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属于船舶压载舱透气技术领域,包括:共通透气管,所述共通透气管位于甲板的下方,所述共通透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空气管头、第二空气管头,所述第一空气管头、第二空气管头的顶端贯穿甲板,所述共通透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通舷;每个所述压载舱的透气管的出气口均连接在共通透气管的侧面,此方案在满足压载舱透气要求的基础下,具有空气管头数量少、贯穿甲板少等优势,且由于溢流高度较低,对于舱室强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的要求也大大降低。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压载舱透气
,具体为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压载舱均需要透气,如附图1所示,每一个压载水舱(WaterBallastTank,简称WBT)均对应一个透气管,透气管向上延伸,贯穿上甲板,随着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压载舱的数量越来越多,所需要透气管的数量也在增加,增加了上甲板的开孔贯穿次数;并且基于结构强度要求,上甲板越来越多的采用极厚钢,对于开孔有限制,多次贯穿对船舶结构的强度不利,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在上甲板上开设的透气孔数量多,影响结构强度,不利于大型、超大型船舶的制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包括:共通透气管,所述共通透气管位于甲板的下方,所述共通透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空气管头、第二空气管头,所述第一空气管头、第二空气管头的顶端贯穿甲板,所述共通透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通舷;
[0005]每个所述压载舱的透气管的出气口均连接在共通透气管的侧面;
[0006]还包括:辅助回路,所述辅助回路位于甲板的下方,且串设有至少一个泵机;
[0007]每个所述压载舱的透气管均与辅助回路通过负压辅助换气组件连接;
[0008]所述负压辅助换气组件具有第一流管、第二流管,所述第一流管与第二流管之间设置有连通道,所述连通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实心挡盘,所述实心挡盘与连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共通透气管上且位于相邻两个透气管之间均设置有隔离阀。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辅助回路与第一空气管头之间通过第二辅助气管连接,所述辅助回路与第二空气管头之间通过第一辅助气管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第一辅助气管、第二辅助气管均位于甲板的下方。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第一流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三接口、第四接口。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第二流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第一流管、第二流管连接在壳体的内部。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采用一个共通透气管进行并联各个压载舱的透气管,为了能够保证透气量满足使用要求,设置具有独立泵机的辅助回路,并采用负压辅助换气组件与压载舱的透气管并联,相对于现有的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此方案在满足压载舱透气要求的基础下,具有空气管头数量少、贯穿甲板少等优势,且由于溢流高度较低,对于舱室强度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表示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示出以下附图;
[0023]图1为现有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辅助换气组件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中的标号;
[0027]1、共通透气管;2、第一空气管头;3、第二空气管头;4、透气管;5、辅助回路;6、泵机;7、第一辅助气管;8、第二辅助气管;9、通舷;10、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1、壳体;102、第一流管;103、连通道;104、实心挡盘;105、第一接口;106、第二接口;107、第三接口;108、第四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考附图1
‑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包括:共通透气管1,共通透气管1位于甲板的下方,共通透气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空气管头2、第二空气管头3,第一空气管头2、第二空气管头3的顶端贯穿甲板,共通透气管1的侧面设置有通舷9,通舷9用于溢流。
[0029]共通透气管1两端设置第一空气管头2、第二空气管头3,仅需要在甲板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就能够保证共通透气管1与外界处于透气状态。
[0030]每个压载舱的透气管4的出气口均连接在共通透气管1的侧面,即均不需要将压载舱的透气管4贯穿甲板,不需要再额外的在甲板上开设通孔,相对于一个压载舱就需要在甲板上开设一个通孔的方式,本方案能够给增加甲板的结构强度。
[0031]还包括:辅助回路5,辅助回路5位于甲板的下方,且串设有至少一个泵机6,每个压载舱的透气管4均与辅助回路5通过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连接。
[0032]泵机6工作,在辅助回路5中形成循环流动的气流,利用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在压载舱的透气管4的内部形成负压,有利于各个压载舱进行透气,避免加水或者排水的时候,气体流动不通顺,影响加水或者排水。
[0033]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具有第一流管102、第二流管,第一流管102与第二流管之间设置有连通道103,连通道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实心挡盘104,实心挡盘104与连通道10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道。
[0034]第一流管102串设在辅助回路5上,第二流管串设在透气管4上,第一流管102内部气体流动的过程中,会携带部分第二流管中的气体流动,使透气管4内部始终保持具有一定
负压状态。
[0035]共通透气管1上且位于相邻两个透气管4之间均设置有隔离阀,使相邻的两个压载舱的透气管4不会直接连通,在排水或者进水的时候,造成气压不稳定,使各个压载舱装载水的量不统一,本方案能够满足船舱稳定性的要求。
[0036]辅助回路5与第一空气管头2之间通过第二辅助气管8连接,辅助回路5与第二空气管头3之间通过第一辅助气管7连接,第一辅助气管7、第二辅助气管8均位于甲板的下方,辅助回路5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携带部分从透气管4流入的气体,内部循环气体的气压会增加,通过第一辅助气管7与第二辅助气管8将部分气体排出。
[0037]第一流管102的两端设置有第三接口107、第四接口108;第二流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105、第二接口106,第一接口105、第二接口106、第三接口107、第四接口108均是用于管道连接。
[0038]第一流管102、第二流管连接在壳体101的内部,壳体101与甲板的侧面固定连接,便于进行安装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
[0039]辅助回路5的泵机6工作的时候,能够保持透气管4内处于负压状态,通常是在需要加水或者排水的时候进行工作,其余时间可以不启动泵机6。
[004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专利技术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专利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专利技术的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共通透气管(1),所述共通透气管(1)位于甲板的下方,所述共通透气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空气管头(2)、第二空气管头(3),所述第一空气管头(2)、第二空气管头(3)的顶端贯穿甲板,所述共通透气管(1)的侧面设置有通舷(9);每个所述压载舱的透气管(4)的出气口均连接在共通透气管(1)的侧面;还包括:辅助回路(5),所述辅助回路(5)位于甲板的下方,且串设有至少一个泵机(6);每个所述压载舱的透气管(4)均与辅助回路(5)通过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连接;所述负压辅助换气组件(10)具有第一流管(102)、第二流管,所述第一流管(102)与第二流管之间设置有连通道(103),所述连通道(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实心挡盘(104),所述实心挡盘(104)与连通道(10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装箱船压载舱透气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欣,徐子嵬,康瑞,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