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发光元件的衬底和包括该衬底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19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0
本公开涉及包括发光元件的衬底和包括该衬底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包括第一发射区域、第二发射区域和第三发射区域;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一发射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发射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与第三发射区域重叠,其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一散射体,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二散射体,并且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与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3至1:1.1。1.3至1:1.1。1.3至1: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发光元件的衬底和包括该衬底的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包括发光元件的衬底和包括该衬底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已经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诸如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的各种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
[0003]在显示装置中,自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例如有机发光元件的自发光元件。自发光元件可以包括两个相对电极和插置在它们之间的发射层。对于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元件,从两个电极供应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射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产生的激子从激发态弛豫到基态从而发射光。
[0004]这种自发光显示装置通常可以不利用诸如背光单元的单独光源,并且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相比,自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通常消耗相对少的电力,可以是相对轻的和薄的,并且可以具有诸如相对宽的视角、高亮度和/或对比度、和/或相对快的响应速度的高质量特性。因此,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作为下一代显示装置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面涉及包括发光元件和具有改善的光转换效率的波长转换图案的衬底。
[000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面涉及包括具有改善的光转换效率的波长转换图案的显示装置。
[0007]然而,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方面。通过参考以下给出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000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包括第一发射区域、第二发射区域和第三发射区域;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一发射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发射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与第三发射区域重叠,其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一散射体,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二散射体,并且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与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3至1:1.1。
[000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衬底包括发光元件,该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包括第一发射区域、第二发射区域和第三发射区域;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一发射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发射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与第三发射区域重叠,其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一散射体,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二散射体,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为40wt%至45wt%,以及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为35wt%至40wt%。
[0010]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在第一衬底上限定有第一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和第三透光区域,并且第一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与第一透光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与第二透光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在第一衬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与第三透光区域重叠,其中,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第一基础树脂、分散在第一基础树脂中并且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分散在第一基础树脂中的第一散射体,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第二基础树脂、分散在第二基础树脂中并且配置成将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分散在第二基础树脂中的第二散射体,透光图案包括第三基础树脂和分散在第三基础树脂中的第三散射体,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和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每个的厚度为8μm至12μm,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3至1:1.1,第一波长移位器和第二波长移位器中的每个的浓度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MS)测量。
[0011]应当注意,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描述的效果,并且本公开的其它效果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2]通过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0013]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叠层结构的剖视图;
[0014]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0015]图3是图2的部分Q1的放大平面图,更具体地,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包括在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衬底的平面图;
[0016]图4是图2的部分Q1的放大平面图,更具体地,是根据实施方式包括在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颜色转换衬底的平面图;
[0017]图5是根据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图2的部分Q1的平面图;
[0018]图6是示出根据与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在图2的显示装置中的颜色转换衬底的平面图;
[0019]图7是图2的部分Q3的放大平面图;
[0020]图8是沿着图3和图4的线X1

X1'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8的部分Q4的放大剖视图;
[0022]图10是示出根据与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图8的部分Q4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沿着图7的线X3

X3'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颜色转换衬底上的第三滤色器的布局的平面图;
[0025]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颜色转换衬底上的第一滤
色器的布局的平面图;
[0026]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颜色转换衬底上的第二滤色器的布局的平面图;
[0027]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颜色转换衬底上的堤图案、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和透光图案的布局的平面图;
[0028]图16是示出针对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每个厚度根据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的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相对外部量子产率EQE的图;
[0029]图17是示出针对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每个厚度根据第二散射体的浓度的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相对外部量子产率EQE的图;
[0030]图18是示出根据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在喷墨印刷工艺期间第二波长转换图案材料的粘度的图;
[0031]图19是示出针对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每个厚度根据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相对外部量子产率EQE的图;
[0032]图20是示出针对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每个厚度根据第一散射体的浓度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相对外部量子产率EQE的图;
[0033]图21是示出根据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在喷墨印刷工艺期间第一波长转换图案材料的粘度的图;以及
[003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包括第一发射区域、第二发射区域和第三发射区域,所述第一发射区域、所述第二发射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射区域中的每个发射第一光;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所述第一发射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与所述第二发射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重叠,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一散射体,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二散射体,以及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1.3至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的重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的重量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对所述第三光的吸收率小于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对所述第二光的吸收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总重量,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散射体的浓度为3wt%至5w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总重量,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散射体的浓度为3wt%至6wt%。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图案包括第三散射体,并且所述透光图案中的所述第三散射体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散射体的浓度和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散射体的浓度中的每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图案中的所述第三散射体的所述浓度为4.5wt%至9wt%。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透光图案中的所述第三散射体的所述浓度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散射体的所述浓度之间的比率以及所述透光图案中的所述第三散射体的所述浓度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散射体的所述浓度之间的比率中的每个为1:1.7至1:1.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线与白光的入射路径之间的角度为0
°
的情况下的亮度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表面的所述线与所述白光的入射路径之间的角度为60
°
的情况下的亮度之间的比率为75%或更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和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每个的厚度为8μm至12μ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所述浓度和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所述浓度各自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12.一种包括发光元件的衬底,所述衬底还包括:
第一衬底,包括第一发射区域、第二发射区域和第三发射区域,所述第一发射区域、所述第二发射区域和所述第三发射区域中的每个发射第一光;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所述第一发射区域重叠;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与所述第二发射区域重叠;以及透光图案,与所述第三发射区域重叠,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的第一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一散射体,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包括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光转换为第三光的第二波长移位器、以及第二散射体,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为40wt%至45wt%,以及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的浓度为35wt%至40wt%。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衬底,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的重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的重量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衬底,其中,所述第二波长移位器对所述第三光的吸收率小于所述第一波长移位器对所述第二光的吸收率。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衬底,其中,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中的所述第二散射体的浓度为3wt%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永洙权善英金民锡金芙容金松易金洙东金秀珍金珍源朴茶彗白栋圭白惠珍宋泰永吴根灿尹元钾李起宪李明桭李赫珍池宇万池昊娟崔容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