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016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印刷基材的预处理S2:制备高附着力油墨:取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预混合,加入颜料和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分散研磨后,加入聚乙二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工艺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通常使用油墨作为主要印刷原料,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树脂、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常规的印刷油墨及印刷方法,多是采用环氧树脂和石油树脂等主要材料作为连接料的原料,但是在油墨实际使用过程中,油墨的附着力会比较差,导致油墨脱落和淡化的情况,影响印刷品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印刷品的耐磨性能也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采用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作为耐磨增强颗粒,避免了常规颗粒易团聚,不易分散的缺点,同时二氧化钛纳米膜具有孔隙,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提高与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附着力,另外,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还能大大增加耐磨性,由数据可知,干磨次数可高达27次,远远大于标准的12次。
[0004]技术方案: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印刷基材的预处理:将印刷基材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印刷基材表面的污染物;S2:制备高附着力油墨:取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预混合,加入颜料和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在转速1500

2000r/min下分散研磨20min后,加入聚乙二醇

4000、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混合搅拌研磨30min,最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5min,用500目筛网过滤即得高附着力油墨;S3:采用高附着力油墨对处理后的印刷基材进行印刷,烘干;S4:进行微波固化,成膜即可。优选的,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2

3)。优选的,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颜料和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的质量比为15:4:5。优选的,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201:将脂环酮和乙醛混合加热至50℃,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在80

85℃,继续搅拌反应1h,降至室温,用蒸馏水冲洗乳液三次,得到酮醛预聚物;
S202:取混合单体,加入正丁醇搅拌,正丁醇和混合单体的比例为(0.7

0.8):1,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混合单体的2wt.%;S203:加入酮醛预聚物,升温搅拌回流3

5h,降温至40℃,强烈搅拌下,用碱溶液中和至pH为7

8.5,用水或乙醇稀释,即得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优选的,所述脂环酮和乙醛的摩尔比为1:(1.1

1.2)。优选的,所述混合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4:5。优选的,所述酮醛预聚物的加入量为混合单体的18

20wt.%。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的粒径为0.05

0.2μm。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的制备方法为:S211: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将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20份乙醇均匀混合,获得溶液A;S212:取1份钛酸正丁酯和2份冰醋酸搅拌均匀,加入溶液A,继续搅拌0.5h,静置脱泡,获得静电纺丝液;S213:将静电纺丝液加入至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将纺出的纤维在空气中放置1h后再200℃下干燥;S214:在空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烧结至550℃并保温6h,随后自然降至室温,获得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优选的,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电压18kV,纺丝液流速为0.5mL/h,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8

20cm。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来提高油墨的附着力,以酮醛预聚物为改性体,经酮醛改性后的丙烯酸树脂,由于其结构中的网络形成相互穿插,分布均匀,因此成膜后结构更为致密,具有很高的附着力。2、本专利技术采用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作为耐磨增强颗粒,避免了常规颗粒易团聚,不易分散的缺点,同时二氧化钛纳米膜具有孔隙,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提高与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附着力,另外,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还能大大增加耐磨性,由数据可知,干磨次数可高达27次,远远大于标准的12次。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201:将脂环酮和乙醛混合加热至50℃,脂环酮和乙醛的摩尔比为1:1.15,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在85℃,继续搅拌反应1h,降至室温,用蒸馏水冲洗乳液三次,得到酮醛预聚物;S202:取混合单体,加入正丁醇搅拌,正丁醇和混合单体的比例为0.7:1,再加入过
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混合单体的2wt.%;所述混合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4:5;S203:加入酮醛预聚物,酮醛预聚物的加入量为混合单体的19wt.%,升温搅拌回流4h,降温至40℃,强烈搅拌下,用碱溶液中和至pH为8,用水或乙醇稀释,即得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实施例2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201:将脂环酮和乙醛混合加热至50℃,脂环酮和乙醛的摩尔比为1:1.15,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在85℃,继续搅拌反应1h,降至室温,用蒸馏水冲洗乳液三次,得到酮醛预聚物;S202:取混合单体,加入正丁醇搅拌,正丁醇和混合单体的比例为0.75:1,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混合单体的2wt.%;所述混合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4:5;S203:加入酮醛预聚物,酮醛预聚物的加入量为混合单体的19wt.%,升温搅拌回流4h,降温至40℃,强烈搅拌下,用碱溶液中和至pH为8,用水或乙醇稀释,即得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实施例3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201:将脂环酮和乙醛混合加热至50℃,脂环酮和乙醛的摩尔比为1:1.15,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在85℃,继续搅拌反应1h,降至室温,用蒸馏水冲洗乳液三次,得到酮醛预聚物;S202:取混合单体,加入正丁醇搅拌,正丁醇和混合单体的比例为0.8:1,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混合单体的2wt.%;所述混合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4:5;S203:加入酮醛预聚物,酮醛预聚物的加入量为混合单体的19wt.%,升温搅拌回流4h,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印刷基材的预处理:将印刷基材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印刷基材表面的污染物;S2:制备高附着力油墨:取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预混合,加入颜料和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在转速1500

2000r/min下分散研磨20min后,加入聚乙二醇

4000、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混合搅拌研磨30min,最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5min,用500目筛网过滤即得高附着力油墨;S3:采用高附着力油墨对处理后的印刷基材进行印刷,烘干;S4:进行微波固化,成膜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2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颜料和二氧化钛纳米膜颗粒的质量比为15: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附着力油墨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201:将脂环酮和乙醛混合加热至50℃,缓慢滴加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在80

85℃,继续搅拌反应1h,降至室温,用蒸馏水冲洗乳液三次,得到酮醛预聚物;S202:取混合单体,加入正丁醇搅拌,正丁醇和混合单体的比例为(0.7

0.8):1,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为混合单体的2wt.%;S203:加入酮醛预聚物,升温搅拌回流3

5h,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荣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深广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