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包括有外壳,外壳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外壳另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外壳包括有同轴设置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中壳体内部沿着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辐射筋,第一辐射筋沿着周向设置多个,下壳体的内部沿着下壳体的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辐射筋,第二辐射筋沿着下壳体的周向设置多个,中壳体和第一辐射筋形成第一共振腔,下壳体和第二辐射筋形成第二共振腔,上壳体和中壳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分别与第一共振腔相对连通,中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分别与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对取车噪音的消减,提高驾驶人员及乘客的舒适性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货运等不可或缺的 交通工具之一。涡轮增压是一项将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够减少发动机排 放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节能、环保功效。同时该项技术又是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的 重要手段,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运行要求。
[0003]消音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且能阻止或减小声音传播的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 性噪声的一种重要器具。目前通常在汽车进气系统和燃油蒸发系统处安装消音器以降低噪 音。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汽车制动用气需求及其它用气单元的增多,从而是汽车空压机的负荷增大。汽车进气系统的流量增大,噪音问题也比以前更为突出,单由于噪音问题机理比较复杂且其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但均会对驾驶员及乘客的舒适性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取车噪音的消减,提高驾驶人员及乘客的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外壳的另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外壳包括有同轴设置的上壳体、与上壳体相对的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中壳体的内部沿着所述中壳体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辐射筋,所述第一辐射筋沿着所述中壳体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沿着所述下壳体的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辐射筋沿着所述下壳体的周向设置多个,通过所述中壳体和所述第一辐射筋形成第一共振腔,通过所述下壳体和所述第二辐射筋形成第二共振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振腔相对连通,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相对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噪音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外壳的内部,且通过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相对连通,进而通过第一间隙、第一共振腔、第二间隙和第二共振腔形成赫姆霍兹腔进行消音,提高对取车噪音的消减,提高驾驶人员及乘客的舒适性。
[0009]可选的,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中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环,所述中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环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一支
撑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支撑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槽的深度;所述中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环,所述下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位置同轴固定连接有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环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筋与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第二支撑环一端端壁的间距。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壳体和中壳体拼接时,使得第一支撑环伸入到第一支撑槽的内部,且由于第一支撑环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槽的伸入,进而便于形成第一间隙,当将中壳体和下壳体拼接时,使得第二支撑环和支撑筋相对抵接,由于第二支撑环的宽度大于支撑筋与下壳体靠近第二支撑环一端端壁的间距,进而便于形成第二间隙,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11]可选的,所述中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上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壳体和中壳体相对时,能够将第一定位块伸入到第一定位槽的内部,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定位,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13]可选的,所述中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下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部,且当所述第二定位块伸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部时,所述第一辐射筋和所述第二辐射筋相对。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中壳体和下壳体相对,进而将第一定位块伸入到第一定位槽的内部,此时的第一辐射筋与第二辐射筋相对,进而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相对,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15]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相对连通,所述直通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相对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直通管能够将进气管位置处的气体通过直通管移动到出气管的位置,当气体通过直通管进入外壳时,可以通过内部直通通气流道进行输送,且通过进气管和直通管形成扩张腔式消音结构,便于对噪音进行消音处理。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辐射筋与所述直通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筋与所述直通管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辐射筋的一端与直通管固定,另外一端与中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二辐射筋的一端与直通管固定,另外一端与下壳体固定,提高了外壳的圆度,减少外壳在注塑后变形过大,便于后续固定工序便于操作。
[0019]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相对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支架的连线方向沿着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定位支架,便于操作人员将外壳固定在发动机上,减少额外的噪音产生。
[0021]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壁设置有指示箭头,箭头方向沿着自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到所述出气管的一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指示箭头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外壳时的操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噪音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外壳的内部,且通过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相对连通,进而通过第一间隙、第一共振腔、第二间隙和第二共振腔形成赫姆霍兹腔进行消音,提高对取车噪音的消减,提高驾驶人员及乘客的舒适性。
[0025]2.通过设置的直通管能够将进气管位置处的气体通过直通管移动到出气管的位置,当气体通过直通管进入外壳时,可以通过内部直通通气流道进行输送,且通过进气管和直通管形成扩张腔式消音结构,便于对噪音进行消音处理。
[0026]3.当将上壳体和中壳体拼接时,使得第一支撑环伸入到第一支撑槽的内部,且由于第一支撑环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槽的伸入,进而便于形成第一间隙,当将中壳体和下壳体拼接时,使得第二支撑环和支撑筋相对抵接,由于第二支撑环的宽度大于支撑筋与下壳体靠近第二支撑环一端端壁的间距,进而便于形成第二间隙,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的爆炸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外壳(1)的另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所述外壳(1)包括有同轴设置的上壳体(11)、与上壳体(11)相对的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所述中壳体(12)的内部沿着所述中壳体(12)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一辐射筋(123),所述第一辐射筋(123)沿着所述中壳体(12)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下壳体(13)的内部沿着所述下壳体(13)的径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辐射筋(132),所述第二辐射筋(132)沿着所述下壳体(13)的周向设置多个,通过所述中壳体(12)和所述第一辐射筋(123)形成第一共振腔(124),通过所述下壳体(13)和所述第二辐射筋(132)形成第二共振腔(133),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中壳体(12)之间留有第一间隙(14),所述第一间隙(14)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振腔(124)相对连通,所述中壳体(12)和所述下壳体(13)之间留有第二间隙(15),所述第二间隙(15)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振腔(124)和所述第二共振腔(133)相对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直通管(16),所述直通管(16)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2)相对连通,所述直通管(16)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出气管(3)相对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筋(123)与所述直通管(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筋(132)与所述直通管(16)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靠近所述中壳体(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环(111),所述中壳体(12)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11)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玲,张定峰,夏雷鸣,左文杰,李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