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98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伤口闭合器技术领域,尤其为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所述闭合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线柱和第二固线柱,所述第一固线柱固定焊接有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缝合针,所述第二固线柱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绞线柱,所述绞线柱的内侧设置有固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缩短慢性创面的治疗的时间,能够对缝合线进行松紧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绞线柱的初始状态为卡槽嵌入卡齿中,沿该闭合器第一固线柱对应的皮肤处缝合第一针,于第一个小切口处出针,再沿该切口进针,皮下穿行于第二个小切口处出针并再进针,如此依次操作至绞线柱的底部对应皮肤出针,稍微拉紧缝合线,剪去缝合针和多余的缝合线,余下的线头打个结。头打个结。头打个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伤口闭合器
,具体为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体表皮肤,无论是感染、创伤、烧伤、肿瘤或瘢痕手术切除后往往会造成或留下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对于创伤、烧伤、肿瘤或瘢痕手术切除后留下的皮肤缺损创面尚可及时或短时间内择期进行植皮或皮瓣转移进行修复。而对于压疮、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或各种感染所致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往往因为感染或组织坏死,导致大面积皮肤、皮下组织,甚至更深的肌肉、肌腱、骨骼组织的缺损,并形成较大的窦道、腔隙或脓腔。由于感染,甚至是多重耐药菌感染难以控制,组织缺损严重,肌腱、骨骼外露,长期不能闭合创面。创面久治不愈,感染和组织坏死不断加重,创面皮肤和组织缺损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慢性创面病人致残、致死率不断提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国家的医保和财政支出带来极大负担;
[0003]直线伤口的愈合质量往往与伤口两侧皮肤的张力密切相关,张力大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很大的瘢痕,甚至是疤痕疙瘩或皮肤坏死。因此,应临床需求,许多医疗器械厂家专利技术、设计并生产了各种类型的皮肤减张器或伤口闭合器。这些减张器、闭合器的共同特点是均针对直线伤口;都要在伤口两边应用粘合敷料进行黏贴固定,在此基础上再用卡扣、拉链、螺丝进行拉紧减张并固定。这些器械对小面积皮肤缺损或有一定张力的直线伤口的减张和闭合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上述慢性创面,本身因感染和血管神经病变不仅导致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也造成创腔边缘皮肤质地变性、脆弱、敏感。粘合剂作用于创腔边缘皮肤后往往导致过敏、撕脱,造成新的损伤和感染。更为特殊的是,慢性创面,如压疮、皮肤感染和糖尿病足后的溃疡、溃烂创面往往是不规则形或圆形、椭圆形,现有的各类直线伤口闭合器无法使用,有时,临床医生也用皮下荷包缝合减张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但在创口边缘缝合往往因感染、血运差、皮肤质地脆弱也易造成撕脱或新的损伤,一般缝合线达不到强大拉力的要求,而且还不能进行松紧调节。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创口边缘缝合往往因感染、血运差、皮肤质地脆弱也易造成撕脱或新的损伤,一般缝合线达不到强大拉力的要求,而且还不能进行松紧调节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所述闭合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线柱和第二固线柱,所述第一固线柱固定焊接有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缝合针,所述第二固线柱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绞线柱,所述绞线柱的内侧设置有固线孔。
[0007]本技术能够缩短慢性创面的治疗的时间,并且能够对缝合线进行松紧调节,
闭合器硅橡胶底座可设计为“肾”形,尺寸可以设计宽:长比为2
×
3cm、2.5
×
5cm,高度均为2.5cm,钛镍合金的缝合线的长度可根据慢性创腔的大小直径设计为大、中(创腔直径10

15cm)、小三个型号,缝合线粗细以较粗线为佳,对慢性创腔进行清创、扩创后,距创腔边缘皮肤3cm范围选择闭合器型号,在创腔外围放置本技术,以创腔中央为圆心画圆,沿划线从底座第一固线柱对应处皮肤开始,相距2cm用尖刀片戳出1

2mm长真皮层内小切口,以便进针和出针并做划线部位的皮内缝合,缝合线全部埋入真皮内;
[0008]本技术中的绞线柱的初始状态为卡槽嵌入卡齿中,沿该闭合器第一固线柱对应的皮肤处缝合第一针,于第一个小切口处出针,再沿该切口进针,皮下穿行于第二个小切口处出针并再进针,如此依次操作至绞线柱的底部对应皮肤出针,稍微拉紧缝合线,剪去缝合针和多余的缝合线,余下的线头打个结,从第二固线柱下侧开设的开口穿入绞线柱内的固线孔,并进入到卡部内,实现缝合线和绞线柱的连接,然后用活动扳手插入绞线柱顶端的插口向下按压并顺时针旋转直至将缝合线再次拉紧,停止按压,绞线柱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卡槽嵌入卡齿,使缝合线固定,待创腔周边进针出针小切口愈合后,根据创腔感染控制情况和肉芽生长状况,每天紧固缝合线几圈,使创腔直径不断缩小,争取创面自己愈合,避免植皮和皮瓣转移,或仅仅做最小面积的植皮闭合创面。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固线孔的内部逆时针方向设置有卡部,所述卡部窄于固线孔的进口位置。
[0010]在上述设置下,打结后的缝合线端口形成线头,然后经过第二固线柱下侧开设的开口,然后进入到固线孔内,当绞线柱顺时针转动时,线头会进入到卡部内卡住,从而实现绞线柱与缝合线的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线柱和第二固线柱的间距为3cm左右。
[0012]在上述设置下,第一固线柱和第二固线柱的间距为3cm左右使缝合线围成一圈后靠近,便于创面处收紧。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绞线柱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固线柱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卡齿,所述卡槽能够向上嵌入卡齿。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固线柱的内侧滑动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顶端与绞线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5]在上述设置下,本技术的圆盘能够增加绞线柱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固线柱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盘的底端外侧和第二固线柱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
[0017]在上述设置下,本技术的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为“肾”形,所述底座顶端的材质为金属,底座底端的材质为硅橡胶。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线的材质为钛镍合金。
[0020]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针
为大弧度角针。
[0021]作为本技术所述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绞线柱顶端内侧开设有一四方形凹陷插口。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该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本技术能够缩短慢性创面的治疗的时间,并且能够对缝合线进行松紧调节,本技术中的绞线柱的初始状态为卡槽嵌入卡齿中,沿该闭合器第一固线柱对应的皮肤处缝合第一针,于第一个小切口处出针,再沿该切口进针,皮下穿行于第二个小切口处出针并再进针,如此依次操作至绞线柱的底部对应皮肤出针,稍微拉紧缝合线,剪去缝合针和多余的缝合线,余下的线头打个结,从第二固线柱下侧开设的开口穿入绞线柱内的固线孔,并进入到卡部内,实现缝合线和绞线柱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固线柱(2)和第二固线柱(3),所述第一固线柱(2)固定焊接有缝合线(4),所述缝合线(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缝合针(6),所述第二固线柱(3)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绞线柱(8),所述绞线柱(8)的内侧设置有固线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孔(10)的内部逆时针方向设置有卡部(10a),所述卡部(10a)窄于固线孔(10)的进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线柱(2)和第二固线柱(3)的间距为3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柱(8)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槽(11),所述第二固线柱(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卡齿(9),所述卡槽(11)能够向上嵌入卡齿(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环形伤口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线柱(3)的内侧滑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劲松王军杰顾洛莎宋瑞捧任丽君谢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