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05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包括门饰板和内开手柄,所述内开手柄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通过转轴与所述门饰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门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开手柄的另一端为握持端,所述握持端位于门饰板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接将内开手柄集成于门饰板上,然后内开手柄和门饰板一起连接于车门钣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实现了车门内开拉手与门装饰板的结构集成化,装配时可将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整体直接安装到车门上,使得装配流程更简便,施工成本也得以降低,同时外形简洁,能够提升美观度。升美观度。升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内开拉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汽车内的乘坐人员从汽车内部打开车门,在汽车车门内部往往安装有车门内开拉手,传统的车门内开拉手的手柄是通过独立的手柄底座用卡扣将内开拉手直接固定于车门钣金上,并用一颗螺钉锁紧,整体外形复杂,缝隙处容易积灰,影响美观且不易清洗;同时由于车门钣金制作误差较大,所需的空间间隙往往比较大,而且安装的定位精度低,装配后与门板间隙大,影响外观。
[0003]另外,内开拉手的手柄与手柄底座之间常采用弹簧进行装配,以实现内开拉手手柄开启后的复位,但是,弹簧在装配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则会导致弹簧与手柄底座之间发生接触,产生摩擦异响。
[0004]因此,针对以上所述的缺点,有必要对内开拉手的结构以及其装配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开手柄与门饰板之间装配结构复杂、装配流程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饰板和内开手柄,所述内开手柄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通过转轴与所述门饰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门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开手柄的另一端为握持端,所述握持端位于门饰板外侧。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现有技术中内开手柄与门饰板之间需要通过手柄底座固定的这种装配模式进行改进,将内开手柄直接与门饰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同时,转轴表面具有弹性件,对内开手柄的握持端施加外力使内开手柄绕转轴旋转,同时弹性件产生弹性压缩形变,蓄积弹性势能,在外力消失后,内开手柄在弹性件释放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进行反向旋转复位。
[0009]优选的,所述转轴与弹性件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转轴外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轴套外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门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内开手柄的连接端固定连接。
[0010]采用轴套结构从根本上避免了因弹簧变形后与转轴接触或摩擦而导致的异响,同时轴套不会对内开手柄其他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0011]优选的,所述轴套的一端还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自轴套的周侧朝向远离转轴方向延伸。
[0012]所述限位部用于对弹簧在轴套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减小在内开手柄的连接端绕转轴转动时弹性件发生的平行于转轴延伸方向的位移量,从而能够减小弹簧对内开手柄的摩擦。
[0013]优选的,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上还安装有减震垫,内开手柄位于初始位置时,减震垫与门饰板抵接。
[0014]所述初始位置是指内开手柄并未受到外力发生旋转所在的位置,对内开手柄的握持端施加外力使内开手柄绕转轴旋转,同时弹簧产生弹性压缩形变,蓄积弹性势能,在外力消失后,内开手柄在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进行反向旋转复位,在内开手柄回到初始位置时,减震垫与门饰板抵接,以实现对内开手柄最后复位时的旋转速度进行减速,实现内开手柄的缓慢复位,降低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突然释放对弹簧自身结构的影响,既能够延长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15]优选的,所述门饰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朝向门饰板内侧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弹性件的凹槽,相应的,所述门饰板上对应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对应,在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转轴依次从第四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弹簧、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中穿出。
[0016]在将转轴安装完成后,将从第三安装孔中穿出的转轴的一端进行锚固,使转轴不从各个安装孔中脱落。
[0017]优选的,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上还具有用于安装拉索的安装位,所述拉索与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索用于与汽车车门锁的解锁机构连接。
[0018]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绕转轴朝向远离门饰板方向旋转时,所述拉索被拉动,进而拉动汽车车门锁的解锁机构,使汽车门锁解锁。
[0019]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2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内开手柄通过转轴直接将内开手柄集成于门饰板上,这样的集成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加工间隙更易于控制,可以使得内开手柄与门饰板之间具有较小的缝隙,增强结构整体性,然后内开手柄和门饰板一起连接于车门钣金上,这样也使得安装更方便,同时也使得在生产线上控制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安装在车门钣金上的定位精度个安装间隙等工艺参数也更加可控;本技术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实现了车门内开拉手与门装饰板的结构集成化,装配时可将车门内开拉手总成整体直接安装到车门上,使得装配流程更简便,施工成本也得以降低,同时外形简洁,能够提升美观度。
[0022]2、在转轴上另外套设有轴套,从根本上避免了因弹簧变形后与转轴接触或摩擦而导致的异响,同时轴套不会对内开手柄其他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0023]3、在内开手柄安装的减震垫,能够减少回弹噪音与回弹幅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的车门内开拉手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装配爆炸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车门内开手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内开手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车门内开拉手轴套剖面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拉索旋转位大样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门饰板;11、安装口;12、第三安装板;13、第四安装板;2、弹簧;3、转轴;4、内开手柄;41、连接端;411、第一安装板;412、第二安装板;413、凹槽;414、第一圆孔;415、横向旋转槽;416、第五安装板;417、第六安装板;418、缺口;420、第二圆孔;42、握持端;5、轴套;51、限位部;6、拉索;61、旋转部;62、横向杆;7、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4]本技术能够应用于汽车车门内开拉手的装配,改进汽车车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饰板和内开手柄,所述内开手柄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通过转轴与所述门饰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门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开手柄的另一端为握持端,所述握持端位于门饰板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弹性件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转轴外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轴套外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门饰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内开手柄的连接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一端还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自轴套的周侧朝向远离转轴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于门饰板的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手柄的连接端上还安装有减震垫,内开手柄位于初始位置时,减震垫与门饰板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数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熠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