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62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驯化总状毛霉,其于2022年9月19日保藏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20。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发现驯化总状毛霉可在厌氧环境中于36~38℃条件下生长,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疾病,拓展了总状毛霉的应用领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实验数据显示,驯化总状毛霉可以改善肠型放射损伤小鼠的结肠与小肠的炎症水平、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拥有丰富的蛋白酶系,其在传统发酵食品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总状毛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且需氧,其在37℃厌氧环境中不能生长。
[0003]引用文献1公开了一株耐高温的总状毛霉,其分离自四川生产的毛霉豆豉曲料,命名为M

THF

0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552;该株总状毛霉最适的生长温度在28

30℃。
[0004]目前,总状毛霉主要应用于毛霉豆豉的生产,例如,引用文献2公开了一种利用引用文献1提供的总状毛霉M

THF

02诱变驯化得到的总状毛霉M

THF

03,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8

30℃,将该总状毛霉应用于圆盘制曲,能够显著降低取料的水分,提升曲料的酶活力。
[0005]引用文献3公开了总状毛霉的另一用途,其发现通过发酵、破碎获得的含有β

葡萄糖苷酶的总状毛霉菌体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水解大豆异黄酮产生游离型苷元。
[0006]由于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总状毛霉的培养只能在3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有氧培养,因此其应用环境也集中在该条件下,其功能也因此局限于发酵,这极大地限制了总状毛霉的新的功能探索和开发应用。
[0007]引用文献1:CN 112226372 A
[0008]引用文献2:CN 114276933 A
[0009]引用文献3:CN 103923956 A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目前,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总状毛霉的培养条件局限于30℃以下的有氧环境,而无法进行更高温度和/或厌氧环境的培养,限制了总状毛霉的功能开发。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其可在体外模拟体内肠道环境中培养生长,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其在放射性肠道损伤修复方面的应用。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驯化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其中,所述驯化总状毛霉于2022年9月19日保藏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20。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驯化总状毛霉的生长条件为36~38℃且厌氧的环境。使其可以在贴近体内肠道环境中实现体外培养,为拓展开发总状毛霉的新的功能和用途提供了帮助。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驯化总状毛霉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性疾病由电离辐射引起,所述电离辐射包括肿瘤放射治疗产
生的电离辐射。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性疾病由γ射线引起。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性疾病为肠型放射损伤。
[0019]优选地,所述肠型放射损伤具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一种:结肠长度变短、小肠绒毛稀疏、小肠绒毛短小、小肠完整性标志物表达水平下降、肠道炎症水平升高。
[0020]更优选地,所述小肠完整性标志物包括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0021]更优选地,所述炎症水平升高包括炎症免疫因子表达上升。
[00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炎症免疫因子包括IL

6。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驯化总状毛霉可以修复肠型放射损伤,具体地,可以增加结肠长度,改善小肠绒毛稀疏短小的状况,提高小肠完整性标志物(Occludin)的表达水平,以及降低炎症免疫因子IL

6的表达水平。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总状毛霉的驯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待驯化菌株置于含有人类或动物粪便的培养基中,于36~38℃无氧环境下培养的步骤;
[0025]优选地,所述待驯化菌株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 3.4941的总状毛霉。
[0026]更优选地,所述待驯化菌株为保藏编号为CGMCC 3.4941的总状毛霉。本研究选取的保藏编号为CGMCC 3.4941的总状毛霉是ATCC保藏中心公认的模式菌株,有完整的DNA测序数据。模式菌株通常是该种中第一个被研究的,且微生物学特征最为全面。现有技术中对于该模式菌株多有分析研究。
[0027]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与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的混合物。
[0028]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与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的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0029]优选地,所述培养的时间大于等于5天。
[0030]优选地,所述人类或动物粪便为6

8周龄C57BL/6J小鼠的粪便。
[0031]优选地,所述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一次以上的含有人类或动物粪便的培养基。
[0032]本专利技术对驯化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均可得到能够显著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疾病的总状毛霉。并且实验数据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驯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总状毛霉治疗肠型放射损伤的疗效。
[003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驯化总状毛霉,其可在厌氧环境中于36~38℃条件下生长,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对于总状毛霉的培养条件,使其可以在体外模拟体内肠道环境中实现培养,拓展了总状毛霉的功能探索条件及应用范围。
[0035]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驯化总状毛霉,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疾病,拓展了总状毛霉的应用领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驯化总状毛霉可以高效安全的修复电离辐射(包括但不限于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损伤,实验数据显示,驯化总状毛霉可以改善肠型放射损伤小鼠的结肠与小肠的炎症水平、完整性和功能。并且,相比已有的总状毛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驯化总状毛霉在改善肠型放射损伤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功效。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总状毛霉的驯化方法,该驯化方法可重复,并且该驯化方法可
以显著提高总状毛霉治疗肠型放射损伤的疗效。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实施例2各组小鼠给药14天后结肠长度统计结果。
[0038]图2为实施例2各组小鼠给药14天后小肠组织结构检测结果。
[0039]图3为实施例2各组小鼠给药14天后小肠完整性标志物(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
[0040]图4为实施例2各组小鼠给药14天后小肠中IL

6含量检测结果。
[0041]图5为总状毛霉CGMCC 3.4941和驯化总状毛霉CGMCC NO.40320的菌落形态。
[0042]图6为实施例3各组小鼠给药14天后结肠长度统计结果。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驯化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总状毛霉于2022年9月19日保藏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总状毛霉,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化总状毛霉的生长条件为36~38℃且厌氧的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驯化总状毛霉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放射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疾病由电离辐射引起,所述电离辐射包括肿瘤放射治疗产生的电离辐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疾病由γ射线引起。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疾病为肠型放射损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惠文崔明刘杏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