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21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端的壳体,壳体的两个开口端上均设有端板;壳体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板;热交换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和端板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用于调节热交换管温度的循环液的腔体;壳体上设有循环液进口和循环液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控温效率,优化控温效果。优化控温效果。优化控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管路输送气体或液体时,气体或液体会跟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导致其温度产生变化。
[0003]对温度的均匀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为了使气体或液体的温度保持均匀稳定,需要对管路进行温度控制。
[0004]现有的控温方式主要有两种。
[0005]第一种控温方式:采用风扇散热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但只能制冷,且效率较低。
[0006]第二种控温方式:在输气管道外部套上一个粗的外管,整个管道的横剖面呈圆环状;内外管之间充入液体,利用制冷机和加热器对内外管之间的液体制冷或加热,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这种方式由于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控温效率低,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端的壳体,壳体的两个开口端上均设有端板;壳体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板;热交换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和端板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用于调节热交换管温度的循环液的腔体;壳体上设有循环液进口和循环液出口。
[0010]所述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还包括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分别固接于两个端板,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通过热交换管相连通。/>[0011]进口管路或出口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2]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均为漏斗状。
[0013]循环液进口位于循环液出口的上方。
[0014]壳体为管状;端板为圆形。
[0015]热交换管为薄壁管。
[0016]热交换管之间、热交换管的外壁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
[0017]热交换管固接于端板。
[0018]热交换管和端板均为金属,热交换管和端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能量交换器,壳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将气体或液体分成多个支路,极大地增加了交换面积,控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通过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控温效率,优化控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剖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端的壳体10,壳体10的两个开口端上均设有端板11。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管状;端板11为圆形。
[0026]壳体10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12;热交换管12为薄壁管。
[0027]热交换管1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板11。
[0028]热交换管12固接于端板11。热交换管12和端板11均为金属,热交换管12和端板11之间为焊接连接。
[0029]热交换管12的外壁、壳体10的内壁和端板11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用于调节热交换管温度的循环液的腔体20。
[0030]热交换管12之间、热交换管12的外壁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
[0031]壳体上设有循环液进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进口21位于循环液出口22的上方。
[0032]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还包括进口管路31和出口管路32。进口管路31和出口管路32均为漏斗状。
[0033]进口管路31和出口管路32分别固接于两个端板11,进口管路31和出口管路32通过热交换管12相连通。
[0034]进口管路31或出口管路3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出口管路3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33。
[0035]使用时,本专利技术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安装于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中。如图1所示,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具有管道出口51和管道进口52,进口管路31和出口管路32分别通过法兰41连接于管道出口51和管道进口52。
[0036]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中的气体或液体,从管道出口51流出后,依次经过进口管路31、热交换管12、出口管路32后,进入管道进口52。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体或液体的流向。
[0037]热交换管12的外壁、壳体10的内壁和端板11的内壁之间的腔体20内充满用于调节热交换管温度的循环液。循环液从循环液进口21流入腔体20内,然后从循环液出口22流出。腔体20内的循环液通过热交换管12与热交换管内的气体或液体进行热量交换。循环液在外部的循环泵和恒温机双重作用下保持恒温。
[0038]气体或液体流经本专利技术的能量交换器后可以快速地与能量交换器内部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起到恒定管道内气体或液体温度的作用。
[0039]本专利技术的能量交换器,壳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将气体或液体分成多个支路,极
大地增加了交换面积,控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0040]本专利技术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通过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控温效率,优化控温效果。
[004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包括具有两个开口端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个开口端上均设有端板;壳体内设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端板;热交换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和端板的内壁之间形成容置用于调节热交换管温度的循环液的腔体;壳体上设有循环液进口和循环液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还包括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分别固接于两个端板,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通过热交换管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进口管路或出口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薄壁管型能量交换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杨荣淇苏雪龙李志月李志刚张文涛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