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67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小分子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为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小分子探针
,具体涉及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疟疾是蚊子传播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每年夺去全世界超600,000人的生命。最致命的疾病包括脑型疟疾和严重的疟疾贫血。临床上,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脑型疟疾占疟疾死亡率的80%。红细胞是疟原虫的主要目标和储存库,在疟疾感染期间它们的破坏或隔离是破坏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脑疟疾占临床疟疾死亡的80%。脑型疟的早期临床特征(不适、头痛、抽搐、呕吐和腹泻)与脑炎、脑膜炎和热性惊厥难以区分。脑疟的一线治疗是基于抗疟疾的治疗。如果给药不及时,抗疟疾药物通常不足以逆转和改善脑疟的症状,导致显著的死亡率(青蒿素:15%,奎宁类治疗:20%)。因此,需要一种早期、廉价和快速的CM诊断方法,以便提供及时的治疗。Rommelaere等人发现血清泛酸巯基乙胺酶(以下简称泛酸酶)活性降低的转基因小鼠红细胞寿命更短,氧化应激水平更高,并且更容易患上严重并发症的疟疾。研究表明,血清泛酸酶对红细胞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调节它们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且足够水平的血清泛酸酶对脑型疟疾起到了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半胱胺具有抑制寄生虫生长的特殊活性,这可能需要快速调整宿主的炎症反应或对寄生虫的毒性影响,半胱胺的给药部分纠正了小鼠的疟疾易感性,可以降低血液寄生虫血症和宿主死亡数量;另一方面,由于胱胺(半胱胺的氧化形式)抑制γ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低水平的半胱胺会增加GSH储存并改变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寄生虫可以利用增加的GSH水平来抵抗宿主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0004]Plasmodium falciparum是人类五种主要疟疾寄生虫中致病性最高的一种,绝大多数重症疟疾病例是由该物种感染引起的。出于伦理考虑,对于重症疟疾研究的大多数来自啮齿动物疟疾模型。泛酸酶在疟疾感染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血清中泛酸酶水平可以作为寄生虫血症感染的指征,目前尚未有使用光学探针的方法检测血清中泛酸巯基乙胺酶活性反映疟疾感染进展和将其作为重症疟疾标志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为2

(6

(3

(R)

2,4

二羟基

3,3

二甲基丁酰胺)丙酰胺)苯并[D]噻唑
‑2‑
基)

4,5

二氢噻唑
‑5‑
羧酸(简称为PL

AL),PA

AL在体外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其生物发光强度与泛酸巯基乙胺酶活性线性相关,在先前报道中实现了其在饥饿小鼠模型的体内生物发光成像实验,实现了该酶体内
活性的可视化。本专利技术中将PA

AL用途扩展,利用小鼠疟疾模型证明了PA

AL可以实现疟疾的诊断。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制备疟疾诊断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为2

(6

(3

(R)

2,4

二羟基

3,3

二甲基丁酰胺)丙酰胺)苯并[D]噻唑
‑2‑
基)

4,5

二氢噻唑
‑5‑
羧酸。
[0008]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PA

AL生物发光探针证明在小鼠模型中,随着疟疾感染的进展,小鼠体内泛酸酶表达逐渐降低,并且在感染相同天数的情况下,受伯氏疟原虫ANKA感染的脑型疟小鼠血清中泛酸酶的活性显著低于遗传背景类似的NK65感染的小鼠。结果证明血清中泛酸巯基乙胺酶活性可以作为疟疾感染严重程度和脑型疟疾的标志物,PA

AL生物发光探针有潜力作为血清中泛酸酶活性检测的有力工具,将泛酸酶活性作为风险因素考虑在疟疾的诊断治疗中,通过及时抗虐治疗,可防治重症疟疾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附图说明
[001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1]图1为17XLs感染ICR小鼠的指标图,其中A为血液原虫率图,B为死亡率图,C为血清中泛酸巯基乙胺酶活性图;
[0012]图2为C57小鼠分别感染ANKA和NK65和空白组(Control)的指标对比图,其中A为血液原虫率图,B为死亡率图,C为脑组织Evans blue染色后图像,D为血清中泛酸巯基乙胺酶活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制备疟疾诊断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为2

(6

(3

(R)

2,4

二羟基

3,3

二甲基丁酰胺)丙酰胺)苯并[D]噻唑
‑2‑
基)

4,5

二氢噻唑
‑5‑
羧酸。
[0014]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5]S1、将泛酸半钙和樟脑磺酸在冰浴下使用三氟乙酸溶解,真空下去除残余的三氟乙酸,随后加入二氯甲烷溶解泛酸,再进一步加入茴香醛二甲基缩醛,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在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碳酸钠水溶液,过滤,洗涤水相,加入乙酸酸化,萃取得到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受保护的泛酸;
[0016]S2、将受保护的泛酸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加入N

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冰浴下搅拌,加入2

氰基
‑6‑
氨基苯并噻唑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下搅拌过夜,减压蒸发溶液,得到的混合物稀释、洗涤、干燥、过滤,得到中间体1;
[0017]S3、将中间体1用80%乙酸溶液处理过夜,得到中间体2;
[0018]S4、将中间体2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含有D

半胱氨酸盐酸盐和碳酸钾的水溶液,室温下搅拌,减压除去有机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在制备疟疾诊断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为2

(6

(3

(R)

2,4

二羟基

3,3

二甲基丁酰胺)丙酰胺)苯并[D]噻唑
‑2‑
基)

4,5

二氢噻唑
‑5‑
羧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萤光素衍生物生物发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泛酸半钙和樟脑磺酸在冰浴下使用三氟乙酸溶解,真空下去除残余的三氟乙酸,随后加入二氯甲烷溶解泛酸,再进一步加入茴香醛二甲基缩醛,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在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碳酸钠水溶液,过滤,洗涤水相,加入乙酸酸化,萃取得到有机相,干燥过滤得到受保护的泛酸;S2、将受保护的泛酸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加入N

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冰浴下搅拌,加入2

氰基
‑6‑
氨基苯并噻唑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下搅拌过夜,减压蒸发溶液,得到的混合物稀释、洗涤、干燥、过滤,得到中间体1;S3、将中间体1用80%乙酸溶液处理过夜,得到中间体2;S4、将中间体2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含有D

半胱氨酸盐酸盐和碳酸钾的水溶液,室温下搅拌,减压除去有机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御星高东芳陈元王鹏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