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结构通式(Ⅰ)如下,其中:R1为羟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同时还涉及该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据文献报道,倍半萜类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生物活性,其机制主要为通过抑制NF
‑
kB, MAPKs和STAT等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活化,下调TNF
‑
α,PGE2, NO, IL
‑
1, IL
‑
6, IL
‑
8等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释放而发挥作用。药用植物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L.)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倍半萜内酯类的化合物,其中,倍半萜内酯类的化合物(如:小白菊内酯、木香烃内酯l)可通过下调iNOS的表达抑制NO的生成。研究表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可作为炎症抑制剂的潜在分子。
[0003]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植物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L.)为常绿乔木,资源分布广泛,常作绿化带或道旁的观赏树木。在《湖南植物志》中记载了广玉兰花和树皮入药,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脘腹胀痛、呕吐腹泻、高血压、偏头痛;其叶入药治疗高血压等。现代植物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酚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抗肿瘤、抗炎、降压、抗氧化、抑菌等生物活性。广玉兰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含有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挥发油中的成分之一,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已发现广玉兰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类型多样且含量较高,因此,从该植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倍半萜内酯类抗炎候选药物具有较大的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快速,纯度高,原料容易获得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Ⅰ)其中:R1为羟基(
–
OH)时,R2为氯甲基(
–
CH2Cl);或R1为氯甲基(
–
CH2Cl)时,R2为羟基(
–
OH)。
[0007]上述的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体化合物1和2的结构式分别为式(1)和式(2):。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广玉兰叶50份,粉碎,采用95%工业甲醇200份,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回收甲醇浓缩得浸膏10份;(2)粗提物浸膏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9:1~6:4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每个梯度200份,运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对不同洗脱馏分进行检测,具有相同的薄层色谱结果的馏分进行合并,按薄层色谱表现得到10个馏分:Fr. 1、Fr. 2、Fr. 3、Fr. 4、Fr. 5、Fr. 6、Fr. 7、Fr. 8、Fr. 9和Fr. 10;(3)对Fr. 7进行MCI分离,采用甲醇与水体积比为4:6~9:1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按薄层色谱表现进行合并,得到15个亚馏分:Fr.7a、Fr.7b、Fr.7c、Fr.7d、Fr.7e、Fr.7f、Fr.7g、Fr.7h、Fr.7i、Fr.7j、Fr.7k、Fr.7l、Fr.7m、Fr.7n和Fr.7o;对Fr.7i进行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95: 5~6:4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进行纯化,再通过半制备HPLC(MeOH
‑
H2O, 70:30, v/v, 3.0 mL/min)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1。对Fr.7h进行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与丙酮体积比为100:0~8:2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进行纯化,再通过半制备HPLC(MeOH
‑
H2O, 50:50, v/v, 3.0 mL/min)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2。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对广玉兰干燥叶通过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浸膏浓缩,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HPLC纯化得到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其提取分离工艺简单、且原料丰富可大量获得。采用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的方法,检测到本专利技术的2个含氯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NO释放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NO释放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
50
值分别为51.77
ꢀ±ꢀ
3.26和4.73
ꢀ±ꢀ
0.24μM。本专利技术从原料容易获得的广玉兰干燥叶中分离得到的2个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因而具有制备炎症抑制剂的潜力,所得到的化合物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了物质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2为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3为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4为化合物2的核磁共振碳谱。
2.15 (H, m, H
‑
3a), 2.04 (1H, d,J= 13.0 Hz, H
‑
9b), 1.99 (1H, m, H
‑
2b), 1.71 (3H, s, Me
‑
14), 1.59 (1H, m, H
‑
8b), 1.30 (3H, s, Me
‑
15), 1.24 (1H, m, H
‑
3b)。
13
C NMR (150 MHz, CDCl3)δ
C
174.7 (C
‑
12), 135.1 (C
‑
10), 124.8 (C
‑
1), 82.8 (C
‑
6), 78.0 (C
‑
11), 66.5 (C
‑
5), 62.0 (C
‑
4), 48.2 (C
‑
7), 43.1(C
‑
13), 41.1 (C
‑
9), 36.8 (C
‑
3), 24.1 (C
‑
2), 24.0 (C
‑
8), 17.2(C
‑
15) ,17.1 (C
‑
14)。化合物1的1H NMR,
13
C NMR谱图见图1和图2。单晶数据: C
15
H
21
ClO4, (M= 300.77 g/mol): orthorhombic, 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1为羟基(
–
OH)时,R2为氯甲基(
–
CH2Cl);或R1为氯甲基(
–
CH2Cl)时,R2为羟基(
–
OH)。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化合物1和2的结构式分别为式(1)和式(2):。3.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含氯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广玉兰叶50份,粉碎,采用95%工业甲醇200份,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回收甲醇浓缩得浸膏10份;(2)粗提物浸膏经过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为9:1~6:4比例的洗脱剂梯度洗脱,每个梯度200份,运用硅胶薄层色谱技术对不同洗脱馏分进行检测,具有相同的薄层色谱结果的馏分进行合并,按薄层色谱表现得到10个馏分:Fr. 1、Fr. 2、Fr. 3、Fr. 4、Fr. 5、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春茂,郝小江,李亚男,徐双羽,杨珏,易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