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包括下罐体、上罐体、筒体、进气管、连接管、回液管、泵、排液管、进液管、排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多个筒体初步吸收尾气中的乙酸,再经上罐体进一步吸收,具有气液传质效率高、乙酸吸收效果好、乙酸残留量低的优点,延长相关设备检修周期,回收的乙酸可送回至乙酸乙酯生产工艺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大大降低乙酸乙酯生产工艺产生的尾气中的乙酸量。工艺产生的尾气中的乙酸量。工艺产生的尾气中的乙酸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
[0001]本技术属于乙酸乙酯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
技术介绍
[0002]乙酸乙酯生产工艺脱酸过程,在经冷凝器、旋风分离器处理后,尾气中依然会带有乙酸,对真空系统设备造成较大压力,导致相关设备检修周期缩短。传统方式是将尾气通入水箱中吸收乙酸,但这种方式存在吸收效果不佳、回收率低的问题,排放的尾气含乙酸量依然较高,检修周期短的问题没有明显改善。为此,研发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罐体、上罐体、筒体、进气管、连接管、回液管、泵、排液管、进液管、排气管,所述的上罐体设于下罐体之上,所述的筒体有多个,分别竖直固设于下罐体内侧壁处,所述的进气管从筒体上部进入筒体内,并沿筒体轴线布设,且进气管出口位于筒体内的底部,筒体内壁自下而上依次倾斜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的翼片,翼片远离筒体内壁的一端朝下,筒体顶部与上罐体底部通过连接管连通,筒体底部第一出液口通过回液管与上罐体顶部连通,回液管装有泵,回液管上端设有阀门,筒体底部第二出液口设有排液管,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均设有阀门,所述的上罐体顶部设有进液管、排气管,所述的上罐体内壁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若干个斜板,上下相邻两个斜板之间左右错位,即斜板组成蛇形气流通道,斜板远离上罐体内壁的一端朝下,斜板板面设有竖挡板,上下相邻两个斜板的竖挡板之间上下错位,即上下相邻两个斜板的竖挡板组成蛇形气流通道。<br/>[0005]优选地,所述的筒体至少有个,具体数量可根据乙酸尾气处理量灵活选择,如处理量越大,可适当增加筒体的数量。
[0006]优选地,所述的下罐体内的中央设有控制器,下罐体外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阀门均为电磁阀,控制器分别与各个阀门、泵、控制面板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器,控制各电磁阀开闭以及泵的启停,中央设有控制器设于下罐体中央,合理利用下罐体内的空间,也可以在下罐体内的空间中安装其他所需设备,例如监测仪器等。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先通过多个筒体初步吸收尾气中的乙酸,再经上罐体进一步吸收,具有气液传质效率高、乙酸吸收效果好、乙酸残留量低的优点,延长相关设备检修周期,回收的乙酸可送回至乙酸乙酯生产工艺再利用;本技术可大大降低乙酸乙酯生产工艺产生的尾气中的乙酸量。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
‑
下罐体,2
‑
上罐体,3
‑
筒体,4
‑
进气管,5
‑
连接管,6
‑
回液管,7
‑
泵,8
‑
排液管,9
‑
进液管,10
‑
排气管,11
‑
翼片,12
‑
斜板,13
‑
竖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1]实施例1
[0012]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包括下罐体1、上罐体2、筒体3、进气管4、连接管5、回液管6、泵7、排液管8、进液管9、排气管10,所述的上罐体2设于下罐体1之上,所述的筒体3有三个,分别竖直固设于下罐体1内侧壁处,所述的进气管4从筒体3上部进入筒体3内,并沿筒体3轴线布设,且进气管4出口位于筒体3内的底部,筒体3内壁自下而上依次倾斜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的翼片11,翼片11远离筒体3内壁的一端朝下,筒体3顶部与上罐体2底部通过连接管5连通,筒体3底部第一出液口通过回液管6与上罐体2顶部连通,回液管6装有泵7,回液管6上端设有阀门,筒体3底部第二出液口设有排液管8,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均设有阀门,所述的上罐体2顶部设有进液管9、排气管10,进液管9装有阀门,所述的上罐体2内壁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若干个斜板12,上下相邻两个斜板12之间左右错位,斜板12远离上罐体2内壁的一端朝下,斜板12板面设有竖挡板13,上下相邻两个斜板12的竖挡板13之间上下错位;所述的下罐体1内的中央设有控制器,下罐体1外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阀门均为电磁阀,控制器分别与各个阀门、泵7、控制面板电连接。
[0013]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先通过进液管9向上罐体2注入乙酸吸收液,乙酸吸收液通过连接管5注入筒体3中;筒体3注满乙酸吸收液,且上罐体2注入至一定高度;将乙酸尾气分散后通过不同进气管4进入相应筒体3中,尾气在筒体3内上行过程中,翼片11对尾气形成阻挡,利于气液传质,尾气中的乙酸被筒体3内的吸收液初步吸收;经初步处理后的尾气经连接管5进入下罐体1内的底部;尾气在下罐体1内上行过程中,经竖挡板组成的蛇形气流通道的同时经过斜板组成蛇形气流通道,在延长尾气上行时间的同时,尾气在竖挡板13被阻拦并碰撞,进一步加速气液传质,使尾气中的乙酸进一步被吸收;最后尾气从排气管10排放;每运行一段时间,先停止进气,再开启回液管对应的阀门以及泵7;将筒体3内的吸收液送回上罐体2中,同时上罐体2中的吸收液进入筒体3内,不断循环使筒体3与上罐体2内的吸收液混匀,然后关闭相应阀门与泵7,再次进气进行吸收;循环筒体3与上罐体2吸收液的目的是使筒体3、上罐体2吸收液混匀,避免筒体3吸收液提前饱和而出现无效吸收的情况,确保整体稳定吸收;当吸收液中乙酸含量超过30%时,停止进气,打开第二出液口的阀门,将吸收液通过排液管8排出收集,吸收液送至乙酸乙酯生产工序再利用;排完毕后,再向上罐体2以及筒体3注入新的吸收液继续处理乙酸尾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酸尾气二次回收器,包括下罐体(1)、上罐体(2)、筒体(3)、进气管(4)、连接管(5)、回液管(6)、泵(7)、排液管(8)、进液管(9)、排气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罐体(2)设于下罐体(1)之上,所述的筒体(3)有多个,分别竖直固设于下罐体(1)内侧壁处,所述的进气管(4)从筒体(3)上部进入筒体(3)内,并沿筒体(3)轴线布设,且进气管(4)出口位于筒体(3)内的底部,筒体(3)内壁自下而上依次倾斜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的翼片(11),翼片(11)远离筒体(3)内壁的一端朝下,筒体(3)顶部与上罐体(2)底部通过连接管(5)连通,筒体(3)底部第一出液口通过回液管(6)与上罐体(2)顶部连通,回液管(6)装有泵(7),回液管(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崇光,郭春文,
申请(专利权)人:弥勒市康和甘油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