源板
,具体为一种PCB电源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PCB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中小型电器大多采用PCB基板式电源,可方便电器的充电、放电安全,保证电器的使用安全性,但现有的PCB基板式电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阻作用产生大量热量,而该类热量分散于各个电阻以及处理芯片表面,现有的散热方式主要通过黏贴液冷制冷片结构,或采用散热风扇结构,液冷制冷片值适用于较大处理芯片表面,而风扇组件易在频繁的空气交换中导致粉尘的进入存在一定缺陷。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PCB电源板组件,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包括:PCB电源板、降温舱和降温组件,所述PCB电源板固定安装于降温舱的内侧,所述降温组件固定安装于PCB电源板的表面,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换热流道和扣盖,所述换热流道的顶端与扣盖的表面相扣接,所述换热流道包括若干换热板以及布置于换热板两侧的低温流道和循环流道,所述扣盖的表面设有进气端管、出气端管、第一循环端管和第二循环端管,所述进气端管和第一循环端管的端部均设有进气扇,所述第二循环端管和第一循环端管的端部与降温舱的内侧相连通。
[000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温舱的内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降温舱的表面开设有与PCB电源板表面相适配的接口槽。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温舱的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链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进气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端管和出气端管的端部分别与低温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端管和第二循环端管的端部分别与循环流道的两端相连通。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板、低温流道和循环流道的数量为若干并依次层叠布置,所述换热板为金属板结构且厚度为0.5
‑
2mm。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端管和出气端管的端口呈水平方向布置,所述出气端管的一端设有防尘格栅。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扣盖的内侧设有扣件,所述
换热流道的两侧设有与扣件相适配的扣槽,所述扣盖固定安装于降温舱的表面。
[0011]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新型热交换降温结构,利用降温组件进行通风换热降低降温舱内部环境温度,对降温舱表面大量电阻以及处理器模块进行全面降温处理,并避免外界灰尘的引入,保持PCB电源板组件的持续稳定工作。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降温组件实现降温舱内环境换热降温,分别由低温流道和循环流道进行内外环境气流的分流运动,换热板实现两股气流的换热,并独立运动避免外界环境粉尘的进入,提高对PCB电源板组件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降温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扣盖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流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00、PCB电源板;200、降温舱;
[0020]300、降温组件;310、换热流道;320、扣盖;311、换热板;312、低温流道;313、循环流道;321、进气端管;322、出气端管;323、第一循环端管;324、第二循环端管;325、进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电源板组件。
[0023]结合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包括:PCB电源板100、降温舱200和降温组件300,PCB电源板100固定安装于降温舱200的内侧,降温组件300固定安装于PCB电源板100的表面,降温组件300包括换热流道310和扣盖320,换热流道310的顶端与扣盖320的表面相扣接,换热流道310包括若干换热板311以及布置于换热板311两侧的低温流道312和循环流道313,扣盖320的表面设有进气端管321、出气端管322、第一循环端管323和第二循环端管324,进气端管321和第一循环端管323的端部均设有进气扇325,第二循环端管324和第一循环端管323的端部与降温舱200的内侧相连通。
[0024]在该实施例中,降温舱200的内侧设有隔热层,降温舱200的表面开设有与PCB电源板100表面相适配的接口槽。
[0025]具体的,通过设置降温舱200结构进行PCB电源板100的包裹,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且隔热层有效避免环境温度的影响。
[0026]在该实施例中,降温舱200的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链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进气扇3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7]具体的,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进气扇325的PID控制,实现只能控温和降低工作能耗。
[0028]在该实施例中,进气端管321和出气端管322的端部分别与低温流道312的两端相连通,第一循环端管323和第二循环端管324的端部分别与循环流道313的两端相连通。
[0029]进一步的,换热板311、低温流道312和循环流道313的数量为若干并依次层叠布置,换热板311为金属板结构且厚度为0.5
‑
2mm。
[0030]具体的,分别由低温流道312和循环流道313进行内外环境气流的分流运动,换热板311实现两股气流的换热,并独立运动避免外界环境粉尘的进入。
[0031]在该实施例中,进气端管321和出气端管322的端口呈水平方向布置,出气端管322的一端设有防尘格栅。
[0032]具体的,通过进气端管321和出气端管322与外环境连通,使外界环境气流导入换热流道310内部与循环流道313内部气流换热使其降温。
[0033]在该实施例中,扣盖320的内侧设有扣件,换热流道310的两侧设有与扣件相适配的扣槽,扣盖320固定安装于降温舱200的表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CB电源板(100)、降温舱(200)和降温组件(300),所述PCB电源板(100)固定安装于降温舱(200)的内侧,所述降温组件(300)固定安装于PCB电源板(100)的表面,所述降温组件(300)包括换热流道(310)和扣盖(320),所述换热流道(310)的顶端与扣盖(320)的表面相扣接,所述换热流道(310)包括若干换热板(311)以及布置于换热板(311)两侧的低温流道(312)和循环流道(313),所述扣盖(320)的表面设有进气端管(321)、出气端管(322)、第一循环端管(323)和第二循环端管(324),所述进气端管(321)和第一循环端管(323)的端部均设有进气扇(325),所述第二循环端管(324)和第一循环端管(323)的端部与降温舱(200)的内侧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舱(200)的内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降温舱(200)的表面开设有与PCB电源板(100)表面相适配的接口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电源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会荣,唐生柱,张斌,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呈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