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障更换装置及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19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壁障更换装置及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属于车辆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行走机构、顶升平台、升降组件及旋转机构;顶升平台位于行走机构的上方;顶升平台上设有感应元件,感应元件用于在竖直方向向上与壁障基体抵接;升降组件设置在行走机构与顶升平台之间,具有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自由度,升降组件用于带动顶升平台及壁障基体沿竖直方向升降;旋转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上,且与顶升平台连接,旋转机构用于带动顶升平台及壁障基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更换壁障基体的不同撞击面,更换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行走机构、升降组件及旋转机构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使得该壁障更换装置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及定位。现精准控制及定位。现精准控制及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障更换装置及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性能测试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壁障更换装置及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安全性的研究中,实车碰撞试验与交通事故最为接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车辆的真实安全性能。实车碰撞试验中,试验壁障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壁障代表着不同的试验工况,通过在固定的刚性墙上安装不同的试验壁障,来完成不同工况下的碰撞试验。
[0003]由于试验壁障安装在固定的刚性墙上,每次更换壁障都需要人员使用叉车拆卸更换,更换操作复杂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障更换装置及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更换壁障操作复杂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壁障更换装置,用于设置在具有多个撞击面的壁障基体的内部,包括:
[0006]行走机构;
[0007]顶升平台,位于所述行走机构的上方;所述顶升平台上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用于在竖直方向向上与所述壁障基体抵接;
[0008]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顶升平台之间,所述升降组件具有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自由度,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顶升平台及所述壁障基体沿竖直方向升降;
[0009]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且与所述顶升平台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顶升平台及所述壁障基体转动;
[0010]其中,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升降组件及所述旋转机构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0012]轨道;
[0013]移动平台,位于所述轨道的上方;所述旋转机构及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
[0014]第一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面;
[0015]主动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面且行走在所述轨道上,所述主动行走轮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及
[0016]从动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面且行走在所述轨道上,所述从动行走轮与所述主动行走轮沿行走方向间隔设置。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设置有两条;每条所述轨道上对应行走有一组所述主动
行走轮及所述从动行走轮;
[0018]每个所述主动行走轮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元件。
[00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0020]多个第一液压升降件,沿所述顶升平台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在所述顶升平台与所述行走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升降件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顶升平台升降;以及
[0021]多个第一升降导柱,沿所述顶升平台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在所述顶升平台与所述行走机构之间;所述第一升降导柱用于支撑所述顶升平台。
[002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0023]两组第二驱动元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点连线过所述顶升平台的中心轴线;以及
[0024]齿圈,设置在所述顶升平台上,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002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壁障更换装置还包括:
[0026]多个顶撑伸缩组件,沿所述顶升平台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所述顶升平台上;每个所述顶撑伸缩组件均具有沿所述顶升平台的径向伸出及缩回的伸缩自由度,且每个所述顶撑伸缩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多个所述顶撑伸缩组件用于在所述壁障基体的周向上沿水平方向顶紧在所述壁障基体上。
[00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撑伸缩组件包括:
[0028]液压伸缩件,设置在所述顶升平台上;所述液压伸缩件具有向所述顶升平台的外部伸出的自由端;以及
[0029]顶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液压伸缩件的自由端,用于与所述壁障基体抵接。
[003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平台上设有供电箱和液压站。
[003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该壁障更换装置设置在壁障基体的内部,可通过顶升平台的感应元件支撑壁障基体,通过升降组件抬升壁障基体,通过行走机构移动壁障基体,使壁障基体移动至指定工作区域,通过旋转机构旋转壁障基体,使壁障基体转动至当前试验所对应的撞击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壁障更换装置可自动更换不同的撞击面,更换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行走机构、升降组件及旋转机构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使得该壁障更换装置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及定位。
[003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包括:
[0033]壁障基体,具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限位体;所述感应元件位于所述限位体的下方,所述感应元件用于与所述限位体沿竖直方向抵接;所述壁障基体设有多个用于汽车碰撞测试的撞击面;以及
[0034]上述的壁障更换装置;所述壁障更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空心腔内。
[0035]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还包括:
[0036]多组第二液压升降件,沿所述壁障基体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壁障基体上;所述第二液压升降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升降导柱,所述第二升降导柱用于与地面上的定位套插接定位。
[003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的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壁障基体具有多个撞击面,每个撞击面对应不同的试验工况,使得该壁障基体可完成多次不同试验工况下的碰撞试
验,提升了使用率;另外,壁障更换装置设置在壁障基体的内部,通过壁障更换装置可自动更换不同的撞击面,更换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壁障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壁障更换装置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壁障更换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图1中圆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图1中圆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7为图6中圆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6]图8为图6中圆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碰撞试验用壁障总成的壁障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
[00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障更换装置,用于设置在具有多个撞击面(62)的壁障基体(6)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障更换装置包括:行走机构(1);顶升平台(2),位于所述行走机构(1)的上方;所述顶升平台(2)上设有感应元件(21),所述感应元件(21)用于在竖直方向向上与所述壁障基体(6)抵接;升降组件(3),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1)与所述顶升平台(2)之间,所述升降组件(3)具有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自由度,所述升降组件(3)用于带动所述顶升平台(2)及所述壁障基体(6)沿竖直方向升降;旋转机构(4),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1)上,且与所述顶升平台(2)连接,所述旋转机构(4)用于带动所述顶升平台(2)及所述壁障基体(6)转动;其中,所述行走机构(1)、所述升降组件(3)及所述旋转机构(4)分别与控制组件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障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1)包括:轨道(11);移动平台(12),位于所述轨道(11)的上方;所述旋转机构(4)及所述升降组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2)上;第一驱动元件(13),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2)的底面;主动行走轮(14),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2)的底面且行走在所述轨道(11)上,所述主动行走轮(14)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以及从动行走轮(15),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2)的底面且行走在所述轨道(11)上,所述从动行走轮(15)与所述主动行走轮(14)沿行走方向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障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1)设置有两条;每条所述轨道(11)上对应行走有一组所述主动行走轮(14)及所述从动行走轮(15);每个所述主动行走轮(14)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障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多个第一液压升降件(31),沿所述顶升平台(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在所述顶升平台(2)与所述行走机构(1)之间;所述第一液压升降件(31)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顶升平台(2)升降;以及多个第一升降导柱(32),沿所述顶升平台(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在所述顶升平台(2)与所述行走机构(1)之间;所述第一升降导柱(32)用于支撑所述顶升平台(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航郭建保师玉涛胡祥玲洪念乐李帅王秋虎蒋飞康磊续思萌卢会平郭松李文川武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