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97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包括中央竹钢竖撑杆与绳钩,所述中央竹钢竖撑杆的侧壁设有两个安装环,一侧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钢环,另一侧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钢环,所述上钢环的侧壁套设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钢竹与膜布混合使用的方式,将竹钢构件代替传统膜布中的钢构件,达到减碳、绿色、可持续的目标,利用整体张拉的索膜及部分竹钢压杆体系,膜材料周围布置固定的锚点,将膜布与边索悬挂张拉,这种结构中膜呈现负高斯曲面模式,膜材料多为主要受力构件,与边索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实现膜与边索等受拉部件施加的张力使结构整体刚度得到保障,避免风、雪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膜布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素对膜布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素对膜布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膜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帐篷。
[0003]帐篷在使用时,其应用面较广,有个人的露营帐篷到广场的遮阳帐篷等,应用面较为广泛,其中遮阳帐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其多采用膜布材质配合钢结构框架进行组装配合,其中膜布材质仅能够提供遮挡,而无法达到张力支撑,进而导致其预埋组件仅通过与钢结构框架的连接进行固定,导致膜布的使用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同时膜布配合钢结构材质的骨架,不仅造价较高,结构自重较大,安装与运输不便,且与现今提出的低碳环保生产相违背,且大部分膜布不做为受力部件,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包括中央竹钢竖撑杆与绳钩,其中中央竹钢竖撑杆由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构件辅以金属连接件作为受压骨架,由植物膜布作为受拉组件组成膜布帐篷体系,所述中央竹钢竖撑杆的侧壁设有两个安装环,一侧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钢环,另一侧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钢环,所述上钢环的侧壁套设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滑动套设有斜向圆形竹钢构件,多个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的侧壁设有膜布,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与安装板之间设有用于便捷斜向圆形竹钢构件与安装板之间安装与拆卸的安装机构,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主缆索,所述主缆索远离斜向圆形竹钢构件的一侧设有预埋管,所述主缆索的侧壁套设有锚具,所述锚具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接触。
[0007]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与斜向圆形竹钢构件侧壁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与斜向圆形竹钢构件通过安装孔与螺栓固定安装。
[0008]优选地,所述预埋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预埋防水管,所述预埋防水管连通预埋管。
[0009]优选地,所述膜布远离安装环的一侧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绕设在绳钩上。
[0010]优选地,所述绳钩的侧壁套设有钢箍,所述钢箍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钢箍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绳钩,所述钢箍靠近地面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层。
[0011]优选地,所述钢箍与绳钩之间填充有密封剂。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3]1、利用钢竹与膜布混合使用的方式,代替传统钢结构与膜布结构配合使用,利用整体张拉的索膜及部分竹钢压杆体系,膜材料周围布置固定的锚点,将膜布与边索悬挂张拉,这种结构中膜呈现负高斯曲面模式,膜材料为主要受力构件,与边索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实现膜与边索等受拉部件施加的张力使结构整体刚度得到保障,避免风、雪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膜布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0014]2、骨架支承式膜布利用刚性结构作为承重体系,上面布置可施加预张力的膜布材料,结合了材料的两种特性,使得应力均匀分布,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设计从帐篷的使用功能出发,作为非永久固定的建筑结构,帐篷使用的功能性特点为容易拆卸搬运,结构质量要求轻,组装简单,帐篷建筑应用竹钢结构适配易拆卸和结构自重轻的特点;张拉膜布质轻,并对自然光利用巧妙,易形成优美造型结构,帐篷结构应用张拉膜布适配质量轻和造型优美特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地主缆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绳钩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膜布分布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膜布招点分布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的膜布找形结构变形图。
[0021]图中:1中央竹钢竖撑杆、2安装环、3上钢环、4下钢环、5安装板、6安装孔、7斜向圆形竹钢构件、8锚具、9接触板、10预埋管、11主缆索、12预埋防水管、13绳钩、14钢箍、15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3,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包括中央竹钢竖撑杆1与绳钩13,其中中央竹钢竖撑杆1与绳钩13的连接节点为竹钢构件在顶部中央交汇节点与部分边索、主索锚地节点,同时中央竹钢撑杆1由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构件辅以金属连接件作为受压骨架,由植物膜布作为受拉组件组成膜布帐篷体系。运用帐篷顶部竹钢构件交汇节点、竹钢构件底部节点、缆索锚地节点、膜边节点将竹钢构件与植物膜布形成拉、压融合的受力
整体,绳钩13的侧壁套设有钢箍14,钢箍14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钢箍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绳钩13,钢箍14靠近地面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5,钢箍14与绳钩13之间填充有密封剂;
[0024]中央竹钢竖撑杆1的侧壁设有两个安装环2,一侧安装环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钢环3,另一侧安装环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钢环4,上钢环3的侧壁套设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安装板5,安装板5的侧壁滑动套设有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同时插入预设在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端部的槽口中,多个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的侧壁设有膜布,膜布远离安装环2的一侧设有牵引绳,牵引绳绕设在绳钩13上;
[0025]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与安装板5之间设有用于便捷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与安装板5之间安装与拆卸的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板5与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侧壁上的安装孔6,安装板5与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通过安装孔6与螺栓固定安装。
[0026]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远离安装板5的一端设有主缆索11,主缆索11远离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的一侧设有预埋管10,预埋管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预埋防水管12,预埋防水管12连通预埋管10,主缆索11的侧壁套设有锚具8,锚具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接触板9,其中图图4

图6中分别描述的为一种帐篷结构的膜布分布以及招形结构,可实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包括中央竹钢竖撑杆(1)与绳钩(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竹钢竖撑杆(1)的侧壁设有两个安装环(2),一侧所述安装环(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上钢环(3),另一侧所述安装环(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下钢环(4),所述上钢环(3)的侧壁套设有多个周向设置的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侧壁滑动套设有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多个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的侧壁设有膜布,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与安装板(5)之间设有用于便捷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与安装板(5)之间安装与拆卸的安装机构,所述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远离安装板(5)的一端设有主缆索(11),所述主缆索(11)远离斜向圆形竹钢构件(7)的一侧设有预埋管(10),所述主缆索(11)的侧壁套设有锚具(8),所述锚具(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接触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竹钢与膜混合结构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鑫李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齐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