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07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置组件和车辆,悬置组件包括:悬置主体件,悬置主体件用于与车架连接;支架件,支架件的一侧与悬置主体件相连,支架件背离悬置主体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支脚,多个连接支脚用于与电机减速器连接,多个连接支脚在支架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支脚的形状不同和/或多个连接支脚的端部到支架件的中心的距离不同。由此,通过使多个连接支脚在支架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并且使多个连接支脚的形状不同和/或多个连接支脚的端部到支架件的中心的距离不同,这样在保证支架件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多个连接支脚的结构强度差异设计,从而降低悬置组件的振动响应灵敏度,提高悬置组件的振动衰减能力。提高悬置组件的振动衰减能力。提高悬置组件的振动衰减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组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置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置组件是混动车动力系统与车架或副车架的连接结构,动力系统的激励通过悬置组件传递至车架或副车架,悬置组件通过其隔振及刚度进行振动衰减后,将未衰减能量传递至车身,悬置组件对整个悬置系统振动衰减极其重要。为降低动力系统激励能量传递至车内引起的中高频噪声问题,提升整车NVH品质,可以加强悬置组件结构,降低振动传递灵敏度,提升悬置振动衰减能力。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一些悬置组件通过增加厚度的方式来加强其结构,提升振动衰减能力,但是单纯增加厚度,会造成重量、成本增加较多,并且振动衰减效果不理想,另一些悬置组件通过匹配橡胶结构,降低橡胶硬度、刚度来提升其振动衰减性能,但是橡胶硬度、刚度低会导致车辆起步、急加速工况下产生撞击振动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组件,该悬置组件的振动衰减能力更佳。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组件,包括:悬置主体件,所述悬置主体件用于与车架连接;支架件,所述支架件的一侧与所述悬置主体件相连,所述支架件背离所述悬置主体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支脚,多个所述连接支脚用于与电机减速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支脚在所述支架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支脚的形状不同和/或多个所述连接支脚的端部到所述支架件的中心的距离不同。
>[0007]由此,通过使多个连接支脚在支架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并且使多个连接支脚的形状不同和/或多个连接支脚的端部到支架件的中心的距离不同,这样在保证支架件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多个连接支脚的结构强度差异设计,从而降低悬置组件的振动响应灵敏度,提高悬置组件的振动衰减能力。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支脚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支脚分别为第一连接支脚、第二连接支脚、第三连接支脚和第四连接支脚,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M形;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向下凸起的拱形;所述第三连接支脚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向上凹陷的拱形;所述第四连接支脚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S形。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脚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a,所述第二连接支脚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b,所述第二连接支脚下侧拱形的高宽比为c,所述第三连接支脚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d,所述第三连接支脚下侧拱形的高宽比为e,所述第四连接支脚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f,a、b、c、d、e、f满足关系式:a≠b≠c≠d≠e≠f。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支脚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L1满足关系式:170mm≤L1≤180mm;所述第二连接支脚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L2满足关系式:160mm≤L2≤170mm;所述第三连接支脚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关系式:150mm≤L3≤160mm;所述第四连接支脚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4,L4满足关系式:180mm≤L4≤190mm。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凸起,所述第一加强凸起与所述悬置主体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栓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在对应两个所述螺栓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横截面积在从两端到中间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主体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呈圆形且与所述支架件相连,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侧且呈拱形,所述连接部用于与车架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加强凸起。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套筒部和内套筒部,所述外套筒部呈圆环形,所述内套筒部设置于所述外套筒部内且与所述支架件连接固定,所述内套筒部与所述外套筒部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臂,所述外套筒部朝向所述支架件的一侧周向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凸起。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套筒部与所述外套筒部间隔设置,所述外套筒部内侧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弹性凸起呈拱形,所述外套筒部内侧在左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加强凸起,所述第三加强凸起呈S形。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置组件还包括加强支撑座和螺栓,所述加强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悬置主体件远离所述支架件的一侧,所述加强支撑座、所述悬置主体件和所述支架件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设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且将所述加强支撑座、所述悬置主体件和所述支架件连接固定。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悬置组件。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组件的局部爆炸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主体件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主体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件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置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支撑座和弹性缓冲片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悬置组件;
[0031]10、悬置主体件;101、第二穿孔;11、主体部;111、外套筒部;1111、第一弹性凸起;1112、第二弹性凸起;1113、第三加强凸起;112、内套筒部;1121、第一筒部;1122、第二筒部;1123、减重孔;113、弹性连接臂;12、连接部;121、第二加强凸起;
[0032]20、支架件;201、第三穿孔;21、连接支脚;211、第一连接支脚;212、第二连接支脚;213、第三连接支脚;214、第四连接支脚;22、加强筋;23、第一加强凸起;231、减重槽;
[0033]30、加强支撑座;301、第一穿孔;31、支撑板;32、翻边;321、第一翻边;322、第二翻边;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主体件(10),所述悬置主体件(10)用于与车架连接;支架件(20),所述支架件(20)的一侧与所述悬置主体件(10)相连,所述支架件(20)背离所述悬置主体件(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支脚(21),多个所述连接支脚(21)用于与电机减速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支脚(21)在所述支架件(20)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支脚(21)的形状不同和/或多个所述连接支脚(21)的端部到所述支架件(20)的中心的距离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脚(21)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支脚(21)分别为第一连接支脚(211)、第二连接支脚(212)、第三连接支脚(213)和第四连接支脚(214),所述第一连接支脚(211)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M形;所述第二连接支脚(212)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向下凸起的拱形;所述第三连接支脚(213)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向上凹陷的拱形;所述第四连接支脚(214)的上侧呈向下凹陷的拱形,下侧呈S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脚(211)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a,所述第二连接支脚(212)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b,所述第二连接支脚(212)下侧拱形的高宽比为c,所述第三连接支脚(213)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d,所述第三连接支脚(213)下侧拱形的高宽比为e,所述第四连接支脚(214)上侧拱形的高宽比为f,a、b、c、d、e、f满足关系式:a≠b≠c≠d≠e≠f。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脚(211)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1,L1满足关系式:170mm≤L1≤180mm;所述第二连接支脚(212)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2,L2满足关系式:160mm≤L2≤170mm;所述第三连接支脚(213)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关系式:150mm≤L3≤160mm;所述第四连接支脚(214)的端部与所述支架件(20)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4,L4满足关系式:180mm≤L4≤19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件(2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凸起(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