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原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757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原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及一种胶原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称取多元醇、磷脂、壳聚糖或其衍生物、胶原(质量比为3:7的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余量为水;将各原料混合均匀,水浴下搅拌反应得到混合液;所得混合液转至微射流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微射流处理,入料温度60℃、均质压力100MPa、均质次数3次,出料温度30~35℃;加入占混合物质量0.01~0.5%的麦角硫因作为脂质纳米粒的囊外保护剂,混合搅拌后通过0.22μm的超滤管进行均粒与除菌过滤,得到胶原纳米粒。得到胶原纳米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原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原料
,特别涉及一种胶原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是人体皮肤含量最多的两种胶原成分,两种胶原的功能有所侧重:I型胶原主要位于真皮深层且纤维粗大,α肽链包含1464个氨基酸残基,抗拉强度高,用于支撑皮肤硬度;III型胶原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而纤维细小,α肽链包含1029个氨基酸残基,是具有弹性的蛋白,用于支撑皮肤柔嫩度;在婴儿时期皮肤胶原中I型胶原占比约20%、III型胶原占比约80%,这是婴儿皮肤柔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I型胶原不断增加、III胶原不断减少,成人皮肤胶原组成为I型80%、III胶20%。目前,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在轻医美和护肤市场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功效作用为保湿、修护与抗皱,但胶原蛋白存在货架期内容易降解,以及在应用过程中一般以微针或注射等方式进行透皮吸收,会存在破皮感染或严重过敏反应等风险。
[0003]近年来,脂质纳米粒已成为将药物递送至靶细胞的最有效载体,并已在医药领域方面应用取得成功。脂质纳米粒是指将活性物包封于类脂质的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可将水溶性药物包裹在内部水性囊泡中或脂溶性的药物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然后直接作用于角质层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来改善活性物的渗透,促进其透皮吸收,降低药物的毒性,同时对包裹的活性物成分也有一定保护与缓释释放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脂质纳米粒易酸败变味、随着货架期延长易破乳析出或粒径逐渐增大,作为化妆品原料应用至护肤产品中很难保持良好活性与稳定性,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原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解决胶原稳定性以及透皮吸收的问题;同时该方法模拟接近婴儿时期皮肤中胶原蛋白的比例,通过仿生复配、协同增效,从而使得透皮性能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两种胶原的作用,解决单一组份胶原作用效果有限问题。所制备的胶原纳米粒具有高稳定性、低粒径、高渗透性、高活性的优点;同时,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对包裹胶原过微射流均质期间的高速高压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麦角硫因处于囊外作为胶原纳米粒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有较好的体现。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胶原纳米粒。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胶原纳米粒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胶原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9](1)称取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多元醇10%~30%、磷脂1%~5%、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0.1%~2%、胶原0.1%~1%、余量为水;将称取的各原料加入主锅中,混
合均匀,水浴温度控制在55℃~65℃,搅拌速度控制在450~550rpm/min,搅拌时间控制在25~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胶原是由质量比为3:7的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混合而成;
[0010](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至微射流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微射流处理,入料温度60℃、均质压力100MPa(1000bar)、均质次数3次,出料温度30~35℃;
[0011](3)向步骤(2)经过高压微射流处理的混合液中加入占混合液质量0.01~0.5%的麦角硫因作为脂质纳米粒的囊外保护剂,加入时水浴温度控制在55℃~65℃,搅拌速度控制在450~550rpm/min,搅拌时间控制在25~30min,最后再通过0.22μm的超滤管进行均粒与除菌过滤,得到胶原纳米粒。
[0012]步骤(1)所述多元醇为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和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步骤(1)所述磷脂为不饱和卵磷脂或大豆卵磷脂。
[0014]所述不饱和卵磷脂优选为磷脂酰胆碱质量百分含量70%的磷脂LIPOID S75。
[0015]步骤(1)所述壳聚糖衍生物为酰化壳聚糖、羧基化壳聚糖、烷基化壳聚糖或季铵化壳聚糖。
[0016]步骤(2)所述微射流均质机为超高压微射流均质设备或ATS高压均质机设备。
[0017]一种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胶原纳米粒。
[0018]所述胶原纳米粒:(1)粒径小,平均粒径介于80

90nm之间,且分子量分布较均匀,分散指数0.183;(2)稳定性提升,相较于不添加麦角硫因作为囊外保护剂的体系而言,本方案制备的纳米胶原粒,通过90天的加速稳定性测试后外观状态佳、且粒径基本无变化;(3)通过两种胶原的仿生复配、协同增效,使得所得胶原纳米粒的体外透皮性能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胶原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人体功效测试的数据表明,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胶原纳米粒用于化妆品中使用时,相对于第0天的测试结果而言,第14天和第28天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差值、皮肤皱纹降低值、经皮失水降低值均得到明显提升,表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胶原纳米粒具有更高的活性,保湿功效、抗皱功效、修护功效更佳。
[0019]上述的胶原纳米粒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化妆品具有保湿、修护、抗皱和促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功效。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胶原纳米粒,其中的I型胶原:III型胶原的质量比例为3:7,所得胶原纳米粒粒径在80.90nm,分散指数在0.183。
[0022](2)本专利技术所得胶原纳米粒与化妆品原料行业中胶原纳米粒相比,具有更高活性,更高稳定性和更高渗透性;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异,与该配方胶原的组合比例、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对壳内活性成分的保护、麦角硫因囊外的保护以及与结合微射流技术有关,通过超高压处理后,胶原在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的保护下得到充分包裹以及更大程度保护活性降解,处于更低的粒径下,更容易渗透,加上麦角硫因在囊外的抗氧化作用下,使得纳米胶原活性以及稳定性得到较好的保护。
[0023](3)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与化妆品原料行业中胶原纳米粒的一般生产工艺相比,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设备,操作简单,配方简单,无有机溶剂残留,耗时时间短,效率更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胶原纳米粒的体外透皮性能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26]实施例1
[0027]本例为胶原纳米粒的制备。
[0028](1)配制混合:称取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甘油20%、1,2

己二醇1%、LIPOID S75 1.5%、脱乙酰壳多糖0.5%、I型胶原0.5%、余量为水;将称取的各原料加入主锅中,混合均匀,水浴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原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称取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多元醇10%~30%、磷脂1%~5%、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0.1%~2%、胶原0.1%~1%、余量为水;将称取的各原料加入主锅中,混合均匀,水浴温度控制在55℃~65℃,搅拌速度控制在450~550rpm/min,搅拌时间控制在25~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胶原是由质量比为3:7的I型胶原蛋白和III型胶原蛋白混合而成;(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至微射流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微射流处理,入料温度60℃、均质压力100MPa、均质次数3次,出料温度30~35℃;(3)向步骤(2)经过高压微射流处理的混合液中加入占混合液质量0.01~0.5%的麦角硫因作为脂质纳米粒的囊外保护剂,加入时水浴温度控制在55℃~65℃,搅拌速度控制在450~550rpm/min,搅拌时间控制在25~30min,最后再通过0.22μm的超滤管进行均粒与除菌过滤,得到胶原纳米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多元醇为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己二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婵华
申请(专利权)人:肽源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