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69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制配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槽座,底槽座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处理外壳的底部边缘处卡合,处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打磨筒的底部滑动连接,处理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抛光机构,打磨筒的顶部前侧连通有喷涂机构,底槽座的前侧连通有收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多个撑杆上的抛光柱以及中柱上固定的打磨筒对铝制配件表面抛光处理,通过喷砂头对铝制配件表面喷砂处理光滑,抛光和喷砂处理后的一些碎屑以及沙粒会通过通孔落入到底槽座收集,并通过抽泵抽出去处理,整体结构统一不占据空间且效率高。统一不占据空间且效率高。统一不占据空间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铝制配件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铝制配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的处理,例如抛光、喷砂等处理,但是针对铝制配件的表面处理工作都是单个的处理空间,整体操作占据空间且工作效率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实现了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对铝制配件表面抛光和喷砂产生的碎屑之类的进行收集处理,实现了整体操作空间统一,占据空间较小,效率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槽座,底槽座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处理外壳的底部边缘处卡合,处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打磨筒的底部滑动连接,处理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抛光机构,打磨筒的顶部前侧连通有喷涂机构,底槽座的前侧连通有收集机构;
[0006]抛光机构包括内槽,内槽设置在处理外壳的内壁,内槽的内部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撑杆,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抛光柱,撑杆的中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均与第一皮带的内侧相连,其中一个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与第二皮带的一侧相连,第二皮带的另一侧与第三传动轮相连,第三传动轮与固定杆的中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卡合;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启动驱动着固定杆转动,通过固定杆的转动会驱动着第三传动轮转动,第三传动轮的转动会通过第二皮带驱动着第二传动轮转动,而第二传动轮的转动会驱动着其中一个的撑杆转动,其中一个的撑杆转动会驱动着固定的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轮转动,而第一传动轮的转动会通过第一皮带与其他的多个第一传动轮连接起来,由此多个第一传动轮会进行转动起来,多个第一传动轮的转动会驱使着固定的多个撑杆进行转动,多个撑杆的转动会带动着多个撑杆上的抛光柱进行转动,这样多个抛光柱同时进行转动,对处理外壳内部放置的铝制配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0008]进一步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与第三皮带的一侧相连,第三皮带的另一侧与第五传动轮相连,第五传动轮与中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中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打磨筒的顶部;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启动驱动着固定杆进行转动,通过固定杆的转动会驱动着第四传动轮转动,第四传动轮的转动会通过第三皮带驱动着第五传动轮转动,通过
第五传动轮驱动着中柱转动,中柱的转动会驱动着打磨筒进行转动,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辅助的抛光操作。
[0010]进一步地,喷涂机构包括第一出管,第一出管的一侧连通在处理外壳的顶部前侧,第一出管的另一侧与喷砂泵的后侧连通,喷砂泵的前侧连通有喷砂头,喷砂头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开关阀;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砂泵将打磨筒内部的磨料进行抽出,并通过喷砂头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擦洗,目的是通过填充材料的表面层使其光滑,并且打磨筒是转动的,可以将喷砂头在处理外壳的内部进行转动,对着铝制配件表面喷砂处理的更全面。
[0012]进一步地,收集机构包括第一通管,第一通管的一侧连通在底槽座的内部,第一通管的另一侧与抽泵的后侧连通,抽泵的前侧连通有第二通管,第二通管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打开第二开关阀,通过抽泵将底槽座内部抛光后的碎屑和喷砂后的碎屑进行抽出,并且通过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进行抽出处理。
[0014]进一步地,底盘上设置有通孔,打磨筒的顶部后侧设置有进口管;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的设置,将铝制配件表面抛光的碎屑和喷砂的碎屑进行通过通孔落入到底槽座的内部收集。
[0016]进一步地,电机上设置有第一架,第一架固定连接在底槽座的左侧,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二架,第二架滑动连接在处理外壳的外壁;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架的设置对电机进行支撑固定起来,通过第二架的设置对固定杆进行支撑。
[0018]进一步地,抽泵上设置有第三架,第三架安装在底槽座的前侧左端;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架进行支撑起来固定。
[0020]进一步地,底槽座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底槽座的前侧右端设置有开门;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腿的设置对底槽座进行支撑加固,通过开门的设置对底槽座的内部进行打开和密封。
[002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并在内槽、抛光柱、撑杆、第一传动轮、第一皮带、第二传动轮、第二皮带、第三传动轮和固定杆的配合下,由此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0024]2、本技术中,通过电机的驱动,并在第一出管、喷砂泵、第一开关阀、喷砂头、固定杆、中柱、第四传动轮、第三皮带和第五传动轮的配合下,由此对铝制配件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0025]3、本技术中,通过在通孔、底槽座、第一通管、抽泵、第二开关阀和第二通管的配合下,由此对铝制配件表面抛光和喷砂产生的碎屑之类的进行收集处理。
[0026]4、本技术中,通过抛光机构、喷涂机构和收集机构都处在同一个操作空间(处理外壳)的内部,进行统一的对铝制配件表面抛光、喷砂和收集处理,实现了整体操作空间统一,占据空间较小,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的剖面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0031]图例说明:
[0032]1、抛光机构;101、内槽;102、抛光柱;103、撑杆;104、第一传动轮;105、第一皮带;106、第二传动轮;107、第二皮带;108、第三传动轮;109、固定杆;110、中柱;111、第五传动轮;112、电机;113、第四传动轮;114、第三皮带;2、喷涂机构;201、第一出管;202、喷砂泵;203、第一开关阀;204、喷砂头;3、收集机构;301、第一通管;302、抽泵;303、第二开关阀;304、第二通管;4、底槽座;5、凹槽;6、处理外壳;7、底盘;8、固定座;9、打磨筒;10、第一架;11、第二架;12、第三架;13、固定腿;14、开门;15、进口管;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槽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座(4)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与处理外壳(6)的底部边缘处卡合,所述处理外壳(6)的底部设置有底盘(7),所述底盘(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与打磨筒(9)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处理外壳(6)的内壁设置有抛光机构(1),所述打磨筒(9)的顶部前侧连通有喷涂机构(2),所述底槽座(4)的前侧连通有收集机构(3);所述抛光机构(1)包括内槽(101),所述内槽(101)设置在处理外壳(6)的内壁,所述内槽(101)的内部等距转动连接有多个撑杆(103),所述撑杆(103)上均固定连接有抛光柱(102),所述撑杆(103)的中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04),所述第一传动轮(104)均与第一皮带(105)的内侧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撑杆(1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06),所述第二传动轮(106)与第二皮带(107)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皮带(107)的另一侧与第三传动轮(108)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轮(108)与固定杆(109)的中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9)的底部与电机(112)的输出端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制配件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轮(113),所述第四传动轮(113)与第三皮带(114)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三皮带(114)的另一侧与第五传动轮(111)相连,所述第五传动轮(111)与中柱(1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柱(1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打磨筒(9)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庆德康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