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件、电池顶盖以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84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件、电池顶盖以及电池,该绝缘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引脚和极耳的安装空隙,第二绝缘板朝向第一绝缘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口朝向安装空隙的内部,引脚插设于安装空隙内,并使引脚的端部位于容纳槽内,极耳沿容纳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插入安装空隙内,并与引脚连接。通过在第二绝缘板上设置容纳槽,引脚的第二连接板插设于安装空隙的同时一并插入容纳槽内,利用容纳槽对引脚的端部进行保护。极耳插入安装空隙后可避免与引脚的端部接触而被划伤。而被划伤。而被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件、电池顶盖以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件、包括该绝缘件的电池顶盖以及包括该电池顶盖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大,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作智能手机、电动工具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源。随着应用端对能量源续航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锂离子电池要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更简单可靠的结构来提高电池中的芯包在整个电池中的空间占比。常见的一种电池结构中,采用呈“L”形的引脚连接盖板上的极柱与芯包中的极耳,该引脚的连接板与芯包的端部正对设置,芯包上的极耳从连接板朝向芯包的一侧面经过连接板的端部绕至连接板背离芯包的一侧面进行激光焊接固定。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引脚为厚度极薄的金属薄片,当极耳绕过引脚的端部时,引脚的端部极易划伤极耳,造成极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绝缘件,其可对引脚的端部进行保护,避免引脚划伤极耳。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顶盖,其能够对极耳进行绝缘保护和机械保护。
[0005]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其能够对极耳进行绝缘保护和机械保护。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的一种绝缘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引脚和极耳的安装空隙,所述第二绝缘板朝向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安装空隙的内部,所述引脚插设于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使所述引脚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极耳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插入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与所述引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板相对的两端,所述引脚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容纳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一体弯折成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绝缘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绝缘板之间,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围成所述容纳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极耳的长度。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绝缘板,所述第三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一端,且
所述第三绝缘板靠近所述安装空隙的引脚插入口,所述第三绝缘板的自由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绝缘板的方向延伸。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绝缘板的宽度。
[0014]还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包括上述的绝缘件,还包括盖板、极柱和引脚,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引脚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极耳连接,所述引脚用于连接所述极耳的一端插设于安装空隙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引脚与所述绝缘件通过高温胶粘接固定。
[0016]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顶盖,还包括芯包,所述芯包的端部具有极耳,所述极耳的自由端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插入安装空隙内并与引脚连接。
[0017]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一种绝缘件、电池顶盖以及电池,该绝缘件通过在第二绝缘板上设置容纳槽,引脚的第二连接板插设于安装空隙的同时一并插入容纳槽内,利用容纳槽对引脚的端部进行保护。极耳插入安装空隙后可避免与引脚的端部接触而被划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件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绝缘件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耳与绝缘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盖板;2、引脚;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极柱;4、绝缘件;41、第一绝缘板;42、第二绝缘板;420、容纳槽;421、第一板;422、第二板;423、第三板;43、第三绝缘板;44、安装空隙;45、引脚插入口;46、极耳插入口;5、芯包;51、极耳;6、外壳;7、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件4,包括第一绝缘板41、第二绝缘板42和第三绝缘板43。第一绝缘板41与第二绝缘板42平行且间隔设置,以使第一绝缘板41和第二绝缘板42之间形成安装空隙44,安装空隙44用于容纳引脚2和极耳51。第二绝缘板42朝向第一绝缘板41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纳槽420,容纳槽420的槽口朝向安装空隙44的内部。安装引脚2和极耳51时,引脚2的一端能够插设于安装空隙44内,并使引脚2的端部插入容纳槽420内。极耳51能够沿着容纳槽420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插入安装空隙44内,并使极耳51的自由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引脚2的焊接区内。
[0028]绝缘件4由绝缘材料制成,其电阻值达到500MΩ以上,绝缘件4的厚度为0.03mm

3mm。绝缘件4起到对引脚2和极耳51的绝缘保护作用,避免引脚2和极耳51接触到电池内部的其他金属件而导致短路。引脚2呈“L”形,引脚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与极柱3连接,第二连接板22与芯包5的端部的极耳51连接,使得芯包5
通过引脚2与盖板1上的极柱3导通。极耳51的自由端焊接在引脚2的第二连接板22上。第二连接板22插设在安装空隙44内并使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位于容纳槽420内,利用容纳槽420对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进行保护,避免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与极耳51接触而划伤极耳51。
[0029]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第一绝缘板41和第二绝缘板42一体弯折成型。该绝缘件4还包括弯板,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绝缘板41和第二绝缘板42的端部连接,以使第一绝缘板41、弯板和第二绝缘板42整体弯曲呈“U”形。沿第一绝缘板41的长度方向(图示Z方向),弯板位于第一绝缘板41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绝缘板41背离弯板的一端与第二绝缘板42之间形成与安装空隙44连通的引脚插入口45。第二连接板22背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能够从引脚插入口进入安装空隙44内。沿第一绝缘板41的宽度方向(图示Y方向),第一绝缘板41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与第二绝缘板42之间形成与安装空隙44连通的极耳插入口46,极耳51的自由端能够从极耳插入口46进入安装空隙44内。
[0030]可选地,参照图4所示,容纳槽420为两个,两个容纳槽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引脚和极耳的安装空隙,所述第二绝缘板朝向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安装空隙的内部,所述引脚插设于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使所述引脚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极耳沿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插入所述安装空隙内,并与所述引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板相对的两端,所述引脚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一体弯折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绝缘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板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绝缘板之间,所述第二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并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围成所述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敏郑旭邓振吴雪银舒宽金贺孝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