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包括加工筒、金属圆管,加工筒为两侧敞口设置,且金属圆管设置在加工筒内;加工筒上设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矩形通孔,每个矩形通孔皆贯穿开设在加工筒上,每个矩形通孔与加工筒之间皆设置有夹持机构,若干个夹持机构相配合对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加工筒的底面固设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移动机构,两个移动机构用于对金属圆管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机构和移动机构的配合设置,不仅便于对不同直径的金属圆管进行同步夹持,而且可对金属圆管进行自动移动作业,以便于后期对其进行焊接作业。其进行焊接作业。其进行焊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管件加工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涉及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圆管是一种用金属为材料制造成的管状器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金属管件焊接装置对其进行焊接,以提高其使用范围,尤其是将两个金属管进行垂直焊接后,可以增加其功能性;
[000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金属圆管焊接装置在对金属圆管焊接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常见的结构有通过设置两个夹持半圆环,一个夹持半圆环与装置固定,一个夹持半圆环通过电推缸进行升降移动,如此,利用两个夹持半圆环对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以便于后期进行焊接作业;
[0004]以上操作虽然可以对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结构设计过于简单,当需要对大直径的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时,夹持适应性较差,进而导致夹持稳定性降低,同时未设置移动机构,不便于焊接时对金属管进行移动作业;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包括加工筒、金属圆管,所述加工筒为两侧敞口设置,且所述金属圆管设置在加工筒内;
[0009]所述加工筒上设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矩形通孔,每个所述矩形通孔皆贯穿开设在加工筒上,每个所述矩形通孔与加工筒之间皆设置有夹持机构,若干个所述夹持机构相配合对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
[0010]所述加工筒的底面固设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移动机构,两个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对金属圆管进行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皆与加工筒的外壁固接,两个所述安装板远离加工筒的两端之间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贯穿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侧皆啮合连接有蜗轮,每个所述蜗轮的中部皆贯穿固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蜗轮上皆固设有L形夹持板,每个所述L形夹持板皆位于矩形通孔内。
[00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L形夹持板远离对应的蜗轮的一端上皆贯穿设置有连接轴,每个所述连接轴皆与对应的L形夹持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皆固设有夹持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上方,所述U形板与固定底板之间设置有一对对称的伸缩缸,每个所述伸缩缸皆贯穿固定底板并与固定底
板固接,每个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端部皆与U形板的底面固接;
[0014]所述U形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设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U形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输送轴上固定套设有移动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位于U形板内,所述移动轮由两个圆台状轮子组成。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工筒的底面均匀固设有若干个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皆固设有支撑座。
[0017]本技术提供了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便于带动多个夹持轮同步对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相对于现有的金属圆管焊接装置,不仅便于对大直径的金属圆管进行夹持固定,而且夹持稳定性高,同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0019]2、本技术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在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下,带动输送轴、移动轮转动,两个移动轮转向相同,便于带动金属圆管进行移动作业,利于提高后期对金属圆管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与金属圆管处的三维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右视半剖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夹持机构处的三维连接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夹持机构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1、加工筒;2、金属圆管;3、夹持机构;31、第一电机;32、固定板;33、蜗杆;34、蜗轮;35、安装板;36、L形夹持板;37、夹持轮;4、支撑腿;5、支撑座;6、移动机构;61、移动轮;62、第二电机;63、U形板;64、伸缩缸;7、矩形通孔;8、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
[0030]结合图1
‑
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包括加工筒1、金属圆管2,加工筒1为两侧敞口设置,且金属圆管2设置在加工筒1内;加工筒1的底面均匀固设有若干个支撑腿4,每个支撑腿4的底端皆固设有支撑座5。支撑腿4与支撑座5的配合设置,增
加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加工筒1上设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矩形通孔7,每个矩形通孔7皆贯穿开设在加工筒1上,每个矩形通孔7与加工筒1之间皆设置有夹持机构3,若干个夹持机构3相配合对金属圆管2进行夹持固定;
[0031]加工筒1的底面固设有固定底板8,固定底板8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移动机构6,两个移动机构6用于对金属圆管2进行移动。
[0032]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安装板35,两个安装板35皆与加工筒1的外壁固接,两个安装板35远离加工筒1的两端之间固设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上贯穿固设有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型号为VYF
‑
02,第一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上固设有蜗杆33,蜗杆33的两侧皆啮合连接有蜗轮34,每个蜗轮34的中部皆贯穿固设有转轴,每个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35转动连接,且每个蜗轮34上皆固设有L形夹持板36,每个L形夹持板36皆位于矩形通孔7内。
[0033]每个L形夹持板36远离对应的蜗轮34的一端上皆贯穿设置有连接轴,每个连接轴皆与对应的L形夹持板36转动连接,每个连接轴的两端皆固设有夹持轮37。
[0034]在具体使用时,当需要对金属圆管2进行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包括加工筒(1)、金属圆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1)为两侧敞口设置,且所述金属圆管(2)设置在加工筒(1)内;所述加工筒(1)上设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矩形通孔(7),每个所述矩形通孔(7)皆贯穿开设在加工筒(1)上,每个所述矩形通孔(7)与加工筒(1)之间皆设置有夹持机构(3),若干个所述夹持机构(3)相配合对金属圆管(2)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加工筒(1)的底面固设有固定底板(8),所述固定底板(8)上设置有一对对称的移动机构(6),两个所述移动机构(6)用于对金属圆管(2)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件焊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安装板(35),两个所述安装板(35)皆与加工筒(1)的外壁固接,两个所述安装板(35)远离加工筒(1)的两端之间固设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上贯穿固设有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的动力输出端上固设有蜗杆(33),所述蜗杆(33)的两侧皆啮合连接有蜗轮(34),每个所述蜗轮(34)的中部皆贯穿固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35)转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蜗轮(34)上皆固设有L形夹持板(36),每个所述L形夹持板(36)皆位于矩形通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清,周飞鸣,
申请(专利权)人:川博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