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电池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污染小等无可替代的优势,目前已作为电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无论是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还是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用户也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等要求。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不断提高电池工作电压、工作温度,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电解液分解,从而加速电池性能的劣化和失效。
[0003]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的过程中,电解液会部分分解,从而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SEI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对于提升电池工作电压,工作温度,循环寿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添加剂,优化SEI膜的成分,是改善电池性能最经济便捷的方法。
[0004]现有电解液添加剂包括有环状硫酸酯、环状磺酸内酯、硅烷磷酸酯、硅烷硼酸酯和氟代环状碳酸酯等,专利技术人发现当锂电池电压≥4.2V时,电解液加入环状硫酸酯和/或环状磺酸内酯化合物与硅烷磷酸酯和/或硅烷硼酸酯化合物的组合,或环状硫酸酯和/或环状磺酸内酯化合物与氟代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组合,此时电解液虽然具有初始阻抗低的优势,但是在长期高温循环下会出现电池膨胀,存在高温循环性能劣化的问题。而加入硅烷磷酸酯和/或硅烷硼酸酯化合物与氟代环状碳酸酯组合的电解液在长期高温循环下则会导致电池容量保持率衰减。而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如何抑制高温产气降低安全风险,也是需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材料层,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加剂C;所述添加剂A选自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或环状磺酸内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B选自硅烷磷酸酯化合物和/或硅烷硼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添加剂C选自氟代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15≤(a+b+c)
×
V≤0.09其中,a为所述添加剂A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b为所述添加剂B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c为所述添加剂C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V为锂离子电池上限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4≤(a+b+c)
×
V≤0.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a为0.0008~0.012;所述添加剂B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b为0.0008~0.0022;所述添加剂C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c为0.001~0.01;所述锂离子电池上限电压V为4.2V~4.45V。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a为0.004~0.01;所述添加剂B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b为0.001~0.002;所述添加剂C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c为0.0015~0.008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硫酸酯化合物选自A
‑
1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状磺酸内酯化合物选自A
‑
2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1或2,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
‑
C3的饱和烃基、含氧烃基、含硅烃基或含氰基取代的烃基;R5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5的直链亚烷基,其中取代基选自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卤素原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烷磷酸酯化合物选自式B
‑
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硅烷硼酸酯化
合物选自式B
‑
2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6、R7、R8、R9、R10、R11、R12、R13、R1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或卤代烷基,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或卤代烷基;所述氟代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式C
‑
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式C
‑
1其中,R24和R25各自独立选自氢原子、氟原子或C1
‑
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韫娴,胡时光,邓永红,刘伟新,王勇,林雄贵,郭丽,金燕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新宙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