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短脉冲同步,强度测量,相位成像和三阶非线性领域,特别涉及多束超短脉冲之间的时间同步测量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功率超短脉冲技术的发展,不同超短脉冲之间的时间同步问题被广泛的研究。例如在进行双锥对撞激光聚变点火研究时,要求多束来自不同角度的短脉冲需要同时轰击靶丸;对于高能拍瓦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峰值强度采用相干组束的方法,这也对脉冲之间的时间同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可以实现各种瞬态过程测量的泵浦探测实验,高精度时间同步测量与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测量超短脉冲同步的方案有:光电管结合示波器法、光谱干涉法、光学互相关法、激光等离子体法等。光电管结合示波器的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受限于光电管和示波器的响应时间、带宽,目前的同步测量精度一般在10ps左右。光谱干涉方法只能用于宽带超短脉冲的同步测量,并且考虑干涉的情况,不适合用于成角度的聚焦脉冲之间的同步测量。光学互相关法利用两脉冲信号的和频信号强度获取相对延迟,该方法精度可以达到飞秒量级,但是这种方法因为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对于复杂波前测量较为困难。激光等离子体法适合进行大角度光束同步测量(Qihua Zhu et al 2018 Laser Phys.Lett.15 015301),但是等离子体的产生需要激光功率密度高于10
15
W/cm2。
[0003]所以,目前上述方案无法同时满足用较低能量实现高精度、大角度的超短脉冲在靶点处的同步测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注入信号光(1),作为参考光,为皮秒脉冲光或飞秒脉冲光;起偏器(2),用于调整所述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的偏振方向;延迟线(3),用于产生空间延迟,调节所述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的时间延迟,并入射至光克尔介质(4);光克尔介质(4),待2束或多束同步脉冲入射至该光克尔介质(4)产生光克尔效应,从而改变所述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的偏振态;检偏器(5),该检偏器(5)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的起偏器(2)的光轴方向垂直,用于检测光克尔效应;探测器(6),用于检测经检偏器(5)透射或反射后的脉冲强度和相位分布;控制及数据处理模块(7),用于控制所述的探测器(6)和所有延迟线,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不同待同步脉冲与外部注入信号光(1)之间的延迟信息,与待同步脉冲的多束待同步脉冲同步;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第N束待同步脉冲(11)为需要实现同步的N束脉冲,为皮秒或飞秒脉冲光,其中N≥2;该N束待同步脉冲与外部注入信号光(1)之间的夹角在(0,π)范围内;第一路延迟线(9),第N路延迟线(12),用于产生空间延迟,分别用来调节所述的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第N束待同步脉冲(10)的时间延迟;第一路半波片(10),第N路半波片(13),分别用于控制经过第一路延迟线(9),第N路延迟线(12)后的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第N束待同步脉冲(10)的偏振方向,随后入射至光克尔介质(4)内产生光克尔效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6)为光电管或光斑强度探测器或相位测量仪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探测器(6)为相位探测仪模块时,相位探测仪模块包括波前调制器模块(14)和光斑探测器(15);波前调制器模块(14),用于对所述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进行相位调制;光斑探测器(15),用于记录经所述的波前调制器模块(14)调制后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的强度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前调制器模块(14)为二元台阶相位波前调制器、三元台阶相位波前调制器、十元台阶相位波前调制器、连续相位调制器、连续振幅相位调制器或纯振幅型波前调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偏器(2)和检偏器(5)的偏振轴相互垂直;起偏器(2)和检偏器(5)为偏振片、偏振分光棱镜或尼科尔棱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迟线(3)、第一路延迟线(9)和第N路延迟线(12)包括四个45
°
反射镜安置在电动或手动位移台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克尔介质为二硫化碳、熔融石英、铋酸盐玻璃、碲酸盐玻璃、硝基苯、硫系玻璃、硅酸盐玻璃、重
火石玻璃、钕玻璃。8.一种基于光克尔效应的超短脉冲同步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
外部注入信号光(1)依次经过起偏器(2)和延迟线(3)后,准直入射至光克尔介质(4);
②
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经过第一路延迟线(9)后,入射至第一路半波片(10),旋转第一路半波片(10)使其与外部注入信号光(1)的偏振方向成45
°
后,入射至光克尔介质(4)内产生光克尔效应,外部注入信号光(1)通过光克尔介质(4)时偏振态发生改变,随后入射至检偏器(5);
③
利用探测器(6)对检偏器(5)后的输出脉冲信号进行实时的强度和相位空间分布测量,采用如下任一种方法:方法1:当探测器(6)为光电管,对检偏器(5)的透射脉冲或反射脉冲进行实时强度测量。将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表示为到达检偏器后输出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表示为通过调整参考光路内延迟线(3)使得参考信号脉冲在光电管处的偏振分量强度最强,即示波器显示的幅值最大,该位置表示为位置L1,此时将参考光路中的延迟线(3)锁定位置;方法2:当探测器(6)为光斑探测器,对检偏器(5)的透射脉冲或反射脉冲进行实时强度空间分布测量,将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表示为到达检偏器后输出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表示为通过调整参考光路内延迟线(3)使得参考信号脉冲在光斑探测器处的偏振分量光斑Q1强度最强;由于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的影响,在光斑探测器上会有条纹产生,调整后使得条纹宽度最大,此位置表示为L1,此时将参考光路中的延迟线(3)锁定位置;方法3:当探测器(6)是由波前调制器模块(14)和光斑探测器(15)组成的相位测量仪模块,对检偏器(5)后的透射或反射信号光进行实时强度和相位空间分布测量;将第一束待同步脉冲(8)表示为到达检偏器后输出的外部注入信号光(1)表示为首先通过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薇,张天宇,徐英明,汪小超,刘诚,孙明营,朱健强,张生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