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发动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201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油底壳以及多个主轴承盖;多个主轴承盖位于油底壳的上方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分别与油底壳在第二方向上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利用主轴承盖固定在油底壳上来提升主轴承盖在第二方向上的刚度;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分别与油底壳连接,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主轴承盖通过油底壳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了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在第一方向上的刚度,改善了由于曲轴运动而引起的振动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NVH性能。NVH性能。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轻量化、高功率、高爆压。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发动机缸体内部的主轴承座不仅设计得越来越紧凑,而且要承受越来越大的载荷。发动机在运转时,各缸体内气体燃烧产生的压力、连杆和曲轴的惯性力都作用到主轴承上,从而产生复杂的应力应变,若主轴承中的主轴承盖刚度不足,会造成主轴承盖在爆压时刻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发动机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轴承盖在爆压时刻振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定义发动机曲轴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发动机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包括:
[0005]油底壳;以及
[0006]多个主轴承盖,均位于所述油底壳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分别与所述油底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与所述油底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8]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油底壳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的螺栓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并固定于所述螺纹孔内。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主轴承盖底面的中心点处。
[0010]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的底面设有向所述油底壳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油底壳的顶面相接触;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凸台上。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底面为平面,且所述凸台的底面与所述油底壳的顶面之间为面接触。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主轴承盖底面的中间部位,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凸台的中心点处。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外,其余所述主轴承盖分别与所述油底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距离。
[0014]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利用主轴承盖固定在油底壳上来提升主轴承盖在第二方向上的刚度;另外,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分别与油底
壳连接,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主轴承盖通过油底壳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了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在第一方向上的刚度,改善了由于曲轴运动而引起的振动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NVH性能;再者,只令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与油底壳连接,可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发动机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艺。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与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可提升主轴承盖的刚度,降低曲轴系燃烧激励大而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主轴承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油底壳;11、螺栓孔;2、第一主轴承盖;21、螺纹孔;22、凸台;3、第二主轴承盖;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现定义发动机曲轴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发动机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包括油底壳1以及多个主轴承盖。多个主轴承盖均位于油底壳1的上方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分别与油底壳1在第二方向上连接。
[0025]为了便于对多个主轴承盖进行叙述,本实施例中,定义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为第一主轴承盖2,其余的主轴承盖为第二主轴承盖3。也就是说,两个第一主轴承盖2与油底壳1连接。
[0026]随着直喷增压发动机爆发压力和发动机转速的不断提高,曲轴、活塞连杆等旋转件工作时传递给曲轴的主轴承座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主轴承必须具有很好的刚度,否则会导致振动噪声恶化以及主轴承盖爆压时刻振动等问题。
[0027]传统的刚度加强方式是把主轴承座设计的更厚更高,或者直接将主轴承座连成一体,但这也意味着重量的增加和空间的占用,这对发动机设计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给发动
机的设计带来的很大的难度。
[0028]本技术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利用第一主轴承盖2固定在油底壳1上来提升主轴承盖在第二方向上的刚度;另外,两个第一主轴承盖2分别与油底壳1连接,使原本各自独立的第一主轴承盖2通过油底壳1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了两个第一主轴承盖2在第一方向上的刚度,改善了由于曲轴运动而引起的振动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NVH性能;再者,只令位于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主轴承盖与油底壳连接,可减少连接的零部件数量,降低发动机成本,同时降低装配工艺。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两个第一主轴承盖2与油底壳1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使用螺栓4连接第一主轴承盖2与油底壳1,连接方式简单,且无需对现有技术中的油底壳1做出更多改变,只要在油底壳1上开设螺栓孔11即可,如图3所示。
[0030]具体地,两个第一主轴承盖2上分别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为盲孔,油底壳1上设有与螺纹孔21在第一方向上对应的螺栓孔11;螺栓4由下至上穿过螺栓孔11并固定于螺纹孔21内。螺栓4由下至上固定,不会与主轴承座发生干涉,便于装配。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螺纹孔2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螺纹孔21开设于第一主轴承盖2的底面的中心点处。限定螺纹孔21位于第一主轴承盖2的底面的中心点处,用于保证第一主轴承盖2在受螺栓4预紧力时受力平衡,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定义发动机曲轴的轴向为第一方向,发动机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包括:油底壳;以及多个主轴承盖,均位于所述油底壳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分别与所述油底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除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外,其余所述主轴承盖分别与所述油底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存在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与所述油底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与主轴承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主轴承盖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所述油底壳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的螺栓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并固定于所述螺纹孔内。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张鹏唐旭赵志聪赵金龙冯张宵都书彬方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