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991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包括导热介质模块、测控模块以及真空熔断模块;其中,导热介质模块与新能源电池组相接触后,通过介质的流动将新能源电池组产生的热量散至外界;测控模块包含测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测温单元直接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组上;其技术要求为:通过添加真空熔断模块,借助熔断单元可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瞬时断电处理,解决了传统新能源电池组因漏电发生故障,导致整个新能源电池组报废的问题,结合真空单元的使用,即时新能源电池组出现明火或是热熔的情况,也可快速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抽真空处理,保证新能源电池组在后续检修后可继续进行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特别涉及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电池三大类:一种是NCM三元锂电池,另一种是NCA三元锂电池,最后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按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划分包括:锌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等;镍系列电池,如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等:铅系列电池,如铅酸电池等;锂离子电池、锂锰电池;二氧化锰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空气(氧气)系列电池,如锌空电池等;与锂电池一样,镍氢电池也需要电池管理系统,不过其更注重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区别,主要是源于镍氢电池具有“记忆效应”,即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容量会出现衰减,而过度充电或放电,都可能加剧电池的容量损耗;新能源汽车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零部件众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设备要求高,项目开发投入较大,模具开发成本较高,汽车生产涉及的不同类别人员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0003]传统的新能源电池会搭配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主要由导热介质、测控单元以及温控设备构成;导热介质与电池组相接触后通过介质的流动将电池系统内产生的热量散至外界环境中,测控单元则是通过测量电池系统以及电池模组甚至单体不同位置上的实时温度来控制温控设备进行对应的热处理,然而对于新能源电池发生热熔情况,甚至是明火情况时,整个管理系统无法作出立即处理,只能进行断电操作,明火的产生则需要专门的灭火装置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传统新能源电池内发生热失控的情况。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通过添加真空熔断模块,借助熔断单元可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瞬时断电处理,解决了传统新能源电池组因漏电发生故障,导致整个新能源电池组报废的问题,结合真空单元的使用,即时新能源电池组出现明火或是热熔的情况,也可快速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抽真空处理,保证新能源电池组在后续检修后可继续进行使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包括导热介质模块、测控模块以及真空熔断模块;
[0009]其中,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与新能源电池组相接触后,通过介质的流动将新能源电池组产生的热量散至外界;
[0010]所述测控模块包含测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测温单元直接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组上,并与温度控制单元实现通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对导热介质模块中的介质进行热处理;
[0011]所述真空熔断模块包含真空单元和熔断单元,所述新能源电池组完全位于真空单
元内,所述熔断单元设置于新能源电池组的输出端和输入端。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中的介质包含空气、液体以及相变材料,与所述新能源电池组接触的空气为冷空气,液体为冷却后的液体,相变材料包含有机和无机相变材料。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中用于承载流动介质的载具为金属通管,且金属通管缠绕式分布于新能源电池组的外侧,并延伸到外界。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控模块中的测温单元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0015]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真空单元内,用于监测真空单元内腔与新能源电池组之间形成间隙区域内的温度数值;
[0016]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新能源电池组外表面,且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新能源电池组上的温度数值,该接触式温度传感的数量为六组,分别对应新能源电池组的六面位置。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含泵机和风扇,所述泵机与供水管连接,且供水管缠绕式分布于延伸到外界的部分金属通管表面,所述风扇的吹风面完全覆盖延伸到外界的金属通管,并直接作用于供水管内壁之间的区域。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单元包含外壳体,且新能源电池组位于外壳体内,并在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安装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用于控制外壳体与新能源电池组之间缝隙区域的真空度。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体表面开设有供线路通过的通口,且通口内插装有从外向内式装配的胶套,所述胶套与外壳体之间的缝隙与外壳体和新能源电池组之间缝隙区域相互连通;所述熔断单元包含两组熔断器,且两组熔断器均安装于外壳体的外壁上,且熔断器的熔断位置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组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上。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管理系统还包括保温模块,且保温模块包含电芯加热单元和外壳体保温单元,所述电芯加热单元包含若干PTC加热片,且各个PTC加热片均紧密贴附于新能源电池组的电芯表面;所述外壳体保温单元包含包裹式设置于外壳体外侧的保温垫,且保温电包含但不限于绒毛毯、聚氨酯泡棉以及二氧化硅气凝胶。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方案中,通过在传统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添加真空熔断模块,借助熔断单元可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瞬时断电处理,解决了传统新能源电池组因漏电发生故障,导致整个新能源电池组报废的问题,结合真空单元的使用,即时新能源电池组出现明火或是热熔的情况,也可快速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抽真空处理,保证新能源电池组在后续检修后可继续进行使用,整体系统的设计能够保证新能源电池组温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通过添加真空熔断模块,借助熔断单元可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瞬时断电处理,解决了传统新能源电池组因漏电发生故障,导致整个新能源电池组报废的问题,结合真空单元的使用,即时新能源电池组出现明火或是热熔的情况,也可快速实现对新能源电池组的抽真空处理,保证新能源电池组在后续检修后可继续进行使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002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介绍了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导热介质模块、测控模块以及真空熔断模块;
[0029]其中,导热介质模块与新能源电池组相接触后,通过介质的流动将新能源电池组产生的热量散至外界;测控模块包含测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测温单元直接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组上,并与温度控制单元实现通讯连接,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对导热介质模块中的介质进行热处理;真空熔断模块包含真空单元和熔断单元,新能源电池组完全位于真空单元内,熔断单元设置于新能源电池组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该熔断单元用于对该输出端和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介质模块、测控模块以及真空熔断模块;其中,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与新能源电池组相接触后,通过介质的流动将新能源电池组产生的热量散至外界;所述测控模块包含测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测温单元直接作用于新能源电池组上,并与温度控制单元实现通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对导热介质模块中的介质进行热处理;所述真空熔断模块包含真空单元和熔断单元,所述新能源电池组完全位于真空单元内,所述熔断单元设置于新能源电池组的输出端和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中的介质包含空气、液体以及相变材料,与所述新能源电池组接触的空气为冷空气,液体为冷却后的液体,相变材料包含有机和无机相变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模块中用于承载流动介质的载具为金属通管,且金属通管缠绕式分布于新能源电池组的外侧,并延伸到外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热失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模块中的测温单元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真空单元内,用于监测真空单元内腔与新能源电池组之间形成间隙区域内的温度数值;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新能源电池组外表面,且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新能源电池组上的温度数值,该接触式温度传感的数量为六组,分别对应新能源电池组的六面位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亚李英蒋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