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标签信息制作并排版;S2:标签打印后覆膜;S3:制作标签下方变形片;S4:标签底层刷胶并通过冲压机构将其粘合至S4中变形片的表面;S5:变形片的底部刷胶;S6:将S5中的标签粘合至铜版纸;该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能够得到粘结性强、防护性强的标签,且该标签在粘贴时能够保证平展,避免标签鼓包、褶皱,满足标签上的信息识读,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签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标签是市场上常见的信息识别贴纸,其在表面印上商品信息,例如生产商、生产时间、条形码、防伪条码等,在商品交易时,这些信息将会使购买者直接了解,缩短了解商品的时间,同时标签使用方便,能够通过设备或人工粘贴,应用范围广泛。
[0003]公告号为CN11284496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干胶标签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裁切面料:对面料纸进行裁切,制备得到宽度大小均匀的条形面料纸;步骤二、涂覆胶粘剂:向步骤一中制备得到的条形面料纸背面涂覆胶粘剂;步骤三、粘贴面料:对背面涂覆了胶粘剂的条形面料进行裁切,得到圆形面料纸,将裁切后的圆形面料纸粘贴到底纸上,最后对粘贴了圆形面料纸的底纸进行收卷即可;其中,步骤三采用一种不干胶标签制备装置配合完成;解决了如何避免圆形面料片出现褶皱的技术问题。
[0004]公开号为CN11031660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标签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标签包括离型纸和可剥离地粘贴在离型纸上的面纸,离型纸与面纸之间设有可剥离地粘贴在面纸上的不粘条;生产装置包括设置在标签传输方向同一侧的分离杆和导入杆;分离杆和导入杆在标签的传输方向依次前后设置;分离杆的工作端插入标签的离型纸和面纸之间,将离型纸和面纸的侧边分离;导入杆对应分离杆工作端的一端插入标签的离型纸和面纸之间;设定宽度的不粘条跨过导入杆的端部后进入离型纸和面纸之间;其解决了如何减少揭取过程中边缘褶皱和难以剥离的技术问题。
[0005]上述两个公开的专利文件分别能够解决标签褶皱的技术问题,但是其标签方式较为传统,标签在粘贴过程中无法挤出标签与零部件之间的空气,容易造成标签鼓包,影响标签信息识别效果;同时上述公开的两个标签贴合附着能力较弱,容易被外物划损或揭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粘结性强、防护性强的标签,且该标签在粘贴时能够保证平展,避免标签鼓包、褶皱,满足标签上的信息识读的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标签信息制作并排版;S2:标签打印后覆膜; S3:制作标签下方变形片;S4:标签底层刷胶并通过冲压机构将其粘合至S4中变形片的表面; S5:变形片的底部刷胶:S6:将S5中的标签粘合至铜版纸上。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包括如下步骤: S201:标签打印后将其上下两个表面涂刷胶层;S202:将膜层覆盖至标签两面,使两侧的膜与标签形成一体; S203:将标签周围多余
的膜层裁剪,得到膜层大小与标签相匹配的标签备用。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变形片包括覆盖层、金属网和承载层,所述金属网设在覆盖层与承载层之间,所述承载层的表面设有凹陷,金属网设在承载层的凹陷内,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通过胶体粘结方式将金属网固定在其内部,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为弹性橡胶层,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能够通过金属网折弯,所述变形片的上方设有标签本体。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S4标签底层刷胶,即将胶层涂刷至膜层外侧,其中冲压装置包括挤压杆、冲压板和承载箱,所述挤压杆通过机械臂驱动,所述冲压板的底面设有弧形压板,冲压板和弧形压板内设有贯通的通孔,通孔的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吸气将标签本体吸附至弧形压板的表面,所述承载箱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形凹面,所述承载箱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胶体,所述承载箱的表面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内设有时刻转动的辊体,所述辊体的一侧设有出胶管,所述出胶管将胶体注入辊体的圆周。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S4包括如下步骤: S401:先将变形片通过机械臂放入凹槽内;S402:通过另一机械臂和挤压杆将标签本体移动至辊体,通过辊体转动将标签底面刷胶; S403:标签底面刷胶后再将其放入凹槽内与变形片挤压粘结配合;S404:标签与变形片粘结为一体后,对变形片底面进行涂胶; S405:变形片底面涂胶后再次通过吸气管和通孔将整体吸附取出。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凹面上设有多个槽孔,承载箱在槽孔处将内部胶体喷至变形片的底面。
[0013]优选的,所述承载箱为多个且均匀的设在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通过步进电机带动驱动。
[0014]优选的,所述凹陷的长度大于金属网的长度。
[0015]优选的,所述金属网所用的金属丝为铁丝,铁丝的直径为0.2
‑
0.5mm。
[0016]优选的,标签外部还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底面设有装配缺口,防护层的四周设有倒角。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标签整体能够通过内部覆盖层、金属网和承载层变形,在粘贴时能够保证平展,避免汽车零部件与标签之间鼓包或标签褶皱,提高标签的信息识读能力;2、在标签周围覆膜,能够避免标签磨损,保护标签显示信息,同时还能够防潮防水,提高整体综合性能;3、标签在生产时步骤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保证标签生产质量的同时能够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传送带;2、承载箱;3、支撑杆;4、辊体;5、出胶管;6、凹槽;7、弧形凹面;8、槽孔;9、挤压杆;10、冲压板;11、通孔;12、弧形压板;101、标签本体;102、覆盖层;103、金属网;104、承载层;105、凹陷;106、防护层;107、装配缺口;108、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3]请参照图1
‑
3,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标签信息制作并排版;S2:标签打印后覆膜;具体步骤如下: S201:标签打印后将其上下两个表面涂刷胶层; S202:将膜层覆盖至标签本体两面,使两侧的膜与标签形成一体,其中膜层为透明塑料薄膜;S203:将标签周围多余的膜层裁剪,得到膜层大小与标签相匹配的标签备用; S3:制作标签下方变形片;S4:标签底层刷胶并通过冲压机构将其粘合至S4中变形片的表面; S5:变形片的底部刷胶:S6:将S5中的标签粘合至铜版纸上;其中铜版纸的表面设有硅油层,避免底部胶体留置铜版纸上。
[0024]其中所述步骤S3中变形片包括覆盖层102、金属网103和承载层104,所述金属网103设在覆盖层102与承载层104之间,所述承载层104的表面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贴合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标签信息制作并排版; S2:标签打印后覆膜; S3:制作标签下方变形片; S4:标签底层刷胶并通过冲压机构将其粘合至S4中变形片的表面; S5:变形片的底部刷胶: S6:将S5中的标签粘合至铜版纸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包括如下步骤: S201:标签打印后将其上下两个表面涂刷胶层; S202:将膜层覆盖至标签两面,使两侧的膜与标签形成一体; S203:将标签周围多余的膜层裁剪,得到膜层大小与标签相匹配的标签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变形片包括覆盖层、金属网和承载层,所述金属网设在覆盖层与承载层之间,所述承载层的表面设有凹陷,金属网设在承载层的凹陷内,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通过胶体粘结方式将金属网固定在其内部,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为弹性橡胶层,所述覆盖层与承载层能够通过金属网折弯,所述变形片的上方设有标签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用可识读标签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标签底层刷胶,即将胶层涂刷至膜层外侧,其中冲压装置包括挤压杆、冲压板和承载箱,所述挤压杆通过机械臂驱动,所述冲压板的底面设有弧形压板,冲压板和弧形压板内设有贯通的通孔,通孔的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吸气将标签本体吸附至弧形压板的表面,所述承载箱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形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场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