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45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 光源及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 及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射面,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其中, 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上更喷涂有油墨或其它不透光材料, 光射到所述反射面时,由于反射层的作用,使光发生全反射,之后再从出光面 射出,降低了光的损失率,从而增加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及出光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 手机或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产品已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中。但是液晶本身不会发光,需要有光源装置不断提供光线射入液晶显示屏幕, 方可实现画面显示。为较好地显示画面,要求光源装置射入液晶显示屏幕的光 线具有较高强度,且分布均匀。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在导光板下方设置一反射片,将光源反射出所述导光板, 再在导光板的上方一次设置一扩散片及聚光片,扩散片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先打 散,使得光源不会集中的射于某一点,在经聚光片的作用,使得发散的光能够 汇聚到导光板的出光面,再从出光面射出。现在技术的这种方法结构比较复杂, 生产安装不方便,加工成本比较高。由此可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均匀、且 结构简单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的底 面设置复数个微型结构,及在底面设置一反射层来提高导光板的亮度、均匀度。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有一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一出光面及与所述 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复数个平行分布的微型沟槽结构,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光线射入时, 一部分光经折射从 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则折射到反射层上并经反射层反射后再从出光面射出。优选的是,所述反射层为不透光材料。优选的是,所述反射层为涂料或油墨。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用以发出光;导光板,其置于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导光板包括有一入光面、与所述入 光面相邻的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复 数个平行分布的微型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 光线射入时, 一部分光经折射而向上从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则折射到反射 层上并经反射层反射后再从出光面射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具有以下优点在反射面上设置一反射层,使得光在射到所述反射层时,不会有光线损失, 能够发生全反射,最大程度的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增加整个背光模组 的亮度,减少LED的使用数量。本专利技术的反射层材料为涂料或油墨等不够光材料,该些不透光材料价格便 宜,且该些不透光材料采用喷涂或印刷的方式设置于反射面上,制造方法简单, 无论是材料成本低廉,制造也比较简单。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 结构和制程都比较简单,同时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歩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导光板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见 图l。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10包括光源100,用以发出光线;及导光板200。所述导 光板200为一透明板,其置于所述光源100的一侧,包括有一入光面201、 一与 所述入光面201相邻的出光面202、及一与所述出光面202相对的一反射面203, 所述反射面203上设有设有复数个微型沟槽结构2031,在所述反射面203上更 设有一反射层2032,所述反射层2032材质为涂料或油墨。所述光源100为一发 光二极管,且设置于靠近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1的中央位置设置。简单来说, 光源100发出的光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1进入,在光射到反射面203时, 由于反射层2032的不透光性,使得光能够发生全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后从出光面202射出。所述导光板200采用光学塑料材料制成,其材料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 MethLmethacry Late, PMMA,俗称压克力或有机玻璃),还可为聚碳酸 酯(Polgcarbonate, PC)等。图2为图1所示导光板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参见图2。设置在导光面200 出光面上202的微型沟槽结构2031的截面V型、半球型或波浪形,本专利技术优选 为V型,该些复数个微型沟槽结构2031平行并排分布即构成了所述反射层203。继续参见图2,其中示意了光在导光板中的传输路径。光源100发出的光从 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01射入,当射至微型沟槽结构2031时,由于反射面203 表明设置有反射层2032,故光不会透光反射面203而射出,光在反射面203则 发生全反射,全从出光面202射出,增加了背光模组10的出光强度及出光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反射层2032可通过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形成,制程非常简 单易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其通过在反射面增加一 反射层结构,使得光能够在反射面发生全反射,从而增加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及 出光强度,且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亦更是容易。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 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专利技术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 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 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有一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复数个平行分布的微型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光线射入时,一部分光经折射从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则折射到反射层上并经反射层反射后再从出光面射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不透光材料。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涂料或油墨。4.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用以发出光;导光板,其置于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导光板包括有一入光面、与所述入 光面相邻的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复 数个平行分布的微型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 光线射入时, 一部分光经折射而向上从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则折射到反射 层上并经反射层反射后再从出光面射出。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喷涂有不透光材料。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喷涂有涂料或油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及一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及一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射面,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一侧面,其中,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上更喷涂有油墨或其它不透光材料,光射到所述反射面时,由于反射层的作用,使光发生全反射,之后再从出光面射出,降低了光的损失率,从而增加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及出光强度。文档编号G02B6/00GK101509987SQ20091003810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潘昶宏, 陈永章 申请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有一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一反射面,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复数个平行分布的微型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面上设有一反射层,光线射入时,一部分光经折射从出光面射出,另一部分光则折射到反射层上并经反射层反射后再从出光面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章潘昶宏
申请(专利权)人: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