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96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6
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涉及白车身技术领域,包括B柱加强板和加强补板,位于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设置B柱加强板,加强补板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腔体板段和随行板段的两竖向侧边均设置于B柱内板上,腔体板段上位于两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B柱加强板所在侧凸起形成凸起段,随行板段上位于两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B柱内板贴靠。通过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对B柱进行加强,确保腔体板段相对于随行板段对B柱提供的强度更大,以此保证B柱中上部分的强度大于下部分的强度,使得在顶压力作用下,B柱中上部变形小,不至于挤压到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B柱下部变形较B柱中上部大,吸收撞击能量。击能量。击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白车身上的B柱。

技术介绍

[0002]B柱也称中央柱,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同时承受车顶和前后车门的压力,B柱内部还得安装一些额外的零件,比如前安全带,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传力,B柱往往会向外凸出。通常,B柱总成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B柱内板、B柱外板以及位于B柱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的B柱加强板。但是现有的B柱加强板通常为一块完整钣金,使得对于B柱的上、中、下部位呈现出相同的加强强度,没有进行相对强弱区域划分,在遭受外力时,尤其是在顶压力作用下,无法进行较好的支撑区和变形区的分配,容易发生B柱的整体变形,危及车内人员的安全。
[0003]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B柱加强板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该总成通过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对B柱进行加强,确保腔体板段相对于随行板段对B柱提供的强度更大,以此保证B柱中上部分的强度大于下部分的强度,使得在顶压力作用下,B柱中上部变形小,不至于挤压到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B柱下部变形较B柱中上部大,吸收撞击能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加强板和加强补板,位于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设置所述B柱加强板,所述加强补板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所述腔体板段和所述随行板段的两竖向侧边均设置于所述B柱内板上,所述腔体板段上位于两所述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所述B柱加强板所在侧凸起形成凸起段,所述随行板段上位于两所述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所述B柱内板贴靠;通过腔体板段和随行板段加强B柱的整体强度,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凸起段和B柱加强板接触,借助腔体板段将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的腔体分隔成多个腔体,既能实现力的传递,又能达到吸能的作用,确保B柱中上部的强度大于B柱下部的强度,使得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尤其是顶压力作用下,B柱中上部变形小,不至于挤压到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B柱下部变形较B柱中上部大,吸收撞击能量;
[0007]相应的,两所述竖向侧边通过翻边结构和所述B柱内板焊接;以此提高焊接面积,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0008]相应的,所述翻边结构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塞焊孔;通过塞焊孔加强焊接强度,提高受力均匀性,并降低加强补板的自重;
[0009]相应的,于所述竖向侧边的焊接连接处设置膨胀胶;通过膨胀胶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减重和缓冲的效果;
[0010]相应的,于所述腔体板段上设置有多条溃缩筋;通过溃缩筋进行诱导变形,有效地将动能转化成变形能,达到吸收撞击能量的目的;
[0011]相应的,所述凸起段的表面形状和所述B柱加强板上与所述凸起段相对位置的形状相对应;以此保证在外力作用下,凸起段可以和B柱加强板进行贴合接触,以此提高接触面积,增加传力通道,有效分散受力;
[0012]相应的,于所述随行板段上设置多条横向和纵向凸筋;通过凸筋进一步加强随行板段的强度。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通过设置加强补板进一步加强B柱加强板的强度,加强补板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外力撞击时,腔体板段上的凸起段和B柱加强板接触,接触面较大,传力通道增加,有效分散受力,并在接触时借助腔体板段形成多个腔体,实现吸能的作用,使得前提板段所提供的加强作用大于随行板段所提供的加强作用,以此保证B柱中上部分的强度大于下部分的强度,使得在顶压力作用下,B柱中上部变形小,不至于挤压到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B柱下部变形较B柱中上部大,吸收撞击能量,提供更好的吸能和变形的组合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B柱加强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B柱中上部在垂直于B柱长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简称为A

A方向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B柱下部在垂直于B柱长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简称为B

B方向视图;
[0018]图中:
[0019]1、B柱;2、B柱外板;3、B柱内板;4、B柱加强板;51、腔体板段;52、随行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的术语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2]如图1

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B柱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加强板4和加强补板,位于B柱外板2和B柱内板3之间设置B柱加强板4;
[0023]加强补板包括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分体设置)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51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52,腔体板段51和随行板段52的两竖向侧边均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塞焊孔,通过塞焊孔加强焊接强度,提高受力均匀性,并降低加强补板的自重,于焊接处设置膨胀胶,通过膨胀胶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减重和缓冲的效果。腔体板段51和随行板段52的区别在于:腔体板段51上位于两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B柱加强板4所在侧凸起形成凸起段,随行板段52上位于两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B柱内板3贴靠,腔体板段51
和随行板段52通过弧形弯曲段过渡。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凸起段,且凸起段的表面形状和B柱加强板4上与凸起段相对位置的形状相对应,以此保证在外力作用下,凸起段可以和B柱加强板4进行贴合接触,以此提高接触面积,增加传力通道,有效分散受力,随行板段52的形状和B柱内板3的形状相对应,如此可以实现更好的贴靠。此外,腔体板段51上设置有多条竖向的溃缩筋,通过溃缩筋进行诱导变形,有效地将动能转化成变形能,达到吸收撞击能量的目的,随行板段52上设置多条横向和纵向凸筋,通过凸筋进一步加强随行板段52的强度。
[0024]以同时遭受侧压和顶压为例,腔体板段51上的凸起段和B柱加强板4接触,接触面大,传力通道增加,有效分散受力,并在接触时借助腔体板段51形成多个腔体,实现吸能的作用,随行板段52加强了B柱内板3的薄弱处,提高了B柱内板3的强度,由此,在满足了加强B柱1整体强度的同时又保证B柱1中上部的强度大于下部强度,引导B柱1的支撑和变形区域,使得B柱1中上部变形小,不至于挤压到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B柱1下部变形较B柱1中上部大,吸收撞击能量,提供更好的吸能和变形的组合配置。
[00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包括B柱加强板和加强补板,位于B柱外板和B柱内板之间设置所述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补板包括位于中上部的腔体板段和位于下部的随行板段,所述腔体板段和所述随行板段的两竖向侧边均设置于所述B柱内板上,所述腔体板段上位于两所述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所述B柱加强板所在侧凸起形成凸起段,所述随行板段上位于两所述竖向侧边之间的中部向所述B柱内板贴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竖向侧边通过翻边结构和所述B柱内板焊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翠江三爱危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