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53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顶板、下模底板、上模架、下模架及型腔板,上模架固定于上模顶板底面,下模架与下模底板之间通过垫块固定连接,型腔板嵌设于下模架顶面上,型腔板上位于型腔板两侧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配置为当上模架与下模架靠近合模时,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分别配合成型产品的第一成型腔部和第二成型腔部。上模架与下模架进行合模时,第一镶针插入型腔内就位,同时第一油缸推动第二滑块抵住型腔板外侧,第二油缸推动第二镶针插入型腔中,冷却成型后配合成型出产品上的第一成型腔部和第二成型腔部,一次产品成型效率高,成品率高。成品率高。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
[0003]由于部分产品中存在孔腔结构,成型之后再进行另外开孔效率极低,并且误差较大,现在基本摒弃了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后来在模具中设计相应的抽芯机构配合成型孔腔,在部分产品中可能存在多孔腔,现有的模具不具备同时成型多孔腔的能力,需要对抽芯机构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技术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顶板、下模底板、上模架、下模架及型腔板,所述上模架固定于所述上模顶板底面,所述下模架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嵌设于所述下模架顶面上,所述型腔板上位于所述型腔板两侧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配置为当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靠近合模时,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分别配合成型产品的第一成型腔部和第二成型腔部。
[0006]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定位块、斜销和第一油缸,所述第一固定块锁固在所述下模架上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旁且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斜销斜固定贯穿所述上模架且斜向与所述第一滑块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滑块固定有穿入所述型腔板中用于成型所述第一成型腔部的第一镶针,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均固定在所述下模架上位于所述型腔板另一侧,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外端面,所述第一油缸安装在所述第四固定块外端面,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滑块一端和所述第一油缸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控抵接住所述型腔板外侧。
[0007]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第二抽芯机构包括第五固定块、第六固定块、第二油缸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五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型腔板上,所述第二油缸通过第六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块与第五固定块外端面,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块与第五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油缸上固定有第二镶针穿入所述型腔板中用于配合成型所述第二成型腔部。
[0008]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第一镶针与第二镶针各自轴线之间形成锐角设置。
[0009]本实施例方案中,还包括和所述型腔板中型腔相连通的上冷却水道和下冷却水
道,所述上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上模架内,所述下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下模架内。
[0010]本实施例方案中,还包括推板、推杆固定板和推杆,所述推板与推杆固定板固定且位于所述垫块之间,所述推杆下端固定在所述推杆固定板上,另一端贯穿所述型腔板并与产品相抵。
[0011]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推杆固定板四周还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下模架,所述导柱上套设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弹性抵在所述推杆固定板与所述下模架之间。
[0012]本技术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模具的上模架与下模架进行合模时,斜销配合第一滑块靠近型腔板,带动第一镶针插入型腔内就位,同时第一油缸推动第二滑块抵住型腔板外侧,第二油缸推动第二镶针插入型腔中,冷却成型后配合成型出产品上的第一成型腔部和第二成型腔部,开模后逐渐将第一镶针和第二镶针抽出,由推杆将产品顶出,一次产品成型效率高,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抽芯机构、第二抽芯机构与型腔板的装配示意图;
[0017]图4为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顶板1、下模底板2、上模架3、下模架4、型腔板5、推板6、推杆7和推杆固定板8。
[0023]其中,所述上模架3固定于所述上模顶板1底面,所述下模架4与所述下模底板2之间通过垫块9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5嵌设于所述下模架4顶面上,型腔板5上为型腔,用于成型对应的产品12,其次,所述推板6与推杆固定板8固定且位于所述垫块9之间,所述推杆7下端固定在所述推杆固定板8上,另一端贯穿所述型腔板5并与产品12相抵,可以理解的,当产品12保压冷却后,推板6推动推杆固定板8靠近下模架4,通过推杆7将产品12进行顶出下料。
[0024]并且,如图2,在所述推杆固定板8四周还固定有导柱10,所述导柱10贯穿所述下模架4,所述导柱10上套设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两端弹性抵在所述推杆固定板8与所述下模架4之间,顶出产品12之后,受复位弹簧11回弹作用,推杆固定板8和推板6自行复位。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4,由于产品12的端部具有第一成型腔部120和第二成型腔部121,为了能够配合一次成型,在所述型腔板5上位于所述型腔板5两侧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配置为当所述上模架3与所述下模架4靠近合模时,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分别配合成型产品12的第一成型腔部120和第二成型腔部121,成型产品12的孔腔结构,一次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顶板、下模底板、上模架、下模架及型腔板,所述上模架固定于所述上模顶板底面,所述下模架与所述下模底板之间通过垫块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嵌设于所述下模架顶面上,所述型腔板上位于所述型腔板两侧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配置为当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靠近合模时,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和第二抽芯机构分别配合成型产品的第一成型腔部和第二成型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定位块、斜销和第一油缸,所述第一固定块锁固在所述下模架上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旁且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斜销斜固定贯穿所述上模架且斜向与所述第一滑块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滑块固定有穿入所述型腔板中用于成型所述第一成型腔部的第一镶针,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均固定在所述下模架上位于所述型腔板另一侧,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三固定块的外端面,所述第一油缸安装在所述第四固定块外端面,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之间,所述第二滑块一端和所述第一油缸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控抵接住所述型腔板外侧。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驰平江德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泽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