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及水族箱,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外筒、底板、内筒、固定装置和导管,外筒上下两端依次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底板与外筒固定连接并封闭第二开口,外筒可滑动地套装在内筒外,固定装置安装在外筒上且与内筒外壁可拆卸固定连接,外筒侧壁设有连通水体与内筒内部且可供水生生物通过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内筒均位于底板上方;导管安装在外筒上且可供大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导管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位于底板上方且与底板物料连通;内筒上端可供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一种水族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功能喂食装置,在喂食过程不易对水体造成污染,捕捞时不易对生物造成伤害。捕捞时不易对生物造成伤害。捕捞时不易对生物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及水族箱
[0001]本技术属于水族箱饲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及水族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人喜欢采用水族箱饲养水族,在投喂食物的过程中,食物的散落与残留会对水族箱水体造成污染,食物散落在水体会污染水质、会滋生细菌、藻类等影响水族生存的环境,浑浊的水体也会影响观赏性;水族箱内的氧泵工作时对水体形成的环流会将食物分布到整个水族箱污染水体;在需要对水族箱内某特定对象进行捕捞的时候,往往使用抄网进行抓捕,此种做法容易对生物造成伤害。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喂食过程因食物扩散导致水体污染、捕捞时时容易对生物造成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及水族箱,其具有集喂食与捕捞于一体,且在喂食过程食物不易扩散,减少对水体造成污染,捕捞时不易对生物造成伤害。
[0005]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外筒、底板、内筒、固定装置和导管,所述外筒上下两端依次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底板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筒套装在所述内筒外侧,所述内筒可相对所述外筒上下滑动,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外筒上且与所述内筒外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侧壁设有连通水体与所述内筒内部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内筒均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三开口可供水生生物通过;
[0007]所述导管安装在所述外筒上且可供大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所述导管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与所述底板物料连通;
[0008]所述内筒上端可供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的上方,所述顶盖遮挡所述第一开口且直径大于所述外筒直径,所述顶盖设有可供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筒上端高于所述外筒上端时,所述顶盖与所述内筒上端连接并被顶升。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上端穿过所述顶盖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下端插入所述内筒内。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紧固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上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筒可拆地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控制弹性件收缩的遥控器,
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用于控制弹性件收缩的控制元件,所述遥控器与控制元件通讯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0014]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内筒遮挡所述第三开口时,各所述第三通孔可供水体通过。
[001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缺口,所述内筒遮挡所述第三开口时,各所述缺口可供水体通过。
[001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所述内筒均设有位置对应的观察部,各所述观察部均采用透明材质。
[0017]一种水族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功能喂食装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喂食时,大于水体密度的食物可经过导管掉落至底板上,位于第三开口与底板之间的部分外筒侧壁可限制底板上的食物移动至筒外的水体内,避免食物随水流飘散遍布水体或水族箱,避免污染水体,生物可从第三开口游至外筒内取食底板上的食物。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可从外筒上端落入水体并漂浮于水面,位于水面下方部分内筒和/或外筒筒体结构可抵抗流体的携带作用而限制食物进入筒外水体内,避免食物随水流飘散遍布水体或水族箱,避免污染水体,水生生物可从第三开口处经过外筒内部下端游入内筒内部,从而取食内筒内部的水面上的食物。
[0020]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下移动内筒,使得生物被限制在内筒与底板之间,对水体或水族箱内的特定生物进行诱捕,减少使用抄网捕捞生物导致生物受伤。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2]图1是多功能喂食装置在喂食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多功能喂食装置在捕捞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外筒与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内筒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顶盖与导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固定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固定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
外筒;11
‑
第三开口;12
‑
第一开口;
[0031]2‑
底板;
[0032]3‑
内筒;31
‑
第四开口;32
‑
第五开口;33
‑
缺口;
[0033]4‑
导管;
[0034]5‑
顶盖;51
‑
第一通孔;
[0035]6‑
固定装置;61
‑
安装座;62
‑
弹性件;63
‑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37]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0038]参照图1至图7,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包括外筒1、底板2、内筒3、固定装置6和导管4,所述外筒1上下两端依次具有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所述底板2与所述外筒1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外筒1筒体的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外筒1套装在所述内筒3外侧,所述内筒3可相对所述外筒1上下滑动,所述固定装置6安装在所述外筒1上且与所述内筒3的外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竖直滑动内筒3,当内筒3、外筒1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调整好后,可通过固定装置6将内筒3与外筒1可拆地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的侧壁设有连通水体与所述内筒3内部的第三开口11,所述第三开口11、所述内筒3均位于所述底板2上方,所述第三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底板、内筒、固定装置和导管,所述外筒上下两端依次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底板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筒套装在所述内筒外侧,所述内筒可相对所述外筒上下滑动,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外筒上且与所述内筒外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侧壁设有连通水体与所述内筒内部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所述内筒均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三开口可供水生生物通过;所述导管安装在所述外筒上且可供大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所述导管的上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下端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与所述底板物料连通;所述内筒上端可供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的上方,所述顶盖遮挡所述第一开口且直径大于所述外筒直径,所述顶盖设有可供小于水体密度的食物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筒上端高于所述外筒上端时,所述顶盖与所述内筒上端连接并被顶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端穿过所述顶盖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下端插入所述内筒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喂食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雨点轨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