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43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包括多个分采工作筒、层间封隔器、插入密封和油管。所述层间封隔器和插入密封实现各层之间的分隔,各层分采工作筒同时置于井下小于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油田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斜度油井的边测边调分采管柱。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陆地油田、海上油田部分油井因井斜限制无法实现分采开采,随着国内注采工艺的开发,近些年新开发的缆控、无缆智能分采工艺逐步应用于大斜度分层开采,但因井下工况复杂,温度、压力较高,对井下工具可靠性要求较高,缆控、无缆智能分采工艺配套工具可靠性仍待提高。为确保油田分层开采,提高采收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大斜度油井的边测边调分采管柱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大斜度油井分层开采难题,提供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其突破了边测边调注采工艺的井斜限制,为油井开发提供一种可靠性的分采工艺管柱。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套管内的且中心管连通的I#分采工作筒、II#分采工作筒和III#分采工作筒,I#分采工作筒、II#分采工作筒和III#分采工作筒内均设有油嘴开度调节结构;
[0006]所述I#分采工作筒上端连接油管和定位插入密封,定位插入密封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1#封隔器的密封筒配合;I#分采工作筒下端连接油管;
[0007]所述II#分采工作筒的上部为单层管结构,下部为双层管结构;II#分采工作筒上端连接油管,II#分采工作筒下部外层管的下端连接油管和1#插入密封,1#插入密封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2#封隔器的密封筒配合;II#分采工作筒下部内层管的下端依次连接内层小油管和III#分采工作筒;
[0008]所述III#分采工作筒上端连接内层小油管,下端连接内层小油管,内层小油管穿过1#插入密封的中心通径并连接2#插入密封和引斜,所述2#插入密封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3#封隔器的密封筒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I#分采工作筒的中下部内壁向内形成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设有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的侧壁上设有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位于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方的I#分采工作筒的侧壁上形成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与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管的内壁向内形成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设有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的侧壁上形成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位于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方的内层管的侧壁上形成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和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形成环空过流通道,所述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连通环空过流通道和II#分采工作筒内腔。
[0011]进一步的,所述III#分采工作筒的中下部内壁向中心延伸形成封闭的I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I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形成I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在所述I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上设有I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I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的底部形成I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所述I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和I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的孔轴线平行于III#分采工作筒的轴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管柱的上方设有测调工具,测调工具的上端连接线缆。
[001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大斜度油井3层段以内的分层采油,且通过调节套的设置能够对大斜度油井3层段以内各层开采量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突破了原有边测边调注采工艺不可用于大井斜注采井的限制,拓展了边测边调管柱的应用范围,为大斜度井油井开发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I#分采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油嘴关闭状态);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II#分采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油嘴关闭状态);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II#分采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油嘴打开状态)。
[0019]其中,1.定滑轮;2.电缆;3.套管;4.测调工具;5

1.油管;5

2.内层小油管;6

1.1#封隔器;6

2.2#封隔器;6

3.3#封隔器;7

1.I#分采工作筒;7

2.II#分采工作筒;7

3.III#分采工作筒;8.引斜;9.定位插入密封;10.1#插入密封;11.2#插入密封;12

1.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12

2.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12

3.III#分采工作筒外油嘴;13

1.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13

2.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13

3.II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14

1.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14

2.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14

3.II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15

1.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5

2.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5

3.II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6.环空过流通道;17.内层管;18.外层管;19.第一储层;20.第二储层;21.第三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包括多个分采工作筒、层间封隔器、插入密封和油管。所述层间封隔器和插入密封实现各层之间分隔。各层分采工作筒同时置于井下小于60
°
的第一层段内,分采工作筒通过油管与各储层对应。本申请从上到下依次设置I#分采工作筒7

1、II#分采工作筒7

2和III#分采工作筒7

3,储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储层19、第二储层20和第三储层21。I#分采工作筒7

1对应第一储层19,II#分采工作筒7

2对应第二储层20,III#分采工作筒7

3对应第三储层21。
[0022]本申请的具体结构如下:
[0023]本申请I#分采工作筒7

1上部连接油管5

1、定位插入密封9,定位插入密封9与1#封隔器6

1配合,并定位管柱;所述I#分采工作筒7

1的下部连接油管5

1。所述I#分采工作筒7

1中部设置径向油嘴,内部具有调节结构,可调节油嘴大小,具体结构如下:所述I#分采工作筒7

1的中下部内壁向内形成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5

1,I#分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套管(3)内的且中心管连通的I#分采工作筒(7

1)、II#分采工作筒(7

2)和III#分采工作筒(7

3),I#分采工作筒(7

1)、II#分采工作筒(7

2)和III#分采工作筒(7

3)内均设有油嘴开度调节结构;所述I#分采工作筒(7

1)上端连接油管(5

1)和定位插入密封(9),定位插入密封(9)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1#封隔器(6

1)的密封筒配合;I#分采工作筒(7

1)下端连接油管(5

1);所述II#分采工作筒(7

2)的上部为单层管结构,下部为双层管结构;II#分采工作筒(7

2)上端连接油管(5

1),II#分采工作筒(7

2)下部外层管(18)的下端连接油管(5

1)和1#插入密封(10),1#插入密封(10)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2#封隔器(6

2)的密封筒配合;II#分采工作筒(7

2)下部内层管(17)的下端依次连接内层小油管(5

2)和III#分采工作筒(7

3);所述III#分采工作筒(7

3)上端连接内层小油管(5

2),下端连接内层小油管(5

2),内层小油管(5

2)穿过1#插入密封(10)的中心通径并连接2#插入密封(11)和引斜(8),所述2#插入密封(11)外圆周设置的密封模块与3#封隔器(6

3)的密封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斜度油井分采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I#分采工作筒(7

1)的中下部内壁向内形成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5

1),I#分采工作筒限位座(15

1)上设有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13

1),I#分采工作筒调节套(13

1)的侧壁上设有I#分采工作筒内油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伦玮黄泽超郑春峰薛德栋张凤辉马喜超王胜沈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