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00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侧面中部设置有上料口,所述支架的一侧下端安装有支撑滑轨,所述支撑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顶部设置放置有发动机壳体,所述支撑滑轨远离支架的一侧安装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的末端安装有夹持工装,所述夹持工装包括安装架、摄像头、气缸、伸缩杆、T形连接头、铰支座、活动杆、凹形架。该高效上料工作站,每组托盘为五个且竖直叠放,配合机械手臂和夹持工装的设置可以实现高效的夹取上料,通过设置的两个夹持工装便于适应发动机壳体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增加了发动机壳体的稳定性。体的稳定性。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外壳上料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
[0003]发动机壳体生产线上一般需要将产品置于托板上,然后暂存在一旁,托板一般水平放置,占用空间,而且上料效率较低,需要时一般通过机械手进行夹取至另一工序,但是发动机壳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和下箱体结构尺寸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的夹爪尺寸规格是一定的,因此不能很好的对发动机壳体进行夹持,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0004]因此,提出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侧面中部设置有上料口,所述支架的一侧下端安装有支撑滑轨,所述支撑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顶部设置放置有发动机壳体,所述支撑滑轨远离支架的一侧安装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的末端安装有夹持工装;
[0008]所述夹持工装包括安装架、摄像头、气缸、伸缩杆、T形连接头、铰支座、活动杆、凹形架;
[0009]所述气缸安装在安装架的一侧外围,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气缸的输出端,所述T形连接头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末端,所述凹形架与T形连接头端部活动连接,所述铰支座固定在气缸输出端的一侧,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凹形架的内侧以及铰支座的内侧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托盘为三组,每组托盘的数量为五个,并且每组的五个托盘竖直叠放。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滑轨为三组,每组的的数量为两个,每组的两个平行设置,三组支撑滑轨分别对三组托盘进行支撑。
[0012]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壳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夹持工装为两组,两组夹持工装通过安装架与快换装置进行连接。
[0013]优选的,每个所述夹持工装中的气缸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两个夹持工装中气缸分别适应发动机壳体的上箱体和下箱体。
[0014]优选的,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安装架与气缸之间的一端。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高效上料工作站,通过设置的三组支撑滑轨用于对三组托盘进行支撑,可实现托盘的位移,上料口便于毛坯料的上料,每组托盘为五个且竖直叠放,配合机械手臂和夹持工装的设置可以实现高效的夹取上料。
[0018]2、该高效上料工作站,通过设置的两个夹持工装便于适应发动机壳体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快换装置进行连接,可实现两个夹持工装的转换,提高了效率,摄像头的设置可以识别发动机壳体的位置和形状等。
[0019]3、该高效上料工作站,气缸、伸缩杆、T形连接头、铰支座、活动杆、凹形架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发动机壳体进行稳定的夹持,两个夹持工装上气缸的分布分别与发动机壳体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适配,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增加了发动机壳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夹持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4]图中:1、支架;2、上料口;3、支撑滑轨;4、托盘;5、机械手臂;6、夹持工装;7、发动机壳体;8、安装架;9、摄像头;10、气缸;11、伸缩杆;12、T形连接头;13、铰支座;14、活动杆;15、凹形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如图1

4所示,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包括支架1,支架1的侧面中部设置有上料口2,支架1的一侧下端安装有支撑滑轨3,支撑滑轨3的顶部设置有托盘4,托盘4为三组,每组托盘4的数量为五个,并且每组的五个托盘4竖直叠放,支撑滑轨3为三组,每组的的数量为两个,每组的两个平行设置,三组支撑滑轨3分别对三组托盘4进行支撑,托盘4的顶部设置放置有发动机壳体7,发动机壳体7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支撑滑轨3远离支架1的一侧安装有机械手臂5,机械手臂5的末端安装有夹持工装6,夹持工装6为两组,两组夹持工装6通过安装架8与快换装置进行连接,快换装置为公知技术,可以实现两个工装的转换,不做赘述,快换装置与机械手臂5的末端连接,每个夹持工装6中的气缸1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两个夹持工装6中气缸10分别适应发动机壳体7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设置的三组支撑滑轨3用于对三组托盘4进行支撑,可实现托盘4的位移,上料口2便于毛坯料的上料,每组托盘4为五个且竖直叠放,配合机械手臂5和夹持工装6的设置可以实现高效的夹取上料,通过设置的两个夹持工装6便于适应发动机壳体7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快换装置进行连接,可实现两个夹持工装6的转换,提高了效率;
[0027]夹持工装6包括安装架8、摄像头9、气缸10、伸缩杆11、T形连接头12、铰支座13、活动杆14、凹形架15;
[0028]气缸10安装在安装架8的一侧外围,伸缩杆11设置于气缸10的输出端,T形连接头12固定连接于伸缩杆11的末端,凹形架15与T形连接头12端部活动连接,铰支座13固定在气缸10输出端的一侧,活动杆14的两端分别与凹形架15的内侧以及铰支座13的内侧活动连接,气缸10、伸缩杆11、T形连接头12、铰支座13、活动杆14、凹形架15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发动机壳体7进行稳定的夹持,两个夹持工装6上气缸10的分布分别与发动机壳体7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适配,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增加了发动机壳体7的稳定性,摄像头9安装在安装架8与气缸10之间的一端,摄像头9的设置可以识别发动机壳体7的位置和形状等。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使用时发动机壳体7的毛坯料从上料口2上料至支撑滑轨3上进行叠放,需要对下一工序上料时通过机械手臂5驱动夹持工装6位移,摄像头9识别出发动机壳体7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然后通过快换装置转换两个夹持工装6的位置,将气缸10位移至发动机壳体7的上端,然后气缸10带动伸缩杆11位移,在T形连接头12和活动杆14的作用下可带动凹形架15的一端对发动机壳体7的边缘凹陷处进行抵接夹持,然后接转移至下一工序,该装置的每组托盘4为五个且竖直叠放,配合机械手臂5和夹持工装6的设置可以实现高效的夹取上料,两个夹持工装6便于适应发动机壳体7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快换装置进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上料工作站,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侧面中部设置有上料口(2),所述支架(1)的一侧下端安装有支撑滑轨(3),所述支撑滑轨(3)的顶部设置有托盘(4),所述托盘(4)的顶部设置放置有发动机壳体(7),所述支撑滑轨(3)远离支架(1)的一侧安装有机械手臂(5),所述机械手臂(5)的末端安装有夹持工装(6);所述夹持工装(6)包括安装架(8)、摄像头(9)、气缸(10)、伸缩杆(11)、T形连接头(12)、铰支座(13)、活动杆(14)、凹形架(15);所述气缸(10)安装在安装架(8)的一侧外围,所述伸缩杆(11)设置于气缸(10)的输出端,所述T形连接头(12)固定连接于伸缩杆(11)的末端,所述凹形架(15)与T形连接头(12)端部活动连接,所述铰支座(13)固定在气缸(10)输出端的一侧,所述活动杆(14)的两端分别与凹形架(15)的内侧以及铰支座(13)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张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汉尼康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