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52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夹持装置和三脚架,固定架上安装有三脚架,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调节杆,夹持装置通过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与调节杆滑动连接,第一调节部内设置有沉孔且沉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限位柱,第二调节部伸入第一调节部的部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柱适配的限位槽,固定架侧边上设置有固定头,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由连杆铰接的活动板与夹持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使固定于本设备上的吸附柱旋转还能调节其位置,方便打开其端盖连接管路,同时防止吸附柱内溶液泄露,适应不同长度的连接管路,拆装容易,使用方便,能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的医学领域中,血液净化已成为一种对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有力武器,不再局限于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血液净化是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通过天然或者人工半透膜等净化装置,清除血液中某些致病物质,从而净化血液的技术总称。血液净化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以达到去除血液中某些致病物质,清除体内蓄积过多的水分,补充机体所需物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0003]血液净化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浆吸附、体外膜氧合及其他一些组合技术等。血液净化通过弥散、对流的原理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水溶性的中、小分子量溶质,但不能清除蛋白结合性毒素或脂溶性物质,其中血液灌流是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吸附装置,通过吸附原理可以迅速清除血液中和蛋白结合的毒素或脂溶性物质,但由于吸附柱非常容易饱和,每个吸附柱的使用时间一般为2~3小时,无法持续进行治疗,临床上将血液灌流吸附柱通过连接管串联在血液滤过器之前,则形成了一种血液吸附集成血液净化技术,以增强对不同溶质的清除能力,当血液灌流吸附柱吸附饱和后可以及时更换吸附柱或者直接拆除吸附柱继续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而要进行此项血液吸附集成血液净化技术只需要一台普通血液净化机器和血液灌流吸附柱;血浆吸附是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吸附材料,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地清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方式,将患者的血液引到体外管路,首先通过血浆分离器把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分离出来的血浆通过吸附柱,通过吸附原理清除致病溶质,最后净化后的血浆同血细胞一同返回体内。血浆吸附需要专门具有血浆吸附模式的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但是在缺少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时也可以通过普通血液净化机进行管路改装,即在普通血液净化机上利用血浆分离器替代血液滤过器,特制连接管串联血浆吸附柱来实现血浆吸附治疗。
[0004]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血液净化机串联血液灌流吸附柱或者血浆吸附柱时需要将吸附柱垂直固定在支架上,使血液经过吸附柱与吸附柱内吸附颗粒充分接触,从而吸附颗粒充分吸附饱和以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临床上使用的血液净化机器种类繁多,有的血液净化机器具有扶手可以固定或者悬挂吸附柱,但是不能使吸附柱完全垂直固定,有的机器则无扶手,只能借助其他的固定装置对吸附柱进行固定和支撑。
[0005]如公开号CN212347319U公开的血液净化辅助支架,通过设置升降螺纹杆、套筒、盒体、推块、齿条、齿轮、双向螺纹杆、夹紧杆、推块等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常规血液净化辅助支架功能单一,不能有效的固定不同直径的吸附柱,以及移动不方便且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但是在吸附柱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是需要垂直固定的,并且吸附柱内的液体流向必须是由下往上走,于是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不污染接口,其步骤是先将其固定,再连接管路,同时当需要用到两个吸附柱时,现有固定架很多不能同时固定两个吸附柱,而它们是串联在血液净化管路上的,而此时若是直接打开吸附柱的下端盖连接管路,吸附柱内的溶液就会泄
露出来;那么可以通过旋转固定夹,使吸附柱需要连接端口在上,连接紧密后再旋转固定夹回位,以避免吸附柱内液体泄露,同时若是固定两个吸附柱的位置无法调节,则无法适应不同长度的连接管路,若两个吸附柱相互遮挡,则无法观察吸附柱内内凝血情况以及吸附颗粒运动情况;现有的设备体积过大,携带运输不便,且难以拆装并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
[0007]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包括固定架、夹持装置和三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三脚架的通孔,所述固定架内壁上通过弹簧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侧设置有伸出固定架侧壁的固定框按动头,所述固定框内侧设置有伸出通孔的固定框凸起,所述三脚架上设置有与固定框凸起适配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夹持装置一侧固定有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一侧伸出第一调节部与调节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内设置有沉孔且沉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第二调节部伸入第一调节部的部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柱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架侧边上设置有固定头,所述夹持装置上端间隔设置有第一活动槽,所述夹持装置与第一调节部相对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夹持吸附柱的夹持扣,所述活动板与夹持扣之间通过连杆铰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9]1、通过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夹持装置的配合,使固定于本设备上的吸附柱能够旋转,方便打开其端盖连接管路,同时防止吸附柱内溶液泄露。
[0010]2、通过调节杆、第二调节部和夹持装置的配合,使固定与本设备上的吸附柱能调节其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连接管路。
[0011]3、本设备拆装容易,使用方便,能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实用性强。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固定架的固定头能更适应与固定在竖直杆等物体上。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头呈C字形一端开口,所述固定头两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螺纹部伸入固定头内且活动安装有固定扣。
[0014]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头上固定扣和第一旋钮的配合,使夹持装置能更容易固定在竖直杆等物体上。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在移动夹持装置以调节吸附柱的位置后再将其固定住。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调节部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螺纹部伸入第二调节部内。
[0017]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旋钮的设计,在扭紧第二旋钮时能固定住夹持装置的位置,以防止其滑动。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夹持装置能够夹持住不同尺寸的吸附柱。
[00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夹持装置内与第一活动槽下端设置有与活动板滑动方向适配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置有与夹持扣滑动方向适配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置有于夹持扣连接的弹簧,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夹持装置内设置有与第一配合槽适配的固定凸起,所述夹持扣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配合槽适配的连接头。
[0020]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连杆和夹持装置的设计,使夹持扣之间距离的大小能通过移动活动板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吸附柱。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固定和夹持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净化用吸附柱固定架,包括固定架(1)、夹持装置(2)和三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三脚架(3)的通孔,所述固定架(1)内壁上通过弹簧连接有固定框(25),所述固定框(25)一侧设置有伸出固定架(1)侧壁的固定框按动头(24),所述固定框(25)内侧设置有伸出通孔的固定框凸起(26),所述三脚架(3)上设置有与固定框凸起(26)适配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架(1)两侧设置有调节杆(8),所述夹持装置(2)一侧固定有第一调节部(11),所述第一调节部(1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部(12),所述第二调节部(12)一侧伸出第一调节部(11)与调节杆(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部(11)内设置有沉孔且沉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限位柱(21),所述第二调节部(12)伸入第一调节部(11)的部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柱(21)适配的限位槽(22),所述固定架(1)侧边上设置有固定头(23),所述夹持装置(2)上端间隔设置有第一活动槽(10),所述夹持装置(2)与第一调节部(11)相对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二活动槽(13),所述第一活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活动板(9),所述第二活动槽(13)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夹持吸附柱(28)的夹持扣(4),所述活动板(9)与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