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及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玻璃纤维纱架、玻纤毡架、浸胶槽、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牵引装置和成形系统;所述玻纤毡架和浸胶槽之间、浸胶槽和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纱器;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连接有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互换功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集成度高、降低材料损耗、降低人工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是在牵引设备的牵引下,将连续纤维或其织物进行树脂浸润并通过成型模具加热使树脂固化,来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其优点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高;纤维含量高达80%使得产品强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制品质量稳定。该方法目前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为生产大尺寸,复杂截面、厚壁产品,但是采用该方法仅限于恒定截面或接近恒定截面构件,限制了多元尺寸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仅限于恒定截面或接近恒定截面构件的成型等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玻璃纤维纱架、玻纤毡架、浸胶槽、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牵引装置和成形系统;
[0006]所述玻纤毡架和浸胶槽之间、浸胶槽和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之间依次设置有导纱器;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控制器和电机;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浸胶槽和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之间且靠近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和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和红外测距传感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成型固化模具系统,所述若干个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具有不同的成型截面形状;所述每个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均连接有一个电机,所述每个电机共同和控制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由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和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依次连接组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和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内部均设有加热系统。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成型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所述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成型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直线电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成形系统包括切割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14]首先,将靠近红外测距传感器的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其余的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生产开始后,玻璃纤维纱架和玻纤毡架导出的玻璃纤维纱和玻纤毡经过导纱器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进入浸胶槽,后再经过导纱器进入处于关闭状态的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进行成型固化所需的截面型材,与此同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长度信号,当所需的截面型材的长度满足要求时,将长度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将关闭的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打开,并关闭下一个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到目标长度的非等截面型材,随后目标长度的非等截面型材进入成形系统,得到需要的非等截面型材成品。
[0015]进一步地,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由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和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依次连接组成;
[0016]首先,将靠近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关闭,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生产开始后,玻璃纤维纱架和玻纤毡架导出的玻璃纤维纱和玻纤毡经过导纱器进入浸胶槽,后再经过导纱器进入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进行成型固化所需的截面型材,与此同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长度信号,当所需的截面型材的长度满足要求时,将长度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将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打开,并关闭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得到目标长度的非等截面型材,随后目标长度的非等截面型材进入成形系统,得到需要的非等截面型材成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设置了可以形成连续非等截面型材的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能够在连续的制备过程中实现任意非等截面型材的需求;与此同时,设置的控制系统灵敏的控制每一个相同截面的长度,实现了自动化互换功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集成度高、降低材料损耗、降低人工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9]进一步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由依次连接的可以制备不同截面形状的成型固化模具系统依次连接组成,各个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可以实现任意形状截面的制备,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仅限于恒定截面或接近恒定截面构件的成型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示意图。
[0024]其中:1
‑
玻璃纤维纱架;2
‑
玻纤毡架;3
‑
导纱器;4
‑
浸胶槽;5
‑
红外测距传感器;6
‑
控制器;7
‑
电机;8
‑
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9
‑
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10
‑
牵引装置;11切割装置;12
‑
非等截面型材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效果,以下谨就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术语及用语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及定义。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上的字词,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专利技术所了解的通常意义,当有冲突情形时,应以本说明书的定义为准。
[0026]本文描述和公开的理论或机制,无论是对或错,均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本
技术实现思路
可以在不为任何特定的理论或机制所限制的情况下实施。
[0027]本文中,所有以数值范围或百分比范围形式界定的特征如数值、数量、含量与浓度仅是为了简洁及方便。据此,数值范围或百分比范围的描述应视为已涵盖且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次级范围及范围内的个别数值(包括整数与分数)。
[0028]本文中,若无特别说明,“包含”、“包括”、“含有”、“具有”或类似用语涵盖了“由
……
组成”和“主要由
……
组成”的意思,例如“A包含a”涵盖了“A包含a和其他”和“A仅包含a”的意思。
[0029]本文中,为使描述简洁,未对各个实施方案或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因此,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各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玻璃纤维纱架(1)、玻纤毡架(2)、浸胶槽(4)、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牵引装置(10)和成形系统;所述玻纤毡架(2)和浸胶槽(4)之间、浸胶槽(4)和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之间设置有导纱器(3);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5)、控制器(6)和电机(7);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5)设置在浸胶槽(4)和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之间且靠近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和电机(7)连接,所述电机(7)和控制器(6)连接,所述控制器(6)和红外测距传感器(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成型固化模具系统,所述若干个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具有不同的成型截面形状;所述每个成型固化模具系统均连接有一个电机(7),所述每个电机(7)共同和控制器(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截面固化模具系统由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8)和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9)依次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8)和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9)的内部均设有加热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固化模具系统(8)的成型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所述第二成型固化模具系统(9)的成型截面形状为长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系统包括切割装置(11);所述牵引装置(10)和切割装置(11)连接。7.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非等截面型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王华,张尊宇,代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长龙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