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074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其是用于靶站的冷却系统或设备;所述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设置在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具有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系统管道;所述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包括供氮装置、前端加热器和用于稳定气压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通过管道与冷却系统前端相通连接,且所述缓冲罐与供氮装置之间通过氮气传输管道相通连接,所述氮气传输管道上安装有前端加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冷却系统单纯利用冷却介质自身的重力进行排,使得冷却系统的壁上必定还会残留有冷却介质的问题,实现了冷却系统壁上残留的冷却介质被常温氮气吹扫掉落,并由排液管引流至贮存罐,达到冷却系统进一步减排冷却介质含量的目的。却系统进一步减排冷却介质含量的目的。却系统进一步减排冷却介质含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裂中子源的靶站冷却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靶站水冷却系统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散裂中子源的靶站水冷却系统中,工作的环境或采用的冷却介质通常会有一定的放射性,冷却系统在运行、检修以及其他紧急情况需要维护时,都需要对冷却系统进行抽真空,目的是为了避免放射性介质或气体扩散到工作场所,造成工作人员受到内辐射和工作场所污染,以及保证冷却剂浓度和启动时充氮气纯度,所以每次检修前必须尽可能减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介质残留量。但是,目前单纯利用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自身的重力去排放冷却介质,冷却系统的壁上必定还会残留有冷却介质,易造成工作人员受到内辐射和工作场所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其是用于靶站的冷却系统或设备。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设置在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具有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系统管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包括供氮装置、前端加热器和用于稳定气压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通过管道与冷却系统前端相通连接,且所述缓冲罐与供氮装置之间通过氮气传输管道相通连接,所述氮气传输管道上安装有前端加热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供氮装置包括有至少一氮气瓶组、液氮泵、减压阀和保护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与冷却系统前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系统还相通连接有介质自主排放系统、高温氮气吹扫系统和抽真空干燥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通过在冷却系统的前端设置有供氮装置、前端加热器和缓冲罐,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冷却系统单纯利用冷却介质自身的重力进行排,使得冷却系统的壁上必定还会残留有冷却介质的问题,实现了冷却系统壁上残留的冷却介质被常温氮气吹扫掉落,并由排液管引流至贮存罐,达到冷却系统进一步减排冷却介质含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介质自主排放系统的流程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高温氮气吹扫系统的流程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抽真空干燥系统的流程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常温氮气吹扫系统与介质自主排放系统、高温氮气吹扫系统以及抽真空干燥系统组合成综合排水干燥系统的流程图;
[00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19]1‑
单向阀、2

排水阀、3

排气露点仪、4

冷凝进气露点仪、5

冷凝出气露点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材料或方法。
[0021]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应当理解,当称元件“耦接到”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22]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其是用于靶站的冷却系统或设备;所述常温氮气吹扫系统设置在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具有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系统管道;所述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包括供氮装置、前端加热器和用于稳定气压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通过管道与冷却系统前端相通连接,且所述缓冲罐与供氮装置之间通过氮气传输管道相通连接,所述氮气传输管道上安装有前端加热器;所述供氮装置包括有至少一氮气瓶组、液氮泵、减压阀和保护层;所述缓冲罐与冷却系统前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0023]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系统还相通连接有介质自主排放系统、高温氮气吹扫系统和抽真空干燥系统,由此可知,该常温氮气吹扫系统与介质自主排放系统、高温氮气吹扫系统以及抽真空干燥系统组合成综合排水干燥系统。
[0024]具体结合附图说明工作原理:
[0025]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的介质自主排放系统,主要是为了自主排放冷却系统中可流动的冷却介质,由于靶站中冷却系统所采用的冷却介质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所以每次检修前,必须尽可能减小冷却系统内的冷却介质残留量。首先要排干冷却系统内的冷却介质,本专利技术中的介质自主排放系统主要是冷却系统利用重力排水,包括安装在冷却系统管道上的排水阀,以及设置在冷却系统管道末端的贮存罐,该贮存罐上安装有排液管,并通过排液管与冷却系统管道末端相通连接,且该贮存罐设置在冷却系统管道的下方,排水阀设置在冷
却系统与贮存罐之间,当冷却系统停机时,打开冷却系统管道上的排水阀,残留在冷却系统中的可流动的冷却介质依靠重力引流由排液管排放至贮存罐,直至贮存罐液位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界定为可流动的冷却介质已自主排放完毕,但仍有附着在冷却系统的壁上残留的冷却介质。
[0026]另外贮存罐是可拆卸式安装的,具有较好的可替换性,贮存罐为一个或多个通过管道相通;当贮存罐装满时,可以拆卸下来随时更换。
[0027]当然,本实施例过程中的介质自主排放系统不限于冷却系统中使用,也可以用于与冷却系统相通的设备及管道;
[0028]以及,本实施例过程中的介质自主排放系统,排水阀与贮存罐之间还可以安装一波动箱,用以补偿冷却系统、设备、管道中由温度变化或泄涌引起的水体积变化。
[0029]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在介质自主排放系统完成重力自主排放可流动的冷却介质后介入,主要是解决还残存在冷却系统、设备、管道壁上的液态冷却介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常温氮气吹扫残存在冷却系统、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是用于靶站的冷却系统或设备;所述的常温氮气吹扫系统设置在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具有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系统管道;所述常温氮气吹扫系统包括供氮装置、前端加热器和用于稳定气压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通过管道与冷却系统前端相通连接,且所述缓冲罐与供氮装置之间通过氮气传输管道相通连接,所述氮气传输管道上安装有前端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宏何宁刘宇范霖姚从菊林雄殷雯
申请(专利权)人: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