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轮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58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行星轮减速器。该行星轮减速器包括一级行星轮组以及穿设于一级行星轮组的一级行星架,一级行星轮组的一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一级行星架连接;二级行星轮组以及穿设于二级行星轮组的二级行星架,二级行星轮组的二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二级行星架连接;一级行星架的内圈支撑在二级太阳轮的外周,二级行星架的内圈支撑在被驱动件的外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行星轮减速器中的一级行星轮轴和二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均具有支撑基础,进而能够提高行星轮啮合时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提高行星轮系齿轮疲劳强度,改善行星轮受力情况,延长减速器连续运行周期,进而减少装置检修工作量和费用,实现了生产装置稳定运行。生产装置稳定运行。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轮减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行星轮减速器。

技术介绍

[0002]熔体齿轮泵行星减速器是大型挤压造粒机组中关键设备,现有减速器为三级传动,第一级、第二级为行星齿轮,第三级为平行轴同步斜齿轮。该种减速器的行星架为单臂结构,使得行星轮处于悬臂状态,刚性差,减速器运行过程中,行星轮受力不稳定,降低了行星轮系齿轮疲劳强度,导致减速器连续运行周期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星轮减速器。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星轮减速器,包括:
[0005]一级行星轮组以及穿设于所述一级行星轮组的一级行星架,所述一级行星轮组的一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架连接;
[0006]二级行星轮组以及穿设于所述二级行星轮组的二级行星架,所述二级行星轮组的二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级行星架连接;
[0007]其中,所述一级行星架的内圈支撑在所述二级行星轮组的二级太阳轮的外周,所述二级行星架的内圈支撑在被驱动件的外周。
[0008]可选地,所述一级行星架包括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的两端连接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穿设于所述一级行星轮组的第三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内圈支撑在所述二级太阳轮的外周。
[0009]可选地,所述一级行星轮组包括用于与行星轮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的一级太阳轮、设置在行星轮减速器的壳体的内壁上的一级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太阳轮和所述一级齿圈之间的多个一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内穿设有所述一级行星轮轴,所述第三支撑体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级行星轮之间的间隙。
[0010]可选地,所述一级行星轮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之间设有一级轴承,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之间固定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沿着其径向方向贯穿设有可供一级销轴穿过的第一销孔,所述一级行星轮轴与所述第一销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可供所述一级销轴的端部插入的第二销孔。
[0012]可选地,所述二级行星架包括分别与所述二级行星轮轴的两端连接的第四支撑体和第五支撑体,所述第四支撑体与所述第五支撑体通过穿设于所述二级行星轮组的第六支撑体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体的内圈支撑在所述被驱动件的外周。
[0013]可选地,所述二级行星轮组包括所述二级太阳轮、设置在行星轮减速器的壳体的内壁上的二级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二级太阳轮和所述二级齿圈之间的多个二级行星轮,所
述二级行星轮内穿设有所述二级行星轮轴,所述第六支撑体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二级行星轮之间的间隙。
[0014]可选地,所述二级行星轮与所述二级行星轮轴之间设有二级轴承,所述第五支撑体与所述二级行星轮轴之间固定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五支撑体沿着其径向方向贯穿设有可供二级销轴穿过的第三销孔,所述二级行星轮轴与所述第三销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可供所述二级销轴的端部插入的第四销孔。
[0016]可选地,所述被驱动件为行星轮减速器的其中一个输出轴。
[001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技术提供的行星轮减速器中的一级行星轮轴和二级行星轮轴的两端均具有支撑基础,进而能够提高行星轮啮合时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提高行星轮系齿轮疲劳强度,改善行星轮受力情况,延长减速器连续运行周期,进而减少装置检修工作量和费用,实现了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部分所述行星轮减速器的剖面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一级行星轮组;11、一级行星轮轴;12、一级太阳轮;13、一级行星轮;14、一级轴承;15、一级销轴;2、一级行星架;21、第一支撑体;22、第二支撑体;23、第三支撑体;3、二级行星轮组;31、二级太阳轮;32、二级行星轮;33、二级行星轮轴;34、二级轴承;35、二级销轴;4、二级行星架;41、第四支撑体;42、第五支撑体;43、第六支撑体;5、被驱动件;6、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行星轮减速器包括一级行星轮组1以及穿设于一级行星轮组1的一级行星架2、二级行星轮组3以及穿设于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行星架4。
[0027]一级行星轮组1的一级行星轮轴11的两端分别与一级行星架2连接。具体地,一级行星架2沿着一级行星轮组1的轴向方向穿设于一级行星轮组1,以使得一级行星架2的两端
分别伸出一级行星轮组1的沿着其轴向方向的两侧,以通过一级行星架2的两个伸出端分别支撑一级行星轮轴11的两端。
[0028]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行星轮轴33的两端分别与二级行星架4连接。具体地,二级行星架4沿着二级行星轮组3的轴向方向穿设于二级行星轮组3,以使得二级行星架4的两端分别伸出二级行星轮组3的沿着其轴向方向的两侧,以通过二级行星架4的两个伸出端分别支撑二级行星轮轴33的两端。
[0029]其中,一级行星架2的内圈支撑在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太阳轮31的外周,二级行星架4的内圈支撑在被驱动件5的外周。具体地,一级行星架2的内圈与二级太阳轮31固定连接,以通过一级行星架2带动二级太阳轮31转动。二级行星架4的内圈与被驱动件5固定连接,以通过二级行星架4带动被驱动件5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被驱动件5为行星轮减速器的其中一个输出轴,进而通过二级行星架4带动行星轮减速器的其中一个输出轴转动。
[0030]本技术提供的行星轮减速器中的一级行星轮轴11和二级行星轮轴33的两端均具有支撑基础,进而能够提高行星轮啮合时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提高行星轮系齿轮疲劳强度,改善行星轮受力情况,延长减速器连续运行周期,进而减少装置检修工作量和费用,实现了生产装置稳定运行。
[0031]如图1所示,一级行星架2包括分别与一级行星轮轴11的两端连接的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行星轮组(1)以及穿设于所述一级行星轮组(1)的一级行星架(2),所述一级行星轮组(1)的一级行星轮轴(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架(2)连接;二级行星轮组(3)以及穿设于所述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行星架(4),所述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行星轮轴(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级行星架(4)连接;其中,所述一级行星架(2)的内圈支撑在所述二级行星轮组(3)的二级太阳轮(31)的外周,所述二级行星架(4)的内圈支撑在被驱动件(5)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行星架(2)包括分别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11)的两端连接的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所述第一支撑体(21)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2)通过穿设于所述一级行星轮组(1)的第三支撑体(2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21)的内圈支撑在所述二级太阳轮(31)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行星轮组(1)包括用于与行星轮减速器的输入轴(6)连接的一级太阳轮(12)、设置在行星轮减速器的壳体的内壁上的一级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一级太阳轮(12)和所述一级齿圈之间的多个一级行星轮(13),所述一级行星轮(13)内穿设有所述一级行星轮轴(11),所述第三支撑体(23)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级行星轮(13)之间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行星轮(13)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11)之间设有一级轴承(14),所述第二支撑体(22)与所述一级行星轮轴(11)之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轮减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卫戍卢昌存李国华何京华吴宽沈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