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578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利用肥槽空间施作管廊,以地下室外墙作为其中一个管廊侧墙,以基坑挡墙作为另一管廊侧墙,两管廊侧墙通过管廊顶板、管廊底板连接;基坑挡墙外侧设置支护桩,支护桩之间通过支护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支护桩上部肥槽空间做成管廊,减少了对周边复杂环境的扰动,使得地下室外墙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间得到再利用,提供了管廊集成管理的空间,可以对各种管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维护。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廊是大型装置管道集中敷设的主要场所,与管道直埋敷设相比,设置管廊可以有效的保护管线,使管线的检查和维修更加方便,对于一些重要建筑,一般布置管廊来管理管线。但对于一些用地紧张的区域,存在规划空间难、二次施工难、运维难、占路改造施工更难的问题,很难对医院等稠密环境和对病房等建筑物周边进行二次开挖来施工管廊。
[0003]而在传统的建筑物建设的地下结构施工中,一般存在3个常规措施:一是在基坑支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肥槽,肥槽的目的是为施工地下室外墙的剪力墙搭设脚手架、模板、绑扎钢筋等提供空间,是地下结构施工的必须措施。这样,实际建筑建设面积只能减少肥槽占用空间,即建筑物地下室外墙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间,该空间在施工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提供施工作业面的作用,等地下室结构外墙施工完毕后,要对该空间进行全部回填;二是基坑采用临时支护结构,支护桩等都是临时的,只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发挥挡土作用,当肥槽回填后就当这些支护桩没有存在,地下室外侧的土由地下室外墙支挡;三是地下室外墙为永久结构,支挡外侧土压力。这样存在3个问题:一是肥槽空间浪费;二是支护结构浪费;三是地下室外墙结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及施工方法,将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上部的肥槽空间做成管廊,将地下室外墙改为构造墙,并将支护桩做成永久支护结构,从而为管廊找到了建设空间,便于运维管理,节约地下室外墙的建设材料,同时将临时支护做成永久支护,充分利用了支护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集成管廊创新设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下室外墙构造设计;二是地下室一层底板外伸作为支撑且还是管廊底板;三是支护桩按照永久支护设计。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利用肥槽空间施作管廊,以地下室外墙作为其中一个管廊侧墙,以基坑挡墙作为另一管廊侧墙,两管廊侧墙通过管廊顶板、管廊底板连接;基坑挡墙外侧设置支护桩,支护桩之间通过支护梁相连。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以构造墙作为地下室外墙。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以地下室一层底板外伸作为管廊底板。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管廊底板以下的肥槽空间设置回填土。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基坑挡墙内侧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管道支撑,管道支撑侧面与支护桩表面的钢筋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基坑挡墙外侧、管廊顶板上侧、管廊底板下侧分别设
置防水层。
[0013]第二方面,明确了集成管廊的施工工法。
[001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的施工方法,将地下室外墙和基坑挡墙之间的空间做成管廊;施工管廊以下的地下室结构,对管廊以下的肥槽空间分层填土夯实。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0016]施工支护桩、止水帷幕等;
[0017]基坑开挖,按工况施工腰梁、锚杆或支撑等;
[0018]开挖结束,到达坑底,施工混凝土垫层及垫层上的底板防水层;
[0019]施工管廊以下的地下室结构,对管廊以下的肥槽空间分层填土夯实至管廊底部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并找平;
[0020]施工管廊底板防水层和侧墙防水层,在支护桩表面植筋,安装管道支撑;
[0021]浇筑管廊底板、管廊侧墙、管廊顶板并施工顶板防水层。
[002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将地下室外墙按照构造墙设计,并将地下室一层底板外伸作为支撑且还是管廊底板。
[002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护桩按照永久支护标准设计。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1)本专利技术将地下室外墙和基坑挡墙之间的空间做成管廊,提供了管廊集成管理的空间,管廊在肥槽内施工,通过利用肥槽,解决了环境稠密区域难以对其周边进行二次开挖来施工管廊的问题。
[0026](2)本专利技术将地下室外墙改为构造墙,节约地下室外墙的建设材料;同时将地下室一层底板外伸作为支撑且还是管廊底板,通过构造墙、管廊底板以及基坑挡墙配合,能够在肥槽中实现管廊施工。
[0027](3)本专利技术的基坑挡墙和地下室外墙兼做管廊的外墙部分,基坑挡墙按照主体结构的标准设计,永久承担侧向土压力,因此地下室外墙不需承担相应的侧向土压力荷载,只需起到隔断作用,可以减少地下室外墙的厚度,节省了材料用料。
[0028](4)本专利技术采用单侧支模的方法浇筑管廊底板和管廊侧墙(基坑挡墙),相对于双侧支模,单侧支模装卸方便,施工速度快,所需的构件少,为管廊底板和管廊侧墙(基坑挡墙)的浇筑提供了施工空间;支护桩紧贴用地红线,最大限度放大了肥槽,并减少回填,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管廊结构剖面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支护梁防水构造示意图。
[0032]其中,1、地下室外墙,2、基坑挡墙,3、管廊顶板,4、管廊底板,5、管道支撑,6、支护桩,7、支护梁,8、冠梁,9、管廊顶板防水层,10、管廊底板防水层,11、管廊侧墙防水层,12、地下室外墙防水层,13、地下室底板防水层,14、混凝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基于环境稠密、用地紧张区域管廊布置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如图1所示,利用肥槽空间施作管廊,以地下室外墙1作为其中一个管廊侧墙,以基坑挡墙2作为另一管廊侧墙,能够有效利用地下室外墙1和基坑边之间的空间。
[0035]传统的管廊一般布置在建筑物周围,本实施例的管廊在肥槽内施工,通过利用肥槽,解决了环境稠密区域难以对其周边进行二次开挖来施工管廊的问题。
[0036]基坑挡墙2外侧设有支护桩6,支护桩6顶部安装冠梁8,支护桩6之间通过支护梁7相连。将支护桩6与地下室外墙1上部的肥槽空间做成管廊,减少了对周边复杂环境的扰动,使得地下室外墙1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间得到再利用,提供了管廊集成管理的空间,可以对各种管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管廊以下的肥槽空间设置回填土15。
[0037]基坑挡墙2底部通过管廊底板4与地下室外墙1相连,基坑挡墙2顶部通过管廊顶板3与地下室外墙1相连,从而形成管廊空间。基坑挡墙2内侧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多层管道支撑5,通过管道支撑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利用肥槽空间施作管廊,以地下室外墙作为其中一个管廊侧墙,以基坑挡墙作为另一管廊侧墙,两管廊侧墙通过管廊顶板、管廊底板连接;基坑挡墙外侧设置支护桩,支护桩之间通过支护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以构造墙作为地下室外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以地下室一层底板外伸作为管廊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底板以下的肥槽空间设置回填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挡墙内侧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管道支撑,管道支撑侧面与支护桩表面的钢筋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永久支护与地下室外墙构造的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挡墙外侧、管廊顶板上侧、管廊底板下侧分别设置防水层。7.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祥杜维闫帅帅韩刚黄永亮陈皓任天天郭龙德车秀熙邱叶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