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45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有: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倾斜驱动部,其使座椅靠背倾斜;以及滑动机构,其使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滑动机构具备:滑动轨道,其将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滑动驱动部,其使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模式切换开关,其能够切换模式,其中,通常模式下为座椅在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放松模式下为比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靠后方的位置的滑动量,在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时,在将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使座椅靠背向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使座椅向前方移动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存在设有能够使座椅主体沿着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动机构的座椅。滑动机构具备:在座椅主体的下表面左右一对地设置的上轨道;以及经由脚固定于车身底板,且将上述的上轨道分别支承为能够滑动移动的下轨道。滑动机构是维持以使座椅座面的前端朝向上方且使座椅座面的后端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状态而能够向前后移动的结构。
[0003]在这样的滑动机构中,例如日本特开2019

38320号所记载的那样,在称为驾驶位置的驾驶员能够驾驶的范围内进行座椅的前后移动。
[0004]与此相对,今后除了驾驶位置之外,也能够使用放松位置。即,不仅具有为了移动而驾驶的驾驶位置,而且也具有在停车时或自动驾驶时等在内部能够度过其他的活动时间的放松位置。即,是指一想起就能在此时立即应对,在车辆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轻作业等的情况,车辆的中部能够作为私人的单间生活空间使用的情况。因此,作为放松位置,考虑有使座椅比以往的驾驶位置更向后方滑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未设想到使座椅比以往的驾驶位置的范围更向后方滑动的情况,在这一点上,现有技术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6]而且,座椅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按照该情况,上轨道、下轨道也倾斜,因此在放松模式下,重心位于更靠后方的位置,而且在将座椅靠背向后方放倒了的情况下更向后方施加载荷,因此以往的结构保持不变的话,存在无法使用滑动机构这样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方案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驾驶位置之外也能够使用放松位置的车辆用座椅。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0009](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
[0010]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
[0011]倾斜驱动部,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以及
[0012]滑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
[0013]所述滑动机构具备:
[0014]滑动轨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的上轨道及固定于车身底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下轨道,并将所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0015]滑动驱动部,其使所述上轨道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
[0016]模式切换开关,其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而能够对驾驶时的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进行切换,
[0017]所述通常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为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
[0018]所述放松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成为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靠后方的位置,
[0019]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向前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
[0020](2)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
[0021]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并且从所述通常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向所述座椅座垫施加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0022](3)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
[0023]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前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0024]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全部,
[0025]在所述放松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中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前后方向尺寸的三分之二以下。
[0026](4)在上述方案(1)~(3)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
[0027]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座椅座垫中的臀部点的前后方向位置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0028](5)在上述方案(4)中,也可以是,
[0029]所述座椅具有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上方抬起的抬起部,
[0030]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抬起部来使所述座椅座垫的座面后部向下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位置。
[0031](6)在上述方案(5)中,也可以是,
[0032]基于所述滑动驱动部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速度中,所述通常模式与所述放松模式切换时的移动速度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移动速度大。
[0033](7)在上述方案(6)中,也可以是,
[0034]所述车身底板具有在所述通常模式下被所述座椅隐藏且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能够使用的放脚低地板部。
[0035]根据上述方案(1),通过滑动机构,从作为用于驾驶的驾驶位置的通常模式向放松
模式切换,由此与以往的作为能够驾驶的滑动范围的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相比,座椅能够更位于后方。由此,能够成为不被方向盘等干扰地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现的放松空间的放松模式、安静模式。而且,以往活动车顶也主要是后部座椅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的结构,但是在驾驶员座也能被给予良好的感觉。此外,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就能够从通常模式向放松模式切换,并且仅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就能够从放松模式向通常模式切换。
[0036]此时,在放松模式下将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在保持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且就座者倚靠的状态下使座椅滑动会使重心变得很靠后侧。因此,可能会产生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但是先使座椅靠背向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来使重心向前侧移动,之后使座椅向前方移动至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由此能够减轻作用于轨道、马达的负担,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
[0037]根据上述方案(2),座椅座垫的重心范围的后端处于比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上轨道比以往延长,从而也不会引起轨道较大地挠曲、在滑动驱动部的马达等作用有大的负担等不良情况,能够实现放松模式。在该座椅座垫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的状态下,在成为驾驶时的通常模式下不会滑动,因此不需要考虑驾驶时的载荷等。由此,与通常模式的滑动范围相比,座椅更位于后方,能够不被方向盘等干扰地进行轻作业等,并且能够成为在车辆内部创造出以往无法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倾斜驱动部,其使所述座椅靠背倾斜;以及滑动机构,其使所述座椅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所述滑动机构具备:滑动轨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座椅的上轨道及固定于车身底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上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下轨道,并将所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滑动驱动部,其使所述上轨道相对于所述下轨道能够滑动;以及模式切换开关,其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而能够对驾驶时的通常模式和放松模式进行切换,所述通常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为车辆驾驶时使用的滑动量,所述放松模式下,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位置成为比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最后端的滑动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在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从所述放松模式向所述通常模式切换时,在所述放松模式下将所述座椅靠背放倒了的情况下,首先,驱动所述倾斜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通常模式的倾斜位置立起,之后驱动所述滑动驱动部来使所述座椅向前方移动至所述通常模式的滑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松模式时,所述上轨道后端比所述下轨道后端向后方突出,并且从所述通常模式下就座的驾驶员向所述座椅座垫施加的重心范围的后端成为比所述下轨道后端靠后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常模式下的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范围中的最前端的滑动位置,所述上轨道前端比所述下轨道前端向前方突出,且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的重叠量成为所述下轨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之冲本浩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