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201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47
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包括复合风管、定位相邻复合风管的隔热法兰以及用于连接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的连接结构;隔热法兰包括内法兰圈、外法兰圈以及中间连接板;其中,外法兰圈和内法兰圈嵌套分布,并于两法兰圈之间形成框形腔体,中间连接板设置于该框形腔体的拐角处并连接内法兰圈和外法兰圈;复合风管管口的转角处均开设有豁口,该豁口与中间连接板一一对应卡接,且相邻豁口间的复合风管的管壁与框形腔体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接触面只有内法兰圈、外法兰圈,复合风管与中间连接件仅仅为较窄的边接触,因此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导热面积得到了减小,热量损失得到了降低,保温效果得到了优化。保温效果得到了优化。保温效果得到了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风管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复合风管是替代铁皮风管和玻璃纤维风管的新一代环保节能型风管。该产品由两层高强度无机材料和一层保温材料为基材,采用胶粘技术和特殊的结构组合、连接。
[0003]复合风管系统是由法兰将多个复合风管连接构成的。目前的一些复合风管采用插接式法兰进行连接,这种插接式法兰两侧开口用于插入风管,两侧开口中部会设置挡板来阻挡限位风管,这样的设计会存在以下不足:
[0004]复合风管与插接式法兰之间的接触面不仅包括法兰内外壁,还有挡板,这就使得两者的接触面较多,导致风管内外侧热传导面积增大,继而导致风管热量损失大,保温效果较差。
[0005]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包括复合风管、定位相邻所述复合风管的隔热法兰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复合风管与所述隔热法兰的连接结构;
[0009]所述隔热法兰包括内法兰圈、外法兰圈以及中间连接板;其中,
[0010]所述外法兰圈和所述内法兰圈嵌套分布,并于两法兰圈之间形成框形腔体,所述中间连接板设置于该框形腔体的拐角处并连接所述内法兰圈和所述外法兰圈;
[0011]所述复合风管管口的转角处均开设有豁口,该豁口与所述中间连接板一一对应卡接,且相邻所述豁口间的所述复合风管的管壁与所述框形腔体卡接。
[0012]整个方案中,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接触面只有内法兰圈、外法兰圈,大大减小了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减小了导热面积,使得复合风管的热量损失降低,优化保温效果。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所述复合风管的管壁插入所述框形腔体后,所述豁口的内端面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宽度边缘贴合,中间连接板与豁口内端面贴合后,完成复合风管的限位。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连接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框形腔体的长度,这样设置,在复合风管插入框形腔体后,豁口能够完全被内法兰圈从内侧封住,避免豁口较长无法密封。另外,中间连接板长度小于框形腔体长度的情况下,豁口不仅能够被内法兰圈封住,内法兰圈还能够延伸至豁口内侧,以此保证豁口处的密封性。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采用自攻螺丝,所述自攻螺丝贯穿复合风管与
所述隔热法兰连接。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法兰还包括第一隔热密封层,所述第一隔热密封层设置于所述外法兰圈的内壁或所述内法兰圈的外壁,并与所述复合风管贴合。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法兰还包括第二隔热密封层,所述第二隔热密封层设置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两表面,并与所述豁口贴合。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热密封层和第二隔热密封层均采用硅酸盐纤维板制成。通过两个隔热密封层的设置,在复合风管插入框形腔体后,复合风管与风管法兰之间不仅增加了隔热效果,还加强了密封效果。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20]通过在复合风管端部的直角转折处开设豁口,隔热法兰的内外法兰圈拐角之间利用中间连接板连接,复合风管插入内外法兰圈之间的腔体内后,中间连接板与豁口卡接,最后打上自攻螺丝即可完成风管系统的安装;这样设置,使得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接触面只有内法兰圈、外法兰圈,复合风管与中间连接件仅仅为较窄的边接触,因此复合风管与隔热法兰之间的导热面积得到了减小,热量损失得到了降低,保温效果得到了优化。
[0021]通过在法兰圈和中间连接板表面设置隔热密封层,复合风管与风管法兰之间不仅增加了隔热效果,还加强了复合风管与法兰圈之间以及豁口与中间连接板之间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热法兰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热法兰和复合风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热密封层分布在内法兰圈和中间连接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以上附图中:1.复合风管;110.豁口;2.隔热法兰;210.内法兰圈;220.外法兰圈;230.中间连接板;240.第一隔热密封层;250.第二隔热密封层;3.连接结构。
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8]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0029]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0030]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0031]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00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
但不限于。
[00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0034]参见附图1

3,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包括复合风管1、定位相邻所述复合风管1的隔热法兰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复合风管1与所述隔热法兰2的连接结构3;
[0035]所述隔热法兰2包括内法兰圈210、外法兰圈220以及中间连接板230;其中,
[0036]所述外法兰圈220和所述内法兰圈210嵌套分布,并于两法兰圈之间形成框形腔体,所述中间连接板230设置于该框形腔体的拐角处并连接所述内法兰圈210和所述外法兰圈220;
[0037]所述复合风管1管口的转角处均开设有豁口110,该豁口110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30一一对应卡接,且相邻所述豁口110间的所述复合风管1的管壁与所述框形腔体卡接。
[0038]所述中间连接板23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框形腔体的长度。
[0039]当所述复合风管1的管壁插入所述框形腔体后,所述豁口110的内端面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30的宽度边缘贴合,中间连接板230与豁口110内端面贴合后,完成复合风管1的限位。
[0040]所述连接结构3采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风管(1)、定位相邻所述复合风管(1)的隔热法兰(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复合风管(1)与所述隔热法兰(2)的连接结构(3);所述隔热法兰(2)包括内法兰圈(210)、外法兰圈(220)以及中间连接板(230);其中,所述外法兰圈(220)和所述内法兰圈(210)嵌套分布,并于两法兰圈之间形成框形腔体,所述中间连接板(230)设置于该框形腔体的拐角处并连接所述内法兰圈(210)和所述外法兰圈(220);所述复合风管(1)管口的转角处均开设有豁口(110),该豁口(110)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30)一一对应卡接,且相邻所述豁口(110)间的所述复合风管(1)的管壁与所述框形腔体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复合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复合风管(1)的管壁插入所述框形腔体后,所述豁口(110)的内端面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30)的宽度边缘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飞穆苏新
申请(专利权)人:拉米尼特建筑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