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包括:下液冷板组件、散热铝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下液冷板组件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的左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入管,冷却液通道的有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出管;冷却液通道的位于下液冷板组件上表面的管道壁设置为向下凹陷的插接槽;插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材;散热铝板的数量与插接槽的数量相对应,散热铝板的下端固定插接于插接槽上;左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下液冷板组件的左侧,右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下液冷板组件的右侧。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即可提高冷却效果,又可简化结构,降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技术问题。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技术问题。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冷却
,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能源,它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不可逆反应物生成速度加快,不可逆反应物的增多导致电池的可用容量的加速减少,当电池的可用容量衰减到特定的数值时,电池的寿命终结;
[0003]现有的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液冷的装置,一种是通过在动力电池外部或两侧环绕包覆冷却板,使得动力电池的自外而内进行冷却降温,这种冷却结构虽然安装简单方便,但是冷却降温效果差,难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冷却需求,另一种是通过在每个电池片之间放置含有冷却管道的冷却板,再在冷却板的底部串联冷却管道,这种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虽好,但是安装难度大,结构连接关系复杂,零部件多,装置成本高,装配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居不下。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即可提高冷却效果,又可简化结构,降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即可提高冷却效果,又可简化结构,降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包括:下液冷板组件、散热铝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
[0007]所述下液冷板组件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左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入管,所述冷却液通道的有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出管;
[0008]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位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上表面的管道壁设置为向下凹陷的插接槽;
[0009]所述插接槽的长度和宽度匹配于所述散热铝板的长度和宽度;
[0010]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材;
[0011]所述散热铝板的数量与所述插接槽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散热铝板的下端固定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上;
[0012]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前端,所述后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后端;
[0013]动力电池位于下液冷板组件的上方,且动力电池的电池片交错插接于所述散热铝板之间,位于前端的动力电池的电池片插接于散热铝板与前挡板之间,位于后端的动力电池的电池片插接于散热铝板与后挡板之间;
[0014]所述左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左侧,所述右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右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液冷板组件;
[0016]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结构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7]所述上液冷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上方,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相对应,所述散热铝板的上端插接于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中。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
[0019]所述插接槽设置于所述液冷基板的上表面上;
[0020]所述液冷盖板上设置有螺帽孔,所述液冷基板对应于所述螺帽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帽孔和所述螺纹孔通过螺钉结构连接,使所述液冷盖板与所述液冷基板固定连接;
[0021]所述冷却液通道包括槽道和盖面,所述槽道位于所述液冷基板上,所述盖面位于所述液冷盖板上,所述在所述液冷基板与所述液冷盖板固定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槽道与所述盖面组成所述冷却液通道。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面对应于所述槽道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胶。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有导热硅胶;
[0024]所述散热铝板与所述导热硅胶相抵接。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铝板用于与所述电池片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导热硅胶。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连接板的上端开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限位槽;
[0027]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片的左侧边对应于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28]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连接板的下端、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折弯结构;
[0030]所述折弯结构用于分别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前挡板和后挡板固定连接。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侧连接板为所述左侧连接板的结构相同。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挡板对应于电池片的正连接位和负极连接位的板面上均开设有贯通口。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设置了下液冷板组件和散热铝板,散热铝板交错插接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下液冷板组件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的管壁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插接槽,散热铝板的下端插接于插接槽上,插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材,冷却液通道内的冷量可通过插接槽传递至散热铝板上,再通过散热铝板与相邻的电池片进行冷量和热量的交换,使得每片电池片均可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散热铝板与下液冷板组件的安装方式十分简便,仅需要将散热铝板插入插接槽即可,无需进行管道连接,操作十分方便快捷,散热效果优良,结构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即可提高冷却效果,又可简化结构,降低安装难度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动力电池液冷装置的下液冷板组件和散热铝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下液冷板组件的液冷基板的下表面结构图;
[0038]图4为下液冷板组件的液冷基板的上表面结构图。
[0039]图中:1、下液冷板组件;2、散热铝板;3、前挡板;4、右侧连接板;5、冷却液通道;6、冷却液导入管;7、冷却液导出管;8、插接槽;9、电池片;10、上液冷板组件;11、液冷基板;12、液冷盖板;13、密封胶;14、导热硅胶;15、限位槽;16、限位块;17、负极连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包括:下液冷板组件1、散热铝板2、前挡板3、后挡板、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4;
[0042]下液冷板组件1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冷却液通道5,冷却液通道5的左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入管6,冷却液通道5的有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出管7;
[0043]冷却液通道5的位于下液冷板组件1上表面的管道壁设置为向下凹陷的插接槽8;
[0044]插接槽8的长度和宽度匹配于散热铝板2的长度和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液冷板组件、散热铝板、前挡板、后挡板、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所述下液冷板组件内设置有多条平行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左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入管,所述冷却液通道的有端口连接有冷却液导出管;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位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上表面的管道壁设置为向下凹陷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长度和宽度匹配于所述散热铝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插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材;所述散热铝板的数量与所述插接槽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散热铝板的下端固定插接于所述插接槽上;所述前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前端,所述后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后端;动力电池位于下液冷板组件的上方,且动力电池的电池片交错插接于所述散热铝板之间;所述左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左侧,所述右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液冷板组件;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结构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上液冷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上方,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相对应,所述散热铝板的上端插接于所述上液冷板组件的插接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基板和液冷盖板;所述插接槽设置于所述液冷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液冷盖板上设置有螺帽孔,所述液冷基板对应于所述螺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彪,李智,许林峰,何妙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