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89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207)和两个第二连接件(20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通过调节组件使得第二架体能在第一架体下方做上下运动,从而避免起伏的海床对探测线圈造成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


[0001]本技术属于物海底探测
,具体为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

技术介绍

[0002]海底探测线圈是利用电脉冲感应原理对埋设在海底的金属进行探测,能找到埋在海床下的金属管道或者电缆。因海床高低起伏,现有技术中的线圈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不能对线圈的与海床的垂直高度进行调节,容易使得线圈与海床出现磕碰现象,从而对线圈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
[0004]本技术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207)和两个第二连接件(20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根第一纵梁(101);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均设有第一轴孔(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上设有第二轴孔(2074);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05)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2074),将所述第一纵梁(101)和第一连接件(207)铰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07)包括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所述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首尾相连呈“7”字形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轴孔(207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折弯处。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01)的一端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三轴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四轴孔(2061);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09)插入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2061)后,将所述第一纵梁(101)和第二连接件(206)铰接。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根第三连接件(203)和两组设有顶出端和固定端的液压升降杆(201);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203)的一端均设有第五轴孔(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靠近其端部的位置设有第六轴孔(2073);通过第三连接螺栓(204)插入所述第五轴孔和第六轴孔(2073)后,将所述第三连接件(20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7)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与所述液压升降杆(201)的顶出端相铰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纵梁(101)远离所述第三轴孔的一端相铰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梁(101)上还固定有限位板(208);所述限位板(208)上设有限位孔(202);所述顶出端在所述限位孔(202)内滑动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包括一矩形框架(30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远离所述第一纵梁(101)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架(301)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相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远离所述第一纵梁(101)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框架(301)沿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相铰接。
[0011]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3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边均匀设有第七轴孔(304)。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还包括第一加固斜梁(303)和第二加固斜梁(302);所述第一加固斜梁(303)和第二加固斜梁(302)呈人字形固定在所述矩形框架(301)内。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一横梁(103);所述第一横梁(103)与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01)相固定呈U形结构。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通过调节组件使得第二架体能在第一架体下方做上下运动,从而避免起伏的海床对探测线圈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第二架体收回至第一架体内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探测线圈装配在第二架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第二架体的矩形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207和两个第二连接件20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架体用于与水下机器人ROV本体相固定;所述第二架体用于与所述探测线圈401相固定;通过调节组件使得第二架体能在第一架体下方做上下运动,从而避免起伏的海床对探测线圈401造成损坏。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根第一纵梁101;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均设有第一轴孔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第一
连接件207上设有第二轴孔2074;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05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2074,将所述第一纵梁101和第一连接件207铰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为高强度尼龙材质制作。
[0024]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207包括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所述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首尾相连呈“7”字形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轴孔207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折弯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呈7字形的第一连接件207减小第一连接件207的旋转路径,即可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相连的第二架体抬高。
[0025]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01的一端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三轴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四轴孔2061;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09插入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2061后,将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207)和两个第二连接件(20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架体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根第一纵梁(101);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第一纵梁(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均设有第一轴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207)上设有第二轴孔(2074);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05)插入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2074),将所述第一纵梁(101)和第一连接件(207)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7)包括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所述第一连接板(2071)和第二连接板(2072)首尾相连呈“7”字形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轴孔(207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7)的折弯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纵梁(101)的一端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三轴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06)靠近其端部的位置均设有第四轴孔(2061);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09)插入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2061)后,将所述第一纵梁(101)和第二连接件(206)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探测线圈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根第三连接件(203)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冰洁邵振宇栗之炜孙威季志竣杨璋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