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及锤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57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及锤钻,电动工具包括:马达;驱动机构,能驱动顶端功能件绕输出轴线转动或驱动顶端功能件沿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其中输出轴线沿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延伸;冲击机构,能与顶端功能件抵接,能被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顶端功能件沿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能与顶端功能件抵接;冲击动力件,用于产生冲击动力;冲击块,位于冲击杆和冲击动力件之间,与冲击动力件之间能形成气体空间,能在冲击动力件产生的冲击动力的冲击下往复运动,以往复冲击冲击杆;其中,气体空间在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3mm。等于13mm。等于13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及锤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类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锤钻。

技术介绍

[0002]锤钻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动工具,其主要用于在在混凝土、砖、石头等硬性材料上开孔,即锤钻在输出扭矩的同时还能输出一个打击力。一般通过增加冲击频率的方式可以提升锤钻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会影响工具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电动工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锤钻,其构成为通过顶端功能件进行锤钻作业,所述锤钻包括:马达;驱动机构,用于产生驱动力;输出机构,用于容纳所述顶端功能件,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绕输出轴线转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线沿所述锤钻的前后方向延伸;冲击机构,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冲击动力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冲击动力;冲击块,位于所述冲击杆和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与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能形成气体空间,能在所述冲击动力件产生的冲击动力的冲击下往复运动,以冲击所述冲击杆;其中,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3mm。
[0006]可选的,所述冲击机构的冲击频率大于或等于4500BPM。
[0007]可选的,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式腔体;沿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所述气缸的后端为封闭端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气缸的前端为开口端,用于容纳所述冲击块;所述冲击块,可部分或全部容纳在所述气缸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与所述气缸的内壁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
[0008]可选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形腔体;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冲击块,容纳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以及所述活塞的前端面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
[0009]可选的,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0mm。
[0010]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通过顶端功能件进行工具作业,所述电动工具包括:马达;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顶端功能件绕输出轴线转动或驱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线沿所述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延伸;冲击机构,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冲击动力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冲击动力;冲击块,位于所述冲击杆和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与所述冲击动力
件之间能形成气体空间,能在所述冲击动力件产生的冲击动力的冲击下往复运动,以往复冲击所述冲击杆;其中,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3mm。
[0011]可选的,所述冲击机构的冲击频率大于或等于4500BPM。
[0012]可选的,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形腔体;沿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所述气缸的后端为封闭端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气缸的前端为开口端,用于容纳所述冲击块;所述冲击块,可部分或全部容纳在所述气缸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与所述气缸的内壁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
[0013]可选的,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形腔体;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活塞的后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冲击块,容纳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以及所述活塞的前端面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
[0014]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通过顶端功能件进行工具作业,所述电动工具包括:马达;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顶端功能件安装方向做往复运动;冲击机构,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顶端功能件安装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动力件,用于产生冲击动力;冲击件,所述冲击件的前端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所述冲击件的后端与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能形成气体空间,能在所述冲击动力件产生的冲击动力的冲击下往复运动;其中,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3mm。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锤钻的结构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锤钻去掉壳体后部分内部结构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锤钻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锤钻的结构图;
[0019]图5是图4所示锤钻去掉壳体后部分内部结构图;
[0020]图6是图4所示锤钻去掉壳体后部分内部结构图;
[0021]图7是图4所示锤钻的剖视图;
[0022]图8a至图8c是图1所示锤钻负载工作不同参数设置时冲击块的冲击速度曲线;
[0023]图9a至图9c是图1所示锤钻轻载工作不同参数设置时冲击块的冲击速度曲线;
[0024]图10a至图10c是图4所示锤钻负载工作不同参数设置时冲击块的冲击速度曲线;
[0025]图11a至图11c是图4所示锤钻轻载工作不同参数设置时冲击块的冲击速度曲线。
[0026]附图标记:
[0027]1‑
锤钻;10

电源接口;11

壳体;111

握持部;112

第一容纳部;113

第二容纳部;
[0028]2‑
马达;21

马达主体;22

马达轴;23

第一马达传动齿轮;24

第二马达传动齿轮;
[0029]3‑
驱动机构;31

第一驱动组件;311

第一驱动轴;312

第一传动齿轮;313

第一驱动齿轮;32

第二驱动组件;321

第二驱动轴;322

第二传动齿轮;323

摆杆轴承;33

第三驱动组件;331

第三驱动轴;332

第三传动齿轮;333

第三驱动齿轮;34

第四驱动组件;341

曲柄摇杆;35

支撑件;
[0030]4‑
冲击机构;41

冲击杆;42

冲击块;43

冲击动力件;431

活塞;432

连接件;433

气缸;44

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锤钻,其构成为通过顶端功能件进行锤钻作业,所述锤钻包括:马达;驱动机构,用于产生驱动力;输出机构,用于容纳所述顶端功能件,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绕输出轴线转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线沿所述锤钻的前后方向延伸;冲击机构,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能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以带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能与所述顶端功能件抵接;冲击动力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冲击动力;冲击块,位于所述冲击杆和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与所述冲击动力件之间能形成气体空间,能在所述冲击动力件产生的冲击动力的冲击下往复运动,以冲击所述冲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的冲击频率大于或等于4500BP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为一端开口的半封闭式腔体;沿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所述气缸的后端为封闭端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气缸的前端为开口端,用于容纳所述冲击块;所述冲击块,可部分或全部容纳在所述气缸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与所述气缸的内壁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筒形腔体;所述冲击动力件包括: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冲击块,容纳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冲击块的后端面、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以及所述活塞的前端面能形成所述气体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锤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空间在所述输出轴线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小于或等于10mm。6.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通过顶端功能件进行工具作业,所述电动工具包括:马达;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顶端功能件绕输出轴线转动或驱动所述顶端功能件沿所述输出轴线做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输出轴线沿所述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延伸;冲击机构,能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