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67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其中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包括,入口段和进口段,所述入口段与所述进口段相连通,所述入口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进口段的流通面积,换热介质能通过所述入口段进入,通过所述进口段流入换热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流体分配不均,导致换热器效果差的缺陷,提高换热器的换热率。提高换热器的换热率。提高换热器的换热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平行板通道中流量分布不均的影响。特别是当它们用作蒸发器时,两相制冷剂的不均匀分布产生了不需要的过热区域,该过热区域具有较低的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和热源流体之间的较小温差,从而降低了传热率。而流量分布由通道间的压差和通道内的摩擦系数关系决定。在U型钎焊板式换热器中,由于入口集管中的突然膨胀流动,换热器入口附近的前几个通道的通道流量首先增加。对于其余通道,流速随着远离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而降低。这种分布轮廓与入口集管中的轴向动量转移相关,极易造成流体分配不均,影响换热效果。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入口附近的前几个通道的通道流量首先增加,其余通道的流速随着远离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而降低,导致换热器内部流体分配不均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流体分配不均,导致换热器效果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包括:
[0006]入口段和进口段,所述入口段与所述进口段相连通,所述入口段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进口段的流通面积,换热介质能通过所述入口段进入,通过所述进口段流入换热器。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结构还包括收缩段,所述收缩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段,另一端连通所述进口段。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入口段朝向所述进口段的方向,所述收缩段的流通面积逐渐缩小,在所述收缩段的纵切面上,所述收缩段的内壁呈弧形或直线形。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收缩段,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端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端的流通面积,所述第二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进口段的流通面积。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入口段的纵切面上,所述入口段和进口段的内壁呈直线形,所述入口段和进口段呈阶梯形式过渡。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口段的纵切面上,所述进口段的内壁呈锯齿形,或,所述入口段与所述进口段偏心设置,所述进口段的横截面呈月牙形或锯齿形。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段具有多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段,另一端连通所述换热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六边形、八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所述进口段的横截面上具有至少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均设置有流
通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口段的横截面上,具有多个流通组,每个流通组包括至少两个流通孔,在所述进口段中心轴线的周向上,同组内各个所述流通孔依次布置,在远离所述进口段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各个所述流通组依次布置。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换热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入口段的流通面积大于进口段的流通面积,使得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呈缩口结构,能够提升入口蒸汽动量,使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流道数增多,从而改善液体制冷剂的分布,增加分布均匀性;增加主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并产生垂直于壁面方向上的速度,有利于强化传热,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入口蒸汽动量增加时,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流道数会增多,从而使液体制冷剂的分布得到改善,因为蒸汽制冷剂可以到达更多的下游通道,以帮助平衡总压降,增加分布均匀性,进而提升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8为图6中流通孔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6中流通孔的第一种排列形式示意图;
[0027]图10为图6中流通孔的第二种排列形式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七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0]1、入口段;2、收缩段;3、进口段;4、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的防水结构,其包括:
[0032]结合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包括:入口段1和进口段3,所述入口段1与所述进口段3相连通,所述入口段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进口段3的流通面积,换热介质能通过所述入口段1进入,通过所述进口段3流入换热器。
[0033]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入口段1的流通面积大于进口段3的流通面积,使得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呈缩口结构,能够提升入口蒸汽动量,使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流道数增多,从而改善液体制冷剂的分布,增加分布均匀性;增加主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u,并产生垂直于壁面方向上的速度v,有利于强化传热,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入口蒸汽动量增加时,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流道数会增多,从而使液体制冷剂的分布得到改善,因为蒸汽制冷剂可以到
达更多的下游通道,以帮助平衡总压降,增加分布均匀性,进而提升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口段3连接在所述换热器端部的中心处。使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流道数增多,从而改善液体制冷剂的分布,增加分布均匀性;增加主流方向上的速度分量u,并产生垂直于壁面方向上的速度v,有利于强化传热,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结构还包括收缩段2,所述收缩段2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段1,另一端连通所述进口段3。具体的,参见图1至图3所示,沿所述入口段1朝向所述进口段3的方向,所述收缩段2的流通面积逐渐缩小,在所述收缩段2的纵切面上,所述收缩段2的内壁呈弧形或直线形。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入口段1朝向所述进口段3的方向,所述收缩段2的流通面积逐渐缩小,提升换热器入口蒸汽动量,已知在入口集管中制冷剂的流动状态是周期性的,并且在一个循环中识别出三个阶段,顶角蒸汽流动、蒸汽喷射流动和液体堵塞。其中,顶角蒸气流对分配的影响最大,其中蒸气制冷剂主要存在于集管的顶角,并通过前几个通道分支,留下液体制冷剂占据入口集管的其余流动面积,并呈现单相状的分配轮廓。当入口蒸汽动量增加时,顶角蒸气流通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段(1)和进口段(3),所述入口段(1)与所述进口段(3)相连通,所述入口段(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进口段(3)的流通面积,换热介质能通过所述入口段(1)进入,通过所述进口段(3)流入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结构还包括收缩段(2),所述收缩段(2)的一端连通所述入口段(1),另一端连通所述进口段(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入口段(1)朝向所述进口段(3)的方向,所述收缩段(2)的流通面积逐渐缩小,在所述收缩段(2)的纵切面上,所述收缩段(2)的内壁呈弧形或直线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段(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所述收缩段(2),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端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端的流通面积,所述第二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进口段(3)的流通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段(1)的纵切面上,所述入口段(1)和进口段(3)的内壁呈直线形,所述入口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赵树男李斌李华松郑雅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