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51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其制备方法为:(1)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按照重量比1:0.3~3的比例混合,加水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混合溶液;加入复合蛋白酶,50~60℃条件下酶解10小时以上,得酶解液;所述复合蛋白酶由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成;(2)酶解液离心,取上清,加热灭酶灭菌,即得氨基酸肥。所述的氨基酸肥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在制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效的肥料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农作物、经济作物或蔬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氨基酸肥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植物品质,同时降低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增强植物对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吸收。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及其应用,属于蛋白水解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绿色生产成为新趋势,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研发推广新型肥料显得日益紧迫。氨基酸肥是一种新型肥料,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对高蛋白原料进行有效水解,并适当添加中微量元素形成氨基酸螯合物,使之能够充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求。相比于传统化肥,氨基酸螯合肥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稳定,同时具有提高营养元素生物利用度、提高作物品质及抗逆性等优点。
[0003]鱼溶浆,是以鱼粉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压榨液为原料,经脱脂、浓缩或水解后再浓缩获得,水分含量不高于50%的膏状产品。鱼溶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小分子肽、牛磺酸以及其他未知生长因子,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源蛋白原料。
[0004]玉米浆干粉,是以鲜玉米浆为原料,经低温瞬间加热喷雾干燥而成的,其水溶性蛋白质保存完好,保留了玉米浆液的所有特性,同时便于运输、贮存及使用。玉米浆干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在生物发酵过程中作水溶性植物蛋白及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补充剂,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源蛋白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及其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的氨基酸肥,其制备方法如下:
[0008](1)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按照重量比1:0.3~3的比例混合,加水配制成浓度为30%~50%(w/v,g/mL)的混合溶液;加入复合蛋白酶,50~60℃条件下酶解10小时以上,得酶解液;所述复合蛋白酶由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成,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0.3~3;
[0009](2)酶解液离心,取上清,加热灭酶灭菌,即得氨基酸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的重量比为1:1.5。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混合溶液的浓度为40%。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1。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按照原料的用量计算复合酶的加入量,复合蛋白酶的加入量为5000U/g。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酶解条件为:55℃条件下振荡酶解12h。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离心条件为:8000rpm离心10min。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灭酶灭菌条件为:121℃,20min。
[0017]所述氨基酸肥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在制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效的肥料中的应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农作物、经济作物或蔬菜。更进一步地,所述蔬菜为油菜。
[0019]本专利技术的氨基酸肥,为鱼溶浆与玉米浆干粉混合酶解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植物品质,同时降低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增强植物对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具体应用时,将氨基酸肥进行适当稀释,喷洒于植株表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氨基酸肥,以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为原料,鱼溶浆属于动物蛋白质来源,玉米浆干粉属于植物蛋白质来源,两者的氨基酸构成有所不同,本专利技术将两者进行复配酶解以获得配比更加丰富且均衡的游离氨基酸溶液,使其在农业种植上的应用更具优势。同时动植物源蛋白的混合使用增加了氨基酸肥的原料来源途径,实现了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满足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
[0023]实施例1蛋白酶的选择
[0024]将鱼溶浆(购买自温州守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货号001)称至摇瓶中,加水配成浓度为40%(w/v,g/mL)的鱼溶浆底物液,混合均匀,备用。
[0025]取5份鱼溶浆底物液,按照3000U/g的加酶量分别加入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各酶最适的条件下振荡酶解10h,酶解液于8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鱼溶浆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使用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酶解效果,制得的鱼溶浆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可达到60.68g/L和58.11g/L。
[0026]将玉米浆干粉(购买自山东伟多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002)称至摇瓶中,加水配成浓度为40%(w/v,g/mL)的玉米浆干粉底物液,混合均匀,备用。
[0027]取5份玉米浆干粉底物液,按照3000U/g的加酶量分别加入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各酶最适的条件下振荡酶解10h,酶解液于8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玉米浆干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使用酸性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具有较好的酶解效果,制得的玉米浆干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可达到63.51g/L和59.92g/L。
[0028]将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按照1: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加水配成浓度为40%(w/v,g/mL)的混合溶液,根据两种原料的蛋白酶筛选实验结果,将优选出的三种蛋白酶进行多酶复合酶解,包括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两种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1),按照3000U/g的总加酶量分别加入不同的蛋白酶组合,在pH 5.0、50℃的条件下震荡酶解10h,酶解液于8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茚三酮比色法
测定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将其作为指标,确定复合酶的最佳复配组合,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的效果最好,制得的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可以达到70.53g/L。
[0029]将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按照1: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加水配成40%的混合溶液,加入3000U/g的复合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其中,酸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的重量比分别为3:1:2:1、1:1、1:2、1:3,在pH 5.0、50℃的条件下震荡酶解10h,酶解液于8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比例为2:1时复合酶解的效果最好,制得的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可以达到77.14g/L。
[0030]实施例2制备鱼溶浆与玉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氨基酸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按照重量比1:0.3~3的比例混合,加水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混合溶液;加入复合蛋白酶,50~60℃条件下酶解10小时以上,得酶解液;所述复合蛋白酶由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成,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量比为1:0.3~3;(2)酶解液离心,取上清,加热灭酶灭菌,即得氨基酸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氨基酸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鱼溶浆和玉米浆干粉的重量比为1: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氨基酸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溶液的浓度为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混合动植物源蛋白制备氨基酸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相朝孙建安杜雨桐赵强胡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