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缆敷设滑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移动柱,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移动柱进行上下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块,通过支撑板、第三螺纹孔、螺栓、连接板、限位柱、移动块、螺纹柱、第二限位板和移动柱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对移动柱进行上下调节对电缆进行限位,避免电缆发生较大的晃动造成碰撞磨损的效果。生较大的晃动造成碰撞磨损的效果。生较大的晃动造成碰撞磨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敷设滑车
[0001]本技术涉及滑车
,具体涉及电缆敷设滑车。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时常会涉及到放线作业,向井内放线时,电缆会与井口摩擦,极易导致电缆损坏,为防止损伤电缆保护层,目前的做法是按照井口大小裁剪合适橡胶垫,橡胶垫铺在井口,橡胶垫容易滑落,且由于电缆和橡胶垫摩擦力大,长时间摩擦也容易将摩擦垫摩穿,失去对电缆的保护,因此需要使用到电缆敷设滑车来对电缆进行保护。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4886014U的中国专利,其中提出了电缆井敷设滑车,该专利利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来改变电缆的方向,避免了电缆与井口直接接触,能够对电缆进行有效保护,可满足电缆井的需要,避免电缆保护层受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利用变换不同安装位置,实现角度调整,适用于各种大小的井口,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但是该方案中,由于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的两端的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对电缆的上下移动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可能导致在对直径较小的电缆进行敷设的时候会出现电缆晃动与敷设滑车碰撞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电缆碰撞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电缆敷设滑车,解决了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的两端的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对电缆的上下移动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可能导致在对直径较小的电缆进行敷设的时候会出现电缆晃动与敷设滑车碰撞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电缆碰撞发生损坏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电缆敷设滑车,包括: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移动柱,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移动柱进行上下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块,所述滑动槽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支撑槽,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槽活动套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移动柱活动套接,所述移动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板,所述第一L形板的顶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L形板,所述第二L形板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圆壁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第三限位孔活动套接,所述螺纹柱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L形板的内部活动套接。
[0007]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螺纹柱进行旋转,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螺纹柱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拉动柱。
[0008]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抓握拉动柱,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拉动柱的外圆壁面活动套接有防护套。
[0009]为了防止防护套脱离拉动柱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拉动柱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三限位板。
[0010]为了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
[0011]为了对支撑板进行固定,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圆壁面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2]为了保证支撑板的抗弯折性能,作为本技术的电缆敷设滑车,较佳的,所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钢材质。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支撑板、第三螺纹孔、螺栓、连接板、限位柱、移动块、螺纹柱、第二限位板和移动柱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达到对移动柱进行上下调节对电缆进行限位,避免电缆发生较大的晃动造成碰撞磨损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螺纹柱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支撑板;2、连接板;3、第一限位孔;4、限位柱;5、滑动槽;6、移动块;7、第二限位孔;8、第一限位板;9、支撑槽;10、第一L形板;11、第三限位孔;12、第二L形板;13、第一螺纹孔;14、第二限位板;15、螺纹柱;16、转动板;17、拉动柱;18、防护套;19、第三限位板;20、第一固定板;21、移动柱;22、第二固定板;23、第三螺纹孔;2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电缆敷设滑车,包括:两个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支撑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两个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限位柱4,限位柱4与第一限位孔3活动套接,两个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移动柱21,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对移动柱21进行上下调节,调节组件包括滑动槽5,滑动槽5开设在支撑板1的顶面,滑动槽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块6,滑动槽5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支撑槽9,移动块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8,第一限位板8与支撑槽9活动套接,移动块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孔7,第二限位孔7与移动柱21活动套接,移动块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板10,第一L形板10的顶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孔11,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L形板
12,第二L形板12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3,第一螺纹孔13的内圆壁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5,螺纹柱15与第三限位孔11活动套接,螺纹柱15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4与第一L形板10的内部活动套接,通过设置的支撑板1,在对电缆进行敷设的时候,将螺栓24旋进第三螺纹孔23和敷设井口附近的螺纹槽的内部,对支撑板1进行固定,而后将电缆从左往右从两个支撑板1之间穿过,并且拉动电缆的一端从连接板2和限位柱4之间穿过,向下拉穿过移动柱21和连接板2之间,进而可以防止电缆与井口相接触造成磨损,方便对电缆进行敷设,通过设置的螺纹柱15,当敷设的电缆直径较小时,旋转螺纹柱15使得螺纹柱15和第一螺纹孔13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使得螺纹柱15推动第二限位板14向下移动推动移动块6移动带动移动柱21向下移动调节,从而使得移动柱21对电缆进行挤压限位,避免电缆发生较大的晃动造成碰撞磨损。
[0022]参考图2、图3和图4,螺纹柱15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16,转动板1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拉动柱17,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敷设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两个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第一限位孔(3)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移动柱(21);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移动柱(21)进行上下调节,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槽(5),所述滑动槽(5)开设在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所述滑动槽(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块(6),所述滑动槽(5)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支撑槽(9),所述移动块(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8),所述第一限位板(8)与所述支撑槽(9)活动套接,所述移动块(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限位孔(7),所述第二限位孔(7)与所述移动柱(21)活动套接,所述移动块(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L形板(10),所述第一L形板(10)的顶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孔(11),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L形板(12),所述第二L形板(12)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3),所述第一螺纹孔(13)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娟娟,陈冰,冯钊,申建国,袁媛,李群飞,凌方婧,胡泊,吕坤,李艳彬,胡珍,郭艳军,周翔龙,王昆,王一舸,金延龙,陈皓,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