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筒、第二换热筒、第一液筒以及第二液筒,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筒口与所述第一液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且所述第一间隔板嵌入所述第一液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间隔板将所述第一液筒分割为第一进液腔与第一出液腔,与所述第一进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液口,本换热器采用二级换热的方式收集废气中所含有的热量,能够充分地收集废气中的热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工业中,一些工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带有很高热量的废气,这些废气在通常情况下均未经除热处理,或未进行这部分的热量再利用。对于未经除热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外界中的废气,这些废气会对环境温度的升高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造成能源无谓的浪费现象。因此,通常会采用换热器对废气中所蕴含的热量进行收集,这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有利于改善环境。然而在现有的换热器中,对废气的热量利用并不尽如人意,换热器并不能够充分的收集废气中的热量,导致换热效率不高,出现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筒、第二换热筒、第一液筒以及第二液筒,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筒口与所述第一液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且所述第一间隔板嵌入所述第一液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间隔板将所述第一液筒分割为第一进液腔与第一出液腔,与所述第一进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第一U型换热管,且所述第一U型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一U型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接;
[0006]所述第二换热筒的筒口与所述第二液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间隔板,且所述第二间隔板嵌入所述第二液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间隔板将所述第二液筒分割为第二进液腔与第二出液腔,与所述第二进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第二U型换热管,且所述第二U型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U型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腔上设置有第一进液接管,所述第一出液腔上设置有第一出液接管。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液腔上设置有第二进液接管,所述第二出液腔上设置有第二出液接管。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接管与所述第二进液接管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气接管
与第一出气接管。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气接管与第二出气接管。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气接管与所述第二进气接管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片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孔,所述第一U型换热管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孔上。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片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孔,所述第二U型换热管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孔上。
[0015]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第一换热筒与第二换热筒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6]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换热器采用二级换热的方式收集废气中所含有的热量,能够充分地收集废气中的热量,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避免出现因换热时间过短而导致换热不充分的现象,避免温度过大的废气排出室外,从而对环境温度造成影响,有利于改善环境。
附图说明
[0017]根据以下给出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这不应当被理解为将本技术限制为特定的实施例,而是仅用于解释和理解,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换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第一U型换热管与第二U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1、第一换热筒;102、第二换热筒;103、第一液筒;104、第二液筒;105、第一安装板;106、第一间隔板;107、第一进液腔;108、第一出液腔;109、第一进液口;201、第一出液口;202、第一U型换热管;203、第二安装板;204、第二间隔板;205、第二进液腔;206、第二出液腔;207、第二进液口;208、第二出液口;209、第二U型换热管;301、支撑架;302、第一进液接管;303、第一出液接管;304、第二进液接管;305、第二出液接管;306、第一进气接管;307、第一出气接管;308、第二进气接管;309、第二出气接管;401、第一支撑板;402、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多次出现不一定全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如果说明书描述了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或许”或“能够”被包括,则该特定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不是必需被包括的。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及“一”元件,并非表示仅有一个元件。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及“一另外的”元件,并不排除存在多于一个的另外的元件。此外,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实施例可以结合第二实施例,只要与这两个实施例相关联的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不互相排斥。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使用序数形容词“第一”、“第二”及“第三”等来描述共同的对象,仅表示指代相同对象的不同实例,而并不是要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必须采用给定的顺序,无论是时间地、空间地、排序地或任何其它方式。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筒、第二换热筒、第一液筒以及第二液筒,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筒口与所述第一液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间隔板,且所述第一间隔板嵌入所述第一液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间隔板将所述第一液筒分割为第一进液腔与第一出液腔,与所述第一进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第一U型换热管,且所述第一U型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一U型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筒的筒口与所述第二液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筒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间隔板,且所述第二间隔板嵌入所述第二液筒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间隔板将所述第二液筒分割为第二进液腔与第二出液腔,与所述第二进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腔相连通部分的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换热筒内设置有若干第二U型换热管,且所述第二U型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相连接,所述第二U型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龙,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腾中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