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04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发光组件,壳体具有透光区,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光源、遮光组件,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出光面与透光区相对;光源设于导光件的入光面的一侧;遮光组件设于导光件和壳体之间;遮光组件具有透光部,透光部位于出光面和透光区之间;光源发出的光线自入光面射入导光件、经由出光面射出导光件、并通过透光部到达透光区以射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导光件和光源并排设于壳体的同侧,以此避免导光件和光源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堆叠结构,进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透光部位于出光面和透光区之间,通过灵活设置透光部的形状以在壳体上显现出相应形状的图形,以提升用户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呼吸灯是指灯光在微电脑的控制之下完成由亮到暗的逐渐变化,感觉好像是人在呼吸,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起到一个通知提醒的作用。然而,在相关技术中,基于呼吸灯的堆叠厚度较高,需要占用过多的布局空间,不利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减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具有透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所述透光区射出;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光源以及遮光组件,所述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遮光组件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遮光组件具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透光区之间;其中,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件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件、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导光件、并通过所述透光部到达所述透光区以射出。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导光件和光源并排设于壳体的同侧,以此可以避免导光件和光源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堆叠结构,进而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另外,通过将光源设于导光件的入光面的一侧,即设于导光件的侧方,以此可以提高发光组件的布局灵活度以及透光区的布局灵活度,即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以及导光件的位置以及形态,透光区可以在壳体上灵活布局,不局限于摄像头所在位置。此外,通过在遮光组件上设置透光部,且透光部位于出光面和透光区之间,可以通过灵活设置透光部的形状以在壳体上显现出相应形状的图形,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以及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附图说明
[000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6]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08]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1]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2]图7是图6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4]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上光线传导示意图;
[0016]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0]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

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

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发光组件的电子设备。其中,可以利用发光组件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知提醒功能,还可以利用发光组件在昏暗场景下实现照明效果。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发光组件的智能设备。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进行如下说明。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壳体30。显示屏10可以与壳体30的一侧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其中,壳体30围设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
[0024]可选地,壳体30可以包括中框310和后盖320,即中框310与后盖320围设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显示屏10可与中框310的一侧连接,后盖320可与中框310的另一相对侧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框310与后盖3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5]具体地,显示屏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且显示屏10可以盖设于中框310的一侧,两者之间可通过粘胶进行粘接固定。该显示屏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具有透光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所述透光区射出;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光源,设于所述导光件的所述入光面的一侧;以及遮光组件,设于所述导光件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遮光组件具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透光区之间;其中,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件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导光件、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导光件、并通过所述透光部到达所述透光区以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透光材质制成,所述壳体上设有外观层,所述外观层覆盖于所述壳体的部分表面以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所述透光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所述第一遮光件投影于所述壳体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一遮光件具有所述透光部,自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线可经由所述透光部射出所述透光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背离所述导光件的一侧上形成有图形区,所述图形区与所述透光部间隔设置、并与所述透光区相对,以使得所述图形区上的图形可通过所述透光区显现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导光件之间的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投影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付从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