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29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主体、包括具有多个匝的线圈图案的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与所述线圈间隔开的第一虚设引出部和第二虚设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线圈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引出部。引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2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1

0189220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22年10月2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2

013593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0003]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用于电子装置中的典型无源电子组件。
[0004]随着电子装置在性能上逐渐改善并且小型化,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小型化电子组件的数量正在增加。
[0005]在薄膜线圈组件的情况下,通过镀覆在支撑构件上形成线圈,层叠磁性复合片(在磁性复合片中,磁性金属粉末分散在绝缘树脂中)并使其固化以形成主体,然后在主体的表面形成外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当线圈组件小型化和纤薄化时,可能发生线圈和外电极之间的结合力减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通过控制应力分布来增强线圈和外电极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0007]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通过增加线圈的匝数来改善线圈组件的电感特性。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具有多个匝的线圈图案;第一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第一虚设引出部和第二虚设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与所述线圈间隔开;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以及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线圈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线圈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出部。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垂直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线圈,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并且包括具有多个匝的线圈图案;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所
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分别连接到所述线圈的最外匝并且与最靠近所述最外匝的内匝间隔开,并且当在所述线圈的中心轴的方向上观察时,在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区域中,所述线圈的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的最外匝和所述线圈的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出部的最外匝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彼此部分地叠置。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图案,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具有多个第一匝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一匝围绕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垂直的轴缠绕;第一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仅通过从所述第一引出部延伸的第一连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以及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连接图案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线圈的芯之间,并且延伸跨过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部。
[0011]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在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匝的第一线圈图案,所述多个第一匝以与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的次序对应的顺序以第一旋转次序向外缠绕;第一引出部,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主体的内部延伸,并且仅通过根据所述第一旋转次序朝向所述第一引出部延伸的第一连接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图案;以及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三表面相比,所述第一外电极更靠近所述第四表面。
附图说明
[0012]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0013]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图1的下部立体图;
[0015]图3是通过沿图1的A方向观察而获得的前视图;
[0016]图4是通过沿图1的B方向观察而获得的仰视图;
[0017]图5是示出沿图1的线I

I'截取的截面的视图;
[0018]图6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前视图,并且是对应于图3的视图;
[0019]图7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前视图,并且是对应于图3的视图;
[0020]图8是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前视图,并且是对应于图3的视图;
[0021]图9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前视图,并且是对应于图3的视图;
[0022]图10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前视图,并且是对应于图3的视图;并且
[0023]图11是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下部立体图,并且是对应于图2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表述包括复数表述。在本申请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意在表示存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并且应当理解,这不排除添加或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整个说明书中,“在
……
上”意指位于对象部的上方或下方,并不一定意指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上侧。
[0025]另外,术语“结合”不仅意指在各个组件之间的接触关系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的情况,并且包括在各个组件之间插入其他组件并且该各个组件分别与该其他组件接触的情况。
[0026]附图中所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任意表示的,并且本公开不必限于图示。
[0027]在附图中,T方向可被定义为第一方向或厚度方向,L方向可被定义为第二方向或长度方向,并且W方向可被定义为第三方向或宽度方向。
[002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并且在参照附图的描述中,相同或相应的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重复的描述。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线圈,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具有多个匝的线圈图案;第一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第一虚设引出部和第二虚设引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与所述线圈间隔开;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以及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出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线圈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线圈图案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线圈图案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支撑构件,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垂直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过孔,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上,所述过孔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以及过孔,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上,所述过孔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过孔穿过所述支撑构件以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相应最内匝的端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分别暴露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并且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分别暴露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关于所述支撑构件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关于所述支撑构件彼此间隔开。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通过穿过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连接过孔彼此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通过穿过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连接过孔彼此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和所述第一引出部在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最外匝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方向
上依次设置,并且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在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最外匝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方向上依次设置。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的最外匝包括第一连接图案,所述第一连接图案与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之间的所述区域对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将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c与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Lb的比值Lc/Lb大于等于0.35且小于等于0.91。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在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区域中,所述第一连接图案与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图案的内匝之间的间隙随着其接近所述第一引出部而变宽。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基于垂直于所述线圈的中心轴的截面,所述第一连接图案以预定角度倾斜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出部。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图案的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接触的另一端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的与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相邻的一端的线宽。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一引出部连接的区域被划分为具有不同线宽的多个区域。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一引出部连接的所述区域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线宽,所述第三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线宽。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接触。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的所述最外匝还包括第二连接图案,所述第二连接图案与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之间的所述区域对应,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二连接图案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两个表面上,并且在从所述线圈的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投影上观察时,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至少部分地彼此叠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中的每个包括暴露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的所述上表面分别倾斜以面向所述线圈。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将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并彼此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以及所述第一虚设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虚设引出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锚固部,所述锚固部朝向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突出。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容敏金材勳李昌润崔大彻黄世渊全丽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