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31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申请公开了建筑模板,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模板本体、隔音材料层以及弹性体阻尼装置;模板本体在自身厚度方向依次包括底座板以及与底座板连接的保护板;隔音材料层设置在底座板与保护板之间;弹性体阻尼装置设置在底座板与保护板之间,且对保护板形成支撑,以使得保护板与隔音材料层之间形成间隙。可安装于建筑物分隔上下层的楼板下部,其利用弹性体阻尼装置将保护板与隔音材料层相互隔离,再配合隔音材料层的隔音作用,形成一个可以隔离楼板振动波和声波传播的隔离系统,通过弹性体阻尼装置将上一层楼板收到的冲击而产生的振动波进行最大程度的衰减,从而减小振动波对下一层单元空间的振动激励,达到更优的隔音减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板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撞击振动传声主要是通过楼面振动,并沿房屋结构的钢性连接面传播,最后振动结构激励空气发出声音传给接受者,此类撞击声的声压级与楼板的弹性模量、容重和厚度有关,因此目前已有的建筑物撞击隔音技术都是围绕这一结论进行设计开发,为改善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通常采用以下三种途径:
[0003]1.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0004]增加楼板的厚度会改变撞击楼板时引起的共振频率和波长,楼板的厚度对改善楼板的撞击声压级最为有效,如14cm厚的楼板对比11cm厚的楼板撞击声要低接近5dB。11cm楼板的撞击声压约为84dB左右,而国家标准规定住宅撞击声标准限值为小于65dB,日本为小于51dB,英国为小于38dB,德国为小于39dB。如果靠增加楼板厚度来达到隔音效果,达到中国的国家标准规定时,楼板厚度将超过23cm,达到较为舒适撞击声隔声性能的楼板的厚度至少要达到30cm以上,而即使达到英国标准的38dB,也仍然可以听到明显的撞击声(韩国报道结论),因此单纯增加楼板厚度是不现实的。
[0005]2.浮筑楼面
[0006]浮筑楼面的隔声原理是利用阻尼材料阻隔振动在楼层结构中的传播,就是在承重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垫一层弹性隔声层,上面铺设水泥砂浆层,然后再铺楼面。处于楼面和钢筋混凝土楼面层之间的弹性隔声层构成一个隔振阻尼系统。面层质量越大,垫层弹性越好,则隔声越好。但是浮筑楼板技术目前已经出现其局限性,即,如果将楼面中间层的阻尼加大至理想的隔声水平,则建筑架构和承重体系就不理想,而考虑理想的承重体系时就要牺牲弹性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两者的要求,达到一个平衡点,而无法追求理想的隔声效果。
[0007]3.楼面吊顶隔声
[0008]就是在楼板下,隔开一定距离设置高阻尼隔声吊顶,以衰减楼板受到撞击后所产生的共振,从而达到隔声效果,但存在牺牲层高的不足。虽然该隔声方式可与前述的1.2隔声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以进一步提升隔声效果,但由于1.2手段所存在的不足,即使进行结合仍存在不足。
[0009]因此,亟需提出新的更加合理且高性能的楼层撞击声隔音建筑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建筑模板,能够实现更加合理且高性能的楼层撞击声隔音。
[0011]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隔音材料层以及弹性体阻尼装置;
[0012]所述模板本体在自身厚度方向依次包括底座板以及与所述底座板连接的保护板;
[0013]所述隔音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与保护板之间;
[0014]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与保护板之间,且对所述保护板形成支撑,以使得所述保护板与所述隔音材料层之间形成间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与所述保护板的周侧贴设有隔离墙体用的第一弹性阻尼材料层和/或隔离模板用的第二弹性阻尼材料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隔音材料层的周侧具有部分凸出所述模板本体外;
[0017]所述第一弹性阻尼材料层或所述第二弹性阻尼材料层对所述隔音材料层凸出所述模板本体外的部分的四周形成包覆。
[001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底面于一侧边缘位置设有剪力墙搭接槽;
[0019]所述剪力墙搭接槽上贴设有第三弹性阻尼材料层。
[002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顶面埋设有固定杆件;
[0021]所述固定杆件的部分杆段穿出所述保护板外。
[002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顶面设有凸台;
[0023]所述固定杆件埋设于所述凸台上;
[0024]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包括第一弹性体阻尼器;
[0025]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固定在所述凸台上,且供所述固定杆件穿过。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的部分穿出所述保护板外,且穿过的部分与所述保护板以及所述固定杆件密封接触。
[002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上设有连接座;
[0028]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体阻尼器;
[0029]所述第二弹性体阻尼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共同支撑所述保护板;
[0030]所述保护板上设有第一螺纹紧固件;
[0031]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的螺纹部可与所述连接座螺纹配合,以将所述保护板与所述连接座紧固一起。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包覆有第四弹性阻尼材料层。
[0033]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组件;
[0034]所述底座板上埋设有连接槽;
[0035]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连接板;
[0036]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所述模板本体上相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将两个不同的所述模板本体连接一起。
[003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滑块连接器;
[0038]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槽中,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
[0039]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槽中,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
[0040]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形成两个分别对所述连接板的部分进行限位的限位腔;
[0041]所述滑块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一起,使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对所述连接板形成夹持固定。
[0042]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连接器包括挡板以及第二螺纹紧固件以及第一锁紧螺母;
[0043]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的螺纹杆部旋入的螺纹孔;
[0044]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且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上,可与所述第二滑块接触相抵;
[0045]所述第一锁紧螺母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紧固件上,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挡板运动以将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紧固一起,使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对所述连接板形成夹持固定。
[0046]进一步地,还包括组件连接器;
[0047]所述组件连接器用于将不同的两个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一起。
[0048]进一步地,所述组件连接器还包括第三螺纹紧固件以及两个第二锁紧螺母;
[0049]所述第一滑块背向所述第二滑块的一面上设有紧固件连接部;
[0050]所述紧固件连接部设有连接腔;
[0051]所述紧固件连接部上沿所述第一滑块向所述第二滑块方向设有连通所述连接腔的连接孔;
[0052]所述第三螺纹紧固件的两端可分别经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连接腔内;
[0053]所述第二锁紧螺母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三螺纹紧固件的两端,且位于所述连接腔内,并可与所述紧固件连接部接触相抵。
[005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包覆有可与所述连接槽以及所述连接板接触的第五弹性阻尼材料层;
[0055]所述第二滑块上包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1)、隔音材料层(2)以及弹性体阻尼装置(3);所述模板本体(1)在自身厚度方向依次包括底座板(12)以及与所述底座板(12)连接的保护板(11);所述隔音材料层(2)设置在所述底座板(12)与保护板(11)之间;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3)设置在所述底座板(12)与保护板(11)之间,且对所述保护板(11)形成支撑,以使得所述保护板(11)与所述隔音材料层(2)之间形成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2)与所述保护板(11)的周侧贴设有隔离墙体用的第一弹性阻尼材料层(41)和/或隔离模板用的第二弹性阻尼材料层(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层(2)的周侧具有部分凸出所述模板本体(1)外;所述第一弹性阻尼材料层(41)或所述第二弹性阻尼材料层(42)对所述隔音材料层(2)凸出所述模板本体(1)外的部分的四周形成包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2)底面于一侧边缘位置设有剪力墙搭接槽(121);所述剪力墙搭接槽(121)上贴设有第三弹性阻尼材料层(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2)顶面埋设有固定杆件(5);所述固定杆件(5)的部分杆段穿出所述保护板(11)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2)顶面设有凸台(122);所述固定杆件(5)埋设于所述凸台(122)上;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3)包括第一弹性体阻尼器(31);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31)固定在所述凸台(122)上,且供所述固定杆件(5)穿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31)的部分穿出所述保护板(11)外,且穿过的部分与所述保护板(11)以及所述固定杆件(5)密封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2)上设有连接座(124);所述弹性体阻尼装置(3)还包括第二弹性体阻尼器(32);所述第二弹性体阻尼器(32)安装于所述连接座(124)上,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体阻尼器(31)共同支撑所述保护板(11);所述保护板(11)上设有第一螺纹紧固件(61);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61)的螺纹部可与所述连接座(124)螺纹配合,以将所述保护板(11)与所述连接座(124)紧固一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61)的头部包覆有第四弹性阻尼材料层(4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7);所述底座板(12)上埋设有连接槽(62);所述连接槽(62)内设有连接板(622);所述连接组件(7)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的所述模板本体(1)上相对应的两个所述连接板(622),以将两个不同的所述模板本体(1)连接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滑块(75)、第二滑块(74)以及滑块连接器;所述第一滑块(7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槽(62)中,且位于所述连接板(622)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74)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槽(62)中,且位于所述连接板(622)的另一侧;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祺焕金圣焕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泛系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