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床垫,其包括顶层,用于供人们躺;底层;垫层围护板,垫层围护板的下端与底层相连接,垫层围护板的上端与顶层相连接,用于遮盖顶层与底层之间的区域;支撑弹簧,设置在垫层围护板的内侧,支撑弹簧一端与顶层的下侧相连接;顶缩驱动件,设置在垫层围护板的内侧,顶缩驱动件与底层以及支撑弹簧远离顶层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改变支撑弹簧的压缩形变量。本申请具有能够改变床垫的软硬程度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床垫
[0001]本申请涉及家居用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床垫。
技术介绍
[0002]床垫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必需品,好的床垫可以为我们整个身体、尤其是从脊柱一直到我们的背部和臀部提供支撑,以使人们在睡眠期间得到休息和放松,相关技术中,为了改进床垫在睡眠期间对我们身体的支撑力的分布,所以会选择使用弹簧床垫,其中弹簧床垫包括依次堆叠社会自的顶层、垫芯层以及底层,其中垫芯层内置有多个弹簧,所以弹簧床垫能够提供更好地对身体进行承托,从而保持脊骨自然平直,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松弛。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垫芯层中弹簧的弹性系数是固定的,从而导致弹簧床垫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应调节床垫的软硬程度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调节床垫的软硬程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床垫。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床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床垫,包括:
[0007]顶层,用于供人们躺;
[0008]底层;
[0009]垫层围护板,所述垫层围护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垫层围护板的上端与所述顶层相连接,用于遮盖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之间的区域;
[0010]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垫层围护板的内侧,所述支撑弹簧一端与所述顶层的下侧相连接;
[0011]顶缩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垫层围护板的内侧,所述顶缩驱动件与所述底层以及所述支撑弹簧远离所述顶层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改变所述支撑弹簧的压缩形变量。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支撑弹簧以及顶缩驱动件的设置,所以在需要改变床垫的软硬程度时,可以通过顶缩驱动件将支撑弹簧逐渐压缩,以改变支撑弹簧对顶层的支撑力,从而便能够改变床垫的软硬程度。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以及所述顶缩驱动件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弹簧以及多个所述顶缩驱动件分布在所述顶层的不同区域上,用于调节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支撑弹簧以及顶缩驱动件设置有多个,则可以对应改变顶层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所以可根据人们不同部位,例如头部、胸部、腰部以及臀部来对床垫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能够提升床垫的实用性。
[0015]优选的,所述底层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个所述顶缩驱动件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压力通过所述顶缩驱动件改变所述支撑弹簧的压缩形变量。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则人们躺在顶层上后,不同部位给
不同压力传感器所施加的压力是不同的,此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压力传感器对应让不同的顶缩驱动件来对应改变各自支撑弹簧的压缩形变量,从而能让床垫进行自适应调节,来让床垫大致适配相对应体型的使用者的常规需求。
[0017]优选的,所述顶层分为头部区以及躯干区,与所述头部区相连接的所述顶缩驱动件,用于在所述支撑弹簧处于压缩形变量的最大值后,继续上顶所述支撑弹簧来改变所述头部区与所述躯干区之间的夹角。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头部区以及躯干区的设置,则能够实现床垫在头部区域的高度调整,从而能够提升床垫的实用性,同时因头部区大致会配合人的头部、颈部以及肩部所在的位置,则在头部区处于倾斜状态时,使用者大多数不处于睡眠状态,而会处于观看书本以及手机的状态,所以支撑弹簧所施加的最大支撑力能够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颈部,而在头部区处于水平状态下时,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软硬调节处理。
[0019]优选的,所述顶缩驱动件为电缸,所述顶缩驱动件的壳体与所述底层相连接,所述顶缩驱动件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弹簧相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实现支撑弹簧的压缩形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电缸的结构特性,在支撑弹簧处于压缩形变量的最大值后,电缸仍然能够稳定地支撑住顶层,从而能够提升床垫的使用安全性。
[0021]优选的,所述顶层与所述顶缩驱动件之间设置有保持安装块以及顶杆,所述保持安装块一端与所述顶缩驱动件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动穿槽,所述滑动穿槽供所述支撑弹簧设置;所述顶杆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滑动穿槽中,同时该端与所述支撑弹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层相连接;与所述头部区相配合的所述顶缩驱动件与所述底层相铰接,与所述头部区相配合的所述顶杆与所述顶层相铰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支撑弹簧一端直接与顶层连接,另一端直接与顶缩驱动件的活塞杆连接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可以借助保持安装块与顶杆之间的滑动配合,来使支撑弹簧更稳定地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发生压缩,一方面,在躯干区处,支撑弹簧所施加的支撑力,能够更好地垂直于躯干区所在的平面,另一方面,在头部区处,支撑弹簧不会发生弯曲形变,则既能更稳定地支撑头部区,也能更好地对支撑弹簧进行保护。
[0023]优选的,与所述头部区相配合的所述顶缩驱动件与所述底层之间连接有适配滑座以及适配驱动件,所述适配滑座与所述底层滑动连接,所述适配滑座沿所述头部区与所述躯干区之间的连线方向运动,所述适配滑座与所述顶缩驱动件相铰接;所述适配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层上,所述适配驱动件与所述适配滑座相连接,在所述头部区被抬起时,所述适配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适配滑座的运动,来让所述顶杆施加的支撑力垂直于所述头部区所在的平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未设置有适配滑座以及适配驱动件,而使得头部区受到的支撑力不与头部区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在头部区与躯干区的夹角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适配驱动件让适配滑座运动,以使顶缩驱动件、保持安装块、顶杆以及支撑弹簧均垂直于头部区所在的平面,所以支撑弹簧所施加的支撑力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区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头部区抬起后仍然能保持头部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软硬程度的均匀性。
[0025]优选的,所述头部区还分为左区和右区,所述左区与所述右区各自单独运动,用于
满足两个使用者的需求。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左区以及右区的设置,则能够使床垫满足双人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提升床垫的实用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通过顶层、底层、垫层围护板、支撑弹簧以及顶缩驱动件的设置,所以在需要改变床垫的软硬程度时,可以通过顶缩驱动件将支撑弹簧逐渐压缩,以改变支撑弹簧对顶层的支撑力,从而便能够改变床垫的软硬程度;
[0029]2.通过支撑弹簧以及顶缩驱动件均设置有多个的方式,则可以对应改变顶层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所以可根据人们不同部位,例如胸部、腰部以及臀部来对床垫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能够提升床垫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床垫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体现顶层与底层之间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顶层;11、头部区;111、左区;112、右区;12、躯干区;2、底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1),用于供人们躺;底层(2);垫层围护板(3),所述垫层围护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层(2)相连接,所述垫层围护板(3)的上端与所述顶层(1)相连接,用于遮盖所述顶层(1)与所述底层(2)之间的区域;支撑弹簧(4),设置在所述垫层围护板(3)的内侧,所述支撑弹簧(4)一端与所述顶层(1)的下侧相连接;顶缩驱动件(5),设置在所述垫层围护板(3)的内侧,所述顶缩驱动件(5)与所述底层(2)以及所述支撑弹簧(4)远离所述顶层(1)的一端相连接,用于改变所述支撑弹簧(4)的压缩形变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4)以及所述顶缩驱动件(5)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弹簧(4)以及多个所述顶缩驱动件(5)分布在所述顶层(1)的不同区域上,用于调节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6)与一个所述顶缩驱动件(5)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压力通过所述顶缩驱动件(5)改变所述支撑弹簧(4)的压缩形变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1)分为头部区(11)以及躯干区(12),与所述头部区(11)相连接的所述顶缩驱动件(5),用于在所述支撑弹簧(4)处于压缩形变量的最大值后,继续上顶所述支撑弹簧(4)来改变所述头部区(11)与所述躯干区(12)之间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缩驱动件(5)为电缸,所述顶缩驱动件(5)的壳体与所述底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长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宇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